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工作是走进人的心灵深处的工作,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大学校园拥有的,不仅仅是一片沃土,也不仅仅是如歌的岁月和如画的青春,还有那响动的《天堂的风铃》。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05]16号)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价值逐渐清晰和真实起来。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心理健康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高校的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是殊途同归的。德育工作,就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影响,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品质的教育活动。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智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智潜能、增进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心理健康工作,都要做人的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在实际的工作中,两者应协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学生顺利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反过来又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两者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
德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德育重视培养人才的成长方向,强调党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理论多,说教多。心理健康工作者与学生之间不讲隶属关系,只是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传授心理调试的方法,介绍心理健康的途径,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利益,情感多,引导多。两者各有领域,不可替代。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的原则和机制。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靠权威和管理就能解决的。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学习一些尊重个性、激发自我潜能,强调自我发展的心理健康工作方式,更要依靠并配合心理咨询教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书记、辅导员要自觉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主动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虚心向心理咨询室的教师请教,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学生的个案心理问题分析,对症下药,积极地探寻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二、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力量,正面开展人文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
积极主动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鼓励学生做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要求学生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科学对待心理疾病。告诉学生,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并不可怕,是可治可防的。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多次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我院学生的咨询情况和普查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配合心理咨询教师正面工作。例如:我院06级新生参加心理普查率为100%。在全校新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168人中,我院有30人,占问题人数的18%,有轻生念头的若干人,急需引导和施加干扰治疗。心理咨询教师已经开始了正面的干扰工作,我们也开始了全面的配合工作。
三、依据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第一,召开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们介绍学校情况,同家长建立了长久的沟通和联系,更重要的是向家长讲述这个时期孩子容易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目的是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共同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我们告诉家长:“大一新生,是心理上的断奶期,也是学习上的自主阶段和生活上的独立阶段的开始,他们不久就可能出现许多的心理问题,不开心,人人如此。产生了许多烦恼:例如,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周围的同学合不来,感到孤独,因成绩、家庭经济、社交能力不足自卑,不会料理生活,更有甚者认为摆脱父母的束缚后也没有什么意思,想轻生,特别是单亲的孩子心理问题更多。面对孩子进入大学遇到的危机和挑战,希望家长助一臂之力,送一程。让孩子感到关爱,获取力量,让他们学会承受与青春相伴的困惑、怀疑、挫折和痛苦。家长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二,请心理学教师给学生做心理学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责我院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多次专题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学常识,教学生人际沟通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认识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水平。
第三,建立导师负责制,细致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位专业导师带着学习指导、心理引导的责任深入寝室,及时地了解同寝的八名学生的状况,在解决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的同时,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并及时地反映所了解的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中间。为指导教师做好深入学生寝室的工作,党总支定期下发工作提纲,例如,最近一次的工作提纲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交流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生命是重要的,学会珍爱生命;第二,学会宽容别人,学会与人沟通;第三,学会战胜困难,适应环境;第四,期末将至,完成学业,考试不要违纪。在工作中许多老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顺利地走出困惑,并成为他们的朋友。人文学院有一大批老师被学生称为最可信赖的老师。他们及时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采取了一些干扰措施,防止了意外事件的发生。我们体会到,专业教师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说服力、更有亲切感,效果很好。教师在授业中传道、在授业中解惑,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各种困惑涣然冰释,怡然理顺。
四、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采取专人负责的方式,逐一制定干扰方案,防范危险事故的发生
成功干扰有问题学生,使其情绪稳定,能够正常学习。每届学生中都有一些人,觉得生活痛苦,敌视社会,反感周围的人。个别学生会用黑色的目光看待一切,观点偏激悲凉,甚至厌世。对这样的学生及时掌握情况,迅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尽快安排心理咨询。为了配合心理教师的调试工作,在一段时间里辅导员天天关注这样的同学,开导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关心他们所思所想,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分散其注意力有意的安排一些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一些学生情况逐步好转,能够正常学习和生活。
心理健康工作和德育工作都不是万能的,不论主观怎样地努力,有些严重的心理疾病是我们无法根治的。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实施了全程跟踪,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通知家长,帮助他们到医院去治疗,直至休学治疗。
总之,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在心理教育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做得还很不够,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得到如下的启示。
启示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促进心理健康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的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要与时俱进,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这项工作。这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靠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心理咨询教师和德育工作人员共同配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启示之二,把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普及心理学常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做好高校心理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心理调试技能,让学生从心理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分析什么是健康的心理,什么是不健康的心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自信、自立、乐观向上;能够正确的对待环境;既能接纳他人,又能被他人接纳。其次,心理咨询教师要对少数心理困惑的学生给与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责无旁贷。使学生在适应环境、学习生活、择业交友中遇到困惑时,能够有效的释疑和排解。再次,对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加大干预,并与家长配合,提出治疗方案,完成治疗计划。
启示之三,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遇有反常的情况不靠不等及时地处理。发挥德育工作者广泛地了解学生,经常的深入学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优势,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各种心理阴影。
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成立了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今后,还准备拍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创话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我们希望这方面的工作能取得更多的成绩,我们会继续的思考和反思,以追求更佳的工作成果。
《天堂的风铃》是目前首都高校公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创话剧。取材于真实事件:某医学院的女研究生由于特殊的经历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为了争取出国的名额处处讨好导师,排斥竞争对手,导师发现后一直对她进行耐心的教育,在阻止她自杀的过程中被误伤后一直没有放弃,终于将她转变了过来。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心理健康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高校的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是殊途同归的。德育工作,就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影响,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品质的教育活动。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智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智潜能、增进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心理健康工作,都要做人的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在实际的工作中,两者应协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学生顺利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反过来又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两者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
德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德育重视培养人才的成长方向,强调党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理论多,说教多。心理健康工作者与学生之间不讲隶属关系,只是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传授心理调试的方法,介绍心理健康的途径,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利益,情感多,引导多。两者各有领域,不可替代。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的原则和机制。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靠权威和管理就能解决的。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学习一些尊重个性、激发自我潜能,强调自我发展的心理健康工作方式,更要依靠并配合心理咨询教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书记、辅导员要自觉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主动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虚心向心理咨询室的教师请教,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学生的个案心理问题分析,对症下药,积极地探寻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二、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力量,正面开展人文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
积极主动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鼓励学生做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要求学生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科学对待心理疾病。告诉学生,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并不可怕,是可治可防的。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多次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我院学生的咨询情况和普查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配合心理咨询教师正面工作。例如:我院06级新生参加心理普查率为100%。在全校新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168人中,我院有30人,占问题人数的18%,有轻生念头的若干人,急需引导和施加干扰治疗。心理咨询教师已经开始了正面的干扰工作,我们也开始了全面的配合工作。
三、依据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第一,召开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们介绍学校情况,同家长建立了长久的沟通和联系,更重要的是向家长讲述这个时期孩子容易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目的是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共同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我们告诉家长:“大一新生,是心理上的断奶期,也是学习上的自主阶段和生活上的独立阶段的开始,他们不久就可能出现许多的心理问题,不开心,人人如此。产生了许多烦恼:例如,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周围的同学合不来,感到孤独,因成绩、家庭经济、社交能力不足自卑,不会料理生活,更有甚者认为摆脱父母的束缚后也没有什么意思,想轻生,特别是单亲的孩子心理问题更多。面对孩子进入大学遇到的危机和挑战,希望家长助一臂之力,送一程。让孩子感到关爱,获取力量,让他们学会承受与青春相伴的困惑、怀疑、挫折和痛苦。家长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二,请心理学教师给学生做心理学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责我院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多次专题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学常识,教学生人际沟通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认识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水平。
第三,建立导师负责制,细致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位专业导师带着学习指导、心理引导的责任深入寝室,及时地了解同寝的八名学生的状况,在解决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的同时,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并及时地反映所了解的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中间。为指导教师做好深入学生寝室的工作,党总支定期下发工作提纲,例如,最近一次的工作提纲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交流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生命是重要的,学会珍爱生命;第二,学会宽容别人,学会与人沟通;第三,学会战胜困难,适应环境;第四,期末将至,完成学业,考试不要违纪。在工作中许多老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顺利地走出困惑,并成为他们的朋友。人文学院有一大批老师被学生称为最可信赖的老师。他们及时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采取了一些干扰措施,防止了意外事件的发生。我们体会到,专业教师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说服力、更有亲切感,效果很好。教师在授业中传道、在授业中解惑,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各种困惑涣然冰释,怡然理顺。
四、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采取专人负责的方式,逐一制定干扰方案,防范危险事故的发生
成功干扰有问题学生,使其情绪稳定,能够正常学习。每届学生中都有一些人,觉得生活痛苦,敌视社会,反感周围的人。个别学生会用黑色的目光看待一切,观点偏激悲凉,甚至厌世。对这样的学生及时掌握情况,迅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尽快安排心理咨询。为了配合心理教师的调试工作,在一段时间里辅导员天天关注这样的同学,开导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关心他们所思所想,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分散其注意力有意的安排一些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一些学生情况逐步好转,能够正常学习和生活。
心理健康工作和德育工作都不是万能的,不论主观怎样地努力,有些严重的心理疾病是我们无法根治的。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实施了全程跟踪,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通知家长,帮助他们到医院去治疗,直至休学治疗。
总之,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在心理教育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做得还很不够,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得到如下的启示。
启示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促进心理健康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的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要与时俱进,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这项工作。这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靠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心理咨询教师和德育工作人员共同配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启示之二,把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普及心理学常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做好高校心理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心理调试技能,让学生从心理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分析什么是健康的心理,什么是不健康的心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自信、自立、乐观向上;能够正确的对待环境;既能接纳他人,又能被他人接纳。其次,心理咨询教师要对少数心理困惑的学生给与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责无旁贷。使学生在适应环境、学习生活、择业交友中遇到困惑时,能够有效的释疑和排解。再次,对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加大干预,并与家长配合,提出治疗方案,完成治疗计划。
启示之三,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遇有反常的情况不靠不等及时地处理。发挥德育工作者广泛地了解学生,经常的深入学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优势,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各种心理阴影。
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成立了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今后,还准备拍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创话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我们希望这方面的工作能取得更多的成绩,我们会继续的思考和反思,以追求更佳的工作成果。
《天堂的风铃》是目前首都高校公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创话剧。取材于真实事件:某医学院的女研究生由于特殊的经历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为了争取出国的名额处处讨好导师,排斥竞争对手,导师发现后一直对她进行耐心的教育,在阻止她自杀的过程中被误伤后一直没有放弃,终于将她转变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