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及其展望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引起了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日趋严重的水华污染。水华污染是淡水水体中危害最严重的因素之一,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毒性较大,分布广泛,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肝脏肿瘤促进剂之一。常规饮用水处理技术并不能有效地脱除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引起的野生动物、家禽和家畜等中毒或死亡的事件已有许多报道,并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对人类造成潜在的威胁。由于MC-LR在微囊藻毒素中的毒性最大,并证实其有促肿瘤作用,所以目前关于饮用水中藻毒素的限值都是以MC-LR为代表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对饮用水质量基准的补充文件中规定微囊藻毒素- LR(游离的和与细胞结合的) 的基准值为0.001mg/L,我国在2006年修订并实施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已将MCYST-LR列为非常规监测项目,确定执行标准为0.001mg/L。水体中藻毒素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微囊藻毒素的特点
  藻细胞破裂后会释放出多种藻毒素。一般认为它是由肽合成酶复合体合成的生物活性小肽,具有环状结构及其氨基酸的特殊结构。影响微囊藻毒素合成的环境因子较多,主要的有光照、温度、pH值和营养元素等。有研究结果表明藻毒素是初级代谢产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鳌合使进入藻体内的重金属离子减轻毒性和抑制其它水生植物并促进其本身的生长。不同藻毒素的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
  2检测方法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集中在对MC的去除方法上,在检测技术方面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毒理检测法、化学分析法和生化分析法。
  2.1生物毒理检测法:生物毒理检测法包括动物毒性法、细胞毒性法。动物毒性法是将纯化的微囊藻毒素或水华蓝藻中提取的藻毒素通过动物口服或注射来间接评价藻毒素的毒性的一种方法。根据动物的生理病变及半致死剂量(LD50)可初步确定藻毒素的毒性,这也是毒理评价的常用方法。除个别异构体的LD50为200~250μg/kg外,多数微囊藻毒素的LD50为60~70 μg/kg。动物毒理检测法操作简单,但个体差别较大,并不能准确的判定藻毒素类型及结构。因此动物毒理检测法通常只作为毒性检测的最初筛选方法.另外还有利用毒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来检测的方法是细胞毒性检测技术。这种技术既可以对毒素定性分析还可以精确的定量。谷康定等用2步灌流法制备大鼠原代肝细胞,经MC-LR处理后,数小时后细胞形态学即发生改变,其灵敏度可达μg/L级。但该技术操作繁琐,基本上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目前较难大范围推广应用。
  2.2化学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依据保留时间定性,一次可以测定多种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分离纯化、定性或定量检测微囊藻毒素。一般是先将样品通过固相萃取吸附富集,溶剂淋洗后洗脱,用于定性、定量分析。另外可采用色质联用或与核磁共振联用技术确定藻毒素的分子式和结构。对于流动相,一般采用乙腈/水或甲醇/水体系的不同浓度梯度淋洗,在水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三氟乙酸或采用酸性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以保持酸性(pH约2.5),用C18固相萃取柱对藻毒素进行分离。藻毒素的种类繁多,很多情况下需要测定水体中总藻毒素的浓度。藻毒素均含有侧链ADDA基团,而藻毒素的毒性与侧链ADDA基团密切相关,ADDA基团的最大吸收峰在238nm处,所以对MC的化学检测,常采用HPLC/UV法。
  2.3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蛋白磷酸酶抑制法(Protein phosphotase inhibition assay, PPIA),由于具有灵敏、快速、适用于分析大批样品等特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ELISA是用制备的藻毒素多克隆抗体测定藻毒素总量。日本MBC和美国等公司制备了单克隆抗体的试剂盒,可以检测到0.05~1.0 μg/L的藻毒素浓度。但因不同类型藻毒素的结构非常相似,因此,也不能识别出藻毒素的特定类型,只能测定藻毒素的总量。PPIA 则是利用微囊藻毒素对荧光物质蛋白磷酸酶PP1和PP2A活性专一性的抑制效应进行定量分析,检测限可达0.012~0.177μg/L 。蛋白磷酸酶抑制法常与放射性的32P或荧光剂结合使用,增加了测定操作与设备,而且藻细胞内源磷酸酶的存在会增大测定误差。另外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一样,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测定的也是藻毒素的总量。
  3展望
  如何控制微囊藻毒素对饮用水的污染,如何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环境科学难题。首先应研究建立完善的净水工艺,去除细胞内藻毒素和释放入水中的溶解性藻毒素。增强微囊藻毒素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研究各种去除方法如光催化氧化、紫外-臭氧氧化、化学药剂氧化、膜滤、生物活性炭等,虽然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都能对藻毒素进行部分去除,但在实际应用中各自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些方法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其次应建立完善的标准检测方法及前处理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灵敏的对微囊藻毒素进行富集纯化和检测。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二尖瓣狭窄扩大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心动检出的左房扩大者54例,占90%;心电图检出典型左房扩大者10例,双侧心房扩大者6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左房扩大反映的信息多,对临床和诊断的作用大。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狭窄【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
期刊
摘要:我国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乡村医疗的匮乏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人才的匮乏。农村医疗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人才匮乏、医疗技术不高还有经费不足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以人才匮乏和医疗技术低下为主要原因。农村医疗想要改革,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建立起农村医院人才保障的记住,这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资金和精力否则则难以见到成效。  关键词:农村医院现状;人才匮乏;保障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
期刊
作者简介:倪娜 (1976-),女,本科,主管护师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197-01  单采护士经常接触血液、体液,经常被锐器刺伤,职业暴露的风险很大,因此做好单采护士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单采护士职业安全不容忽视。  1危险因素  1.1锐器伤:锐器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单采护士经常被血液污染的16号穿刺针刺伤,极易引起血液传
期刊
摘要: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波及的范围广,造成的影响大。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和传染疾病进行抗争。以前因为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物资匮乏,很多的传染性疾病会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虽然过去的传染病在如今很容易治愈,但是却也出现了更加严重传染病,导致了人类不断的受到威胁,加上现代的运输能力提升,流动人口多,导致了传染病的传染范围和危害性进一步提升。过去的SARS对我们造成的危害,我们仍然记得,所以为了
期刊
摘要: 研究分析艾滋病综合防止知识在各群体中的知晓率提升方法,为了让疾病预防工作的职能得到发挥,本文就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实际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办法【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199-01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布《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1]。其中就有各
期刊
摘要: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多发的现状,通过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肺功能检查人群的收集和调查,分析肺功能检查数据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的内在联系,探讨肺功能检查项目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体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20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引起慢性疾病和死
期刊
摘要: 病毒性肝炎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对其预防工作主要做到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203-01  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甲型肝炎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主要传染源,同时管理好传染源,必要时进行被动免疫等措施
期刊
摘要:目的:对牙体牙髓病病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临床2012年~2013年收治的牙髓病人患者100例病因分析进行分析。结果:100例牙体牙髓病中,龋齿30例,根尖周炎22例,牙髓炎26例,残冠及残根11例,牙本质例。结论:引起牙髓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细菌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医源性因素等,其中细菌感染是导致牙髓病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非传染性慢性病在我国流行的现状,并对其的防控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我国目前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原因、流行趋势,及防控的现状,提出适宜的控制策略。结果:目前,我国慢性病致残和致死率逐步的升高,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成为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结论: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教育和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水痘患者诊疗与预防。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水痘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苷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阿糖胞苷或用阿昔洛韦,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早期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甲紫溶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