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镜像下的内省姿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还沉浸在虹影四月出版的《我也叫莎朗波》中流金溢彩的想象时,我们又在八月看到了她的第一本童话书《奥当女孩》。近年来,为儿童出书似乎成了作家们在攀登奥利匹斯圣山之前必走的一条花园小径。在童话书美好的气氛下,作家放下对人类缺陷的批判之心,以一种近乎圣洁,澄净的视角来观察这并不尽善尽美的世界。而虹影的这本小书在轻松之余多了一份自省的懊悔。
  在这部童话书中,虹影精心地营造了一个安静的故事氛围,一改以往泼辣爽利的叙述语言,以一种洗尽铅华的沉静来讲述一个叫桑桑的小男孩一段奇特的经历。但在安静的语言下我们仍能觉察到虹影执迷于“讲故事”的喜好——小说的传奇性叙事。从早期先锋小说味道浓烈的《女子有行》到“上海三部曲”,我们都能看到虹影醉心于将小人物命运的偶然性,投射到大历史发展必然性之中的独特构想,或者说截取政治史的场景与素材编织生命自然史的传奇叙事。这种对“传奇性”的偏爱来自于虹影自身的传奇经历,我们在她的两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潜在的传奇性中,都可以发现这一基本的叙事角度。前者描写了一个生长在山城南岸的贫穷人家的少女。终于在十八岁生日那天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冲破家庭的桎梏走向自由,后者又以母亲生前的种种秘密作为线索,为自己情感的谜题做了解析。而虹影的特别之处在于她并没有沉湎于为读者设置的叙事圈套之中,而是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其晚近小说的传奇叙事中,使得内省的反思充斥在小说的各个角落。如果说在《上海王》中,虹影有意识地让女主人公筱月桂在爱人余其扬和女儿常荔荔的双重背叛下寻找自省的方式,那么在《好儿女花》中,主人公“我”就已经在通过内省的方式,借助爱情与自我的辨析主题中寻找到了合理的答案。那么《奥当女孩》在某种意义上讲,则是作者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进行高度抽象的整合,回归到纯净的小小童话之中。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指认出这本童话书与虹影两部自传体小说的互文结构。《奥当女孩》中故事时间开始在中国的上个世纪70年代,正是《饥饿的女儿》中六六出生并成长的年代;故事发生地“重庆南岸”与“矮小简陋的木板平房”,都可以与《饥饿的女儿》中的环境很好的重叠。不仅桑桑的成长环境有着“六六”家乡的影子,就连桑桑的身世也与六六暗合,桑桑的父亲因肺病病逝,母亲为了养家而在纱厂工作加班。这种父爱的缺席,母爱的稀缺都与“六六”有着同样的心理结构。而桑桑本人叛逆的倔强性格也都映射着“六六”的影子,桑桑喜欢游泳,就连母亲罚他跪门槛也阻拦不了他去江里畅游。而《饥饿的女儿》中的六六则宁愿挨打,也要将小姐姐的黑呢大衣剪裁成自己的尺码。桑桑喜欢搭建巨大的沙堡,《饥饿的女儿》中的六六则在书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尽管性别发生了转换,但自我的镜像一如既往,而且,对于儿童来说,执拗行为的性别差异只体现为细节,毕竟还没有完成社会化的塑造。
  这种不断重复的原初自我镜像世界的建构,为后来所有主人公的出走做足了情感与心理逻辑的铺垫。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虹影在《奥当女孩》中设下的关于自我的童年镜像,这种对童年自我的逼近使得作家能够更贴近于自己的心灵本真,疗治人生的创伤,整理行囊重新上路。这样也就有了《奥当女孩》中男孩桑桑以“成人礼”的仪式,完成自己的故事演进。他偶然遇到了一个穿灰裙子的小女孩,并和她在一个美丽的白色古堡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回家后,却发现已经时隔一年,而妈妈也因担心自己而离开人世。桑桑在设法拯救妈妈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仪式,由一个出走的顽童转变为感恩的儿子,大有“浪子回头”的原型意味。这一成长童话所蕴含的所有象征意义也构成了小说内部的召唤结构,由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这种文章结构,指的是由文本中的空白组成的一种开放性结构,能够使读者主动地参与到文本的再创造中。
  如果说《奥当女孩》中的人物,故事背景结构是以《饥饿的女儿》中“六六”的童年镜像表现出来的,那么故事的展开与高潮与《好儿女花》中所存在互文的结构则是以一种更含蓄的方式隐藏在召唤结构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对《奥当女孩》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桑桑因为妈妈的离世而倍感痛苦,在江边又遇到了灰裙子小女孩,桑桑的单纯善良感动了她,小女孩用了魔力倒退了时间,带着桑桑回到了一年前的白色古堡中。本书并没有像传统的时间童话着重强调主人公如何凭借智慧扭转时间,而是描写了桑桑凭着智慧以外的力量去改变命运的安排,他依靠细心来改变了周围的环境,以拒绝美食来打破时间的循环。因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桑桑的自我救赎的心理,更是对抗着不可逆的时间进程。于是,在童话书中经常出现的“情商的重要性”的叙事话语中,浮现出了虹影小说的母题之一——与命运抗争。与命运的抗争性不仅是体现在以个人努力去挑战命运,更体现在人类明知命运的不可抗性却仍执意挣扎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充分显现在奥当女孩身上——她本意要为搭救自己的桑桑提供更好的生活,却无意害死了桑桑的母亲。虹影在这本童话书中弱化了这一人物的悲剧性,但这种悲剧情节的空白却能给我们以更大的解读空间。书中少了弱小主人公通过努力热血拼搏获得成功的喜悦,多了一些如鲠在喉的悲伤。奥当女孩善意的举动却铸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错,这不再是主人公努力与否所能解释的答案。书中全知视角的叙述,使我们可以切肤地感受到人类在命运的冥冥安排下,挣扎反抗的无力性。而书中以桑桑原谅奥当女孩的情节,以及他们放弃怨恨、恢复友谊的结局冲淡了这种悲剧性。这是人类面对命运的无常,自我救赎的唯一出路。
  淡化了悲剧性的情节安排不仅仅存在于这本童话书中,是虹影不少作品的共同之处,她站在生命旅程的中段,回顾所来之路而升华出化解怨恨的感悟主题。当在命运长河的汹涌之下,经历了个人反抗的无力之后,人们是可以选择随波逐流的,但是虹影选择了自我疗治,在升华的理想中重新开始,这不是妥协,而是换一种方式去接近世界。应了中国那句老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种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思考,在《上海王》中已有些显见:筱月桂在面对女儿常荔荔的背叛时,依旧选择了保护女儿。同样的态度也散见于虹影自传体小说《好儿女花》中,在母亲去世后,“我”放下了所有的怨恨与那些带着利刃向“我”的人和解。这种生命体悟就来自于作家的内省姿态,通过对自己心灵的不断剖析去拨开生命谜题的云雾。唯有舍得与放下才能使人开始未知却崭新的旅程。所以才有了童话书中奥当女孩虽然内心对桑桑充满了爱意,却要分开的结尾。奥当女孩与媚娘开始了新的生活,桑桑和妈妈也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中,但相信在另一个平行空间内,奥当女孩和桑桑却是永远相伴的。桑桑放弃了美酒改变了既定时间,奥当女孩放下了桑桑才获得新的未来。放下才能成长——大概是这部《奥当女孩》最想使我们明白的道理。性别的转换也因此而复原,桑桑和奥当女孩无疑是一人两面,虹影外化在两个人物性格中的矛盾自我,由此脱离了童年的镜像,重合为一个新的单纯善良的智者自我。
  《奥当女孩》的内省姿态弱化了童话书本该有的跌宕情节,虹影一贯的想象风格也并没有凸显出来。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住这本小书的重要性,这是用质朴的语言对自己的生命体验进行一种艺术的整理。这对虹影来说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标志着她以内省的方式回答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种回答在浮躁着虚无的当下社会中,盲目追逐未来而无视过去的普遍时代氛围,是十分难得的精神滋养。
  (丁文,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李清照,宋词婉约派的开山之宗,除了在文学史上的名气与地位在历代女性文学家中独占鳌头,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更是招来了不少非议,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在其夫赵明诚死后,中晚年的李清照是否再嫁给了张汝州一说争论不休,直到目前,李清照是否再嫁一问,仍然未得到学界比较一致的答案。  关键词:李清照 再嫁 张汝州 反再嫁一说  李清照,其人其文其传奇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坛上不仅久负盛名,而且称得上首屈
期刊
摘要 《恨赋》是江淹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主要描写人世间的幽怨与遗恨,在情感上比《别赋》抒写的人间离别之常情,更容易唤起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等各种阶层人物的共鸣,从而引发了后世文人的竞相模拟。正因为如此,也使《恨赋》虽然在文学史评价上略逊《别赋》一筹,但在影响力方面却又超越《别赋》。  关键词:江淹 《恨赋》 后世 拟作  《恨赋》和《别赋》堪称江淹作品中的双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二赋
期刊
摘要 在文学诗词作品中修辞批评是重要的一种形式,在《古诗十九首》中诗人在探索审美价值的过程中,在多处巧妙地应用双关与隐喻的手法,来对诗词进行修辞。本文对该种修辞批评的价值与意义的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以将修辞转换成话语的实践,形成对真理的探索与认知,方便人们理解诗词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为挖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引用《古诗十九首》中诗词的实例分别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修
期刊
摘要 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引发了文艺创作者的思考,他们将生态意识巧妙地融合到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动画片作为一种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承担了唤醒人们生态意识的责任。本文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飞屋环游记》为例,从对人类欲望的批判、对敬畏生命的倡导和对重返自然的呼唤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动画片向观众所传达的生态意识理念。  关键词: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意识 美国动画片  一 引言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
期刊
摘要 演员巩俐从出道至今成功塑造了多个角色,并在诸多国际性电影节荣获大奖。勿庸质疑,巩俐是成功的表演艺术家,其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风格值得研究,本文就巩俐与张艺谋合作的影片为例,总结其表演格式以及其中所蕴涵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真实 人格魅力 灵魂  电影的表演从某种角度来讲折射出电影艺术美学运动,“文革”以后,新时期中国的电影艺术从政治学、社会学的层面逐渐回归到电影的本体——用画面讲述民族和寓言
期刊
摘要 长白山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使其具有了不同于江南和中原地区的审美文化特征。东北抗联在我国革命史上艰苦卓绝,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值得我们和子孙后代大书特书。如果说,抗联文化是长白山文化中的一个新成员,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以抗联为题材而创作的美术作品就是这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的亮点,它所体现出的审美文化特征是异乎寻常的。本文中,笔者从人物的悲壮之美、背景的绝
期刊
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全世界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前进。各行业、各领域都在飞速的变化并且一体化,地球俨然成为了“地球村”。折射到设计领域,由全球化热潮带来国际化的全新设计面貌,正在促进设计行业的发展。但是,在此轮新浪潮下我们设计本土化的精髓却失去了它原有的光辉;很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摒弃,这显然是一个失去平衡的状态。怎样在国际化新潮设计中保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凸显自身的民族特色?本文大
期刊
一 叙事主题  (一) 小人物  小城市是贾樟柯电影的叙事地点:汾阳、大同、三峡库区,进入北京大都市的也是没有根基的外来人,他们怀着梦想,四处漂泊。贾樟柯的影片中主人公大多数是生活在小城市中的小人物,他们的社会关系网也是由一个个和他们一样的小人物组成的。这些小人物在城市中从事各种职业。他们都是进城务工人员,都是弱势群体。每个人的内心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以及遭受到的困难都产生出一种无奈之感甚至是痛苦,他
期刊
摘要 楚文化是中华历史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自古就有崇火尊凤的文化习俗。凤在楚人的文化中具有祥瑞、富贵、积极向上的寓意。凤已经成为楚人的精神象征,在楚文化艺术品中凤元素被广泛运用,其优美的形象与美好的寓意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凤文化,对于现代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在现代设计中更好的借鉴这一传统的文化形象,使之在现代艺术品中依然展现出它的魅力与风采。  关键词:楚文化 艺术
期刊
王跃文是一个因官场小说而知名的作家,《国画》《苍黄》等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他也因此被冠以“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的称号。而恰恰也是这种评价固化了我们对于一个作家的理解和认知。著名评论家孟繁华认为“王跃文因官场小说而成名,事实上他的非官场小说写得更深刻,他对性与政治的理解,对中国底层生活生动而真切的描述,都说明了他是今日中国最具感染力的作家之一。”原发于《文学界·湖南文学》2012年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