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高校辅导员职责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迫切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两个文件相继出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各高校都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在教育的首位。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和道德失范而导致自杀与犯罪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相对父辈比较富足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历史造成的沉重苦难经历。社会竞争意识凸显而缺乏有序的环境影响,加之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以及大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思考,社会规范和规则意识相对冷漠。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学校规定了很多规章制度,运用纪律约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但由于对规章制度的漠视或轻视,很多学生依旧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并且无视自身不良行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因此,在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有必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深层次探讨。笔者认为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明确规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二、辅导员的工作困境: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倡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和学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高校政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和整体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往往是教学、科研队伍的软肋,是干部队伍的另类”。其表现在工作职能的发挥上,承担着过多的事务性工作,思想教育职能发挥不够,甚至成为“办事员”“勤杂工”“保姆”。高校辅导员工作长期存在着许多问题,集中体现为辅导员工作职责模糊、任务分工不明确,难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教师是关键,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但事实上,从学习到活动,从吃饭到睡觉,凡与学生有关的,事无巨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要有辅导员参与。更有甚者,有的辅导员竞要管理800多名学生!辅导员职责太过宽泛,因为宽泛,所以赋予表面、流于形式,缺乏精确与实效。从设置高校辅导岗位的目的来看,辅导员工作应该与教学辅助或者服务工作相分离,主要着眼于在实践中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进行教化和影响。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接触中,对他们所遇到的具体困难给予帮助和指导。
  辅导员首先是指导员,其次才是管理员、服务员、咨询员。而目前的实际状况则是既没有做好指导员,也没做好管理员、服务员、咨询员。角色的偏离导致工作的低效甚至无效。如此,无数辛勤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根本无成就感可言,更多的只是无力感和挫折感,久而久之,不仅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展,还会带来连锁不良效应。
  
  1.职责不明、角色不清,辅导员理论学习不足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辅导员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核心任务,辅导员工作重心应放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和提高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没有从制度上明确规定辅导员工作职责以及具体任务范围,再加上目前管理上许多行政、后勤机关都不直接对大学生服务,各类繁琐事务统统往辅导员身上压。结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陷入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专业学习,没有时间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需要,自觉不自觉地放松政治理论的学习,导致政治理论素养缺乏,对学生专业引导不足,教育感染力不强,无法运用科学理论引导大学生,更谈不上用新知识新科技培养学生人才。
  
  2.面面俱到,辅导员工作难显实效
  高校专职辅导员往往要管理几百个学生,事情太多,管理面太广,他们的工作仅仅只能停留在初级层面,多而不精,“辅而不导”,只有广度没有深度。有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进步问题不够重视,工作中一味强调“寓教于乐”,形式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但细品起来,活动品位不高,层次单调,尤其是活动的政治教育功能不强。在管理方法上,大都沿用传统的“抓两头,带中间”,也就是抓学生干部,让他们去带动其他同学,关注那些最好的或者最差的学生,而中间的大部分学生则无暇顾及,而往往这部分学生也非常需要与老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这就导致辅导员工作人浮于事,流于形式,缺乏渗透力和导向功能,难以真正成为大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
  
  3.威信难树,辅导员工作难显实效
  “有困难找辅导员”。大学校园里,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亲密的朋友,辅导员帮助学生直面学业、生活、心理上的种种问题,陪伴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但由于辅导员整日忙于琐碎而繁重的日常事务,同时还有自己的家庭或个人生活,使得他们分身乏术,与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沟通。除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积极分子及“问题”学生有较多的接触外,难以深入每一个学生的方方面面,普通学生更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对辅导员工作一知半解。甚至学生觉得辅导员只是搞一些活动,通知一些事情,讲一讲大道理,“不学无术”。特别是辅导员处于管理的需要,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限制比专业老师多,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学生的利益,因此不少学生在情感上抗拒辅导员、在行政上惧怕辅导员、在学术上轻视辅导员。结果,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威信不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为了较好地了解辅导员队伍工作现状,笔者于2006年上半年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发放调查问卷、与部分辅导员交流座谈等形式,对包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内的省内外兄弟高校辅导员进行调研。统计显示,近60%的受访辅导员“每天工作时间”达到或超过12小时,在问及“您对自己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感觉”时,近80%的辅导员认为主要是“事务性工作”,超过70%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地位明显低于任课老师或其他岗位的教职工”,有近60%的辅导员认为是“过渡性职业”。在与分管领导以及其他高校职能部门的交流中,他们也提出,工作职责不够明确,付出与回报不协调,往往使辅导员难以保持应有的工作热情。
  
  三、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规范管理促效率
  
  1.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推进辅导员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
  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严格管理,有效地规范和督促辅导员的言行,激发岗位意识,保证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为此,要制定实施辅导员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将辅导员的工作与大学生成才相结合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与实效性。要完善辅导员的考试制度,坚持量化管理与定性管理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考核结果与使用待遇相结合,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优、晋升提职的重要依据。对辅导员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及时予以表彰、宣传和弘扬的同时,建立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的退出机制。
  
  2.职业与专业相结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而长期以来,由于对辅导员职责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辅导员工作繁琐、任务繁重,同时收入较低、缺乏身份认同感,高校辅导员面临职业尴尬,辅导员队伍严重流失。为此,可以借鉴美国、香港及东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辅导员制度,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终身化,打造适应高校未来发展的高素质、高效能辅导员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必须传思想理论之道,授文化科学之业,解人生成才之惑。但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辅导员要适应新挑战,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高校要组织实施辅导员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在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同时加强专业化培养,选拔推荐辅导员骨干继续深造,大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不断帮助辅导员坚定政治信念,提升理论修养,增强综合素质,打造实践技能。
  
  3.知识储备与能力素质相结合,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素质
  辅导员常常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往往某个辅导员所带的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工作风格、处世态度甚至言谈举止都很“像”辅导员。因此,为了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辅导员必须在自身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气质风度、工作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
  首先,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其中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人体科学、医药保健知识和环境保护等各种知识的基本了解或消化吸收,而关键在于如何把当代最新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现代理论的最新成果运用到学生管理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即要具有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育人的能力。
  其次,坚持正确、坚定的政治信仰。应努力通过自身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发挥引导作用,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操;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发挥管理作用,最终保证社会和周边的安全与稳定;加强从优秀的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对大学生党团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团组织发挥指导作用,使他们在实践和实会活动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再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三心”精神。一方面,辅导员应该拥有正确的工作动机,广泛的兴趣爱好,奋发向上的热情;应该拥有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应该拥有受挫的勇气,善于自控,意志坚强。大学生辅导员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才能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三心”精神,即爱心、耐心、细心。“感人者,莫先乎情”,对学生有一颗慈爱的心这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辅导员的“三心”精神可以促使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接受合乎人性熏陶,感受良好的人文关怀。因此,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注意发挥学生的长处,鼓励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姑息不护短。要奉献一颗爱心,细心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治理能力和自强意识。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能收到讲真理化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其他文献
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大学生就业问题己经越来越成为目前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它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999年始,为给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全国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使命。近年来,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现象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校风学风建设。在当前全社会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新形势下,必须对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有效的整治,才能确保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主要行为表现    1.学习道德失范概念的阐释  随着学术界对“学习道德”问题讨论的深入
近年来,针对在校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的讨论,社会给予了充分关注。围绕这一问题,人们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而教育部于2005年3月29日发布并于2005年9月1日实施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规定》和《准则》)更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把人们的“激情”提升至沸点。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社会都对大学生寄予厚望。另一方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or metastatic cancers. Patients with this condition are often poor cand
高职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编程类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兴趣不大,特别是在招生层次下降之后,问题尤其突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编程时也遇到了学习困难。为此,江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以其高效率,低功耗,易扩展等优势使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嵌入式系统是目前信息家电,网络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工业控制
随着“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的兴起,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国家也非常重视农村电商的发展,并提供了很多支持的政策。在此经济背景下,中职学生创业机会较多,创业环境较好。因此,
在电站操作过程中,电站仿真系统使电站运行人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电站运行特性,提高了对操作性能的熟知程度,同时改善了他们对异常事故工况的判断处理技能,这些对于电力工业来说具
为实现湖南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开发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该标准分为酒店服务技能评价内容、酒店管理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资源数字化的实现,对提高中职教学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服务终身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我国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