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垃圾分类管理效果的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再利用的水平体现着一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作为一个国家教育和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高校师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师生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和提高垃圾分类效果,非常值得研究。基于对现有的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调查,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找出高校现有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师生;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3-0153-03
  2019 年習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在新时期下,实行垃圾分类、与节约使用资源,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垃圾分类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体现之一,这对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的。”[1]高校处于社会大众视野的高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努力践行环保责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高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中重视垃圾分类至关重要。目前在高校的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缺少垃圾分类的动力、有效的普及政策与惩奖机制等。本文以高校垃圾分类现状为出发点,探索和研究优化高校垃圾分类效果的有效手段。
  一些学者从大学生自身出发,调查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和意识,也有一些学者对校园内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探究,并提出有效建议,促进高校垃圾分类政策贯彻落实。王丹青等人以烟台大学为对象,探究大学生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方面存在着的严重“知与行不合一”现象[2]。朱栩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形式,探讨了大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发现尽管学生大多有分类意愿,但实际垃圾分类比例却非常低,因此建议学校采取更多举措来改善垃圾分类环境,监督管理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以此来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3]。肖丹瑶等人通过对国内城市和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构建了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框架,并为推进高校垃圾分类发展提出对策建议[4]。本文在充分了解校园垃圾分类现状基础上,研究对高校垃圾的收运过程进行部分改善,以此提高高校垃圾分类的效果。
  一、高校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整个社会的高知识群体的发源地,既承担了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又对全民垃圾分类走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扩大生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校园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我国高校垃圾分类现状的概述
  1.高校生活垃圾的范围界定
  本文中高校生活垃圾的主要是指在高校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学习、授课或科研等活动而产生的废物,囊括了塑料制品、纸制品、金属制品以及瓜果剩菜等,这些垃圾覆盖大学宿舍和教学楼等公共活动区域。
  2.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到24 206.2万吨,如图1所示。根据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了解到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3.0万所,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已达到2.82亿人。高校人数逐年增加,垃圾分类在大学校园里无疑变得越来越重要。
  (1)学校层面。目前,大部分学校对垃圾分类缺乏相应的措施,没有切合实际的垃圾分类体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并不完善,一些高校内的学生聚集地甚至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学校的垃圾清运体系也有待完善。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对于师生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宣传力度小、工作流于形式,没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师生切实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导致老师和学生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对常见垃圾类别辨认不清,以至错误分类的现象普遍存在。
  高校提倡垃圾分类,但实际投入却不高。学校对垃圾分类的实行缺乏相应措施,学校方面对学生垃圾分类约束性不强、监管力度弱,对垃圾分类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2)学生层面。对于素质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大学生来说,理应对国家倡导的垃圾分类有一定的了解。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95%的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我国现阶段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但是多数只是在了解的层面,只有23%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切实做到了将垃圾分类投放。
  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自身对垃圾分类意识并不强,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如何垃圾分类投放的细节不了解、不掌握。目前学生在学校中很少接触到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较少,能准确分辨出垃圾种类的学生并不多。
  现阶段我国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得还不是十分完善,除了部分一线城市外,大多数地区都尚未实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虽然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有所了解,但缺少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落实,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表层[5]
  (二)高校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正有序地得到推广与完善,在高校校园内,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1.学校层面
  (1)对学生垃圾分类投放缺乏行政约束。在高校学生公寓生活区,由于快递和外卖数量大等原因,校园垃圾产生量逐步在增加,其中大部分垃圾可进行回收利用。由于学校采取的垃圾分类措施少,并且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对于垃圾分类也没有相应奖惩措施,导致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弱。
  如果在高校生活区大力提倡变废为宝,实施垃圾分类,再加以校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就能增强大学的公信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如果将合理的垃圾分类规定写入校规,学生行为就能得到更多的约束,学校形成良好的分类风向就指日可待。   (2)校园内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一方面,高校内的垃圾回收装置过于简单。虽然随处可见垃圾桶,但大多只分成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的组成趋于复杂,生活垃圾中往往有干垃圾、湿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等不同类垃圾,如果垃圾的分类项过于简单,就很难引导学生完全区分垃圾的可回收种类,给垃圾分类的过程带来麻烦。另一方面,垃圾回收终端处理设施仍存在欠缺,对于混合的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终端处理需要单独进行,而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又导致分类后的垃圾无处可去,最终只能装起来进行统一填埋。终端设施没有进行分类处理,前期分得再细也成了无用功。
  (3)学校投入少、宣传力度弱。虽然倡导“垃圾分类,你我有责”,但是高校普遍存在垃圾分类实施办法少、垃圾分类活动策划少、宣传力度弱的问题。众所周知,高校大学生规则意识都较强,参加社交活动的频率也较高。如果高校能采取一定措施激发学生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并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无疑会对垃圾分类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然而,高校的实际投入少,也很少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示范点或宣传点,并且没有对症下药地配置智能回收垃圾桶增强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更不用说计划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目前来看,高校实施全面垃圾分类普及还有一定的难度,高校应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增加自己的实际产出,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
  2.学生层面
  (1)普遍缺乏垃圾分类观念。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若处理不好,除了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既可以提升国民素质又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因此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投放意识非常淡薄。据调查,只有少量学生主动了解指示牌上的垃圾分类知识,并根据内容进行分类投放。大部分学生在不清楚垃圾种类的情况下只会“随手一丢”,更有甚者,一部分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关注过校内垃圾桶中的垃圾是否有分类投放。
  (2)高校学生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大学校园很少设置与垃圾分类相关的课程,缺乏对学生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学生普遍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了解较为薄弱。一些学生在进行垃圾分类时会遇到概念模糊、模棱两可等现象,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概念不清,以致乱扔、错扔现象时有发生。学生普遍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即便高校极力推行垃圾分类,学生也很难落实,学生是否会进行垃圾分类是校园垃圾分类推行需考虑的重要部分。
  二、关于改进高校垃圾分类方法的建议
  (一)设立奖惩制度并用校规增强约束力
  高校学生垃圾分类行为伴随着不确定性。高校对于拥有良好垃圾分类行为记录的学生应予以奖励,以鼓励其长期坚持。可以通过引入少量智能垃圾桶,收集学生的分类行为记录。通过采取积分积累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学生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即可获取积分,积分的用处广泛,可以兑换小礼品、礼品券等,当学生的积分达到一定数量时也可换取校园的量化分,同时高校可为其颁发奖状以资鼓励。对于乱扔垃圾以及错扔垃圾都会扣除相应的积分,严重者学校应给予严厉批评。只有学校率先重视垃圾分类,学生才会重视并践行垃圾分类。
  同时,高校应该将垃圾分类写进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增强对学生分类行为的约束力。众所周知,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有着较高的规则意识,他们对社团活动拥有很高积极性,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高校将垃圾分类写进校级规章制度,有望被学生快速接受并增强学生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
  (二)改良普通垃圾桶并引入智能设施
  基于校园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以着重改良初始端设施。一方面,改善普通垃圾桶的构成材料。不同材料的垃圾桶各有优缺点,应在适当场合选择经济又合适的材料。有的校园街道旁的垃圾桶标识不清晰,存在磨损的情况,这里可以采用既不易毁坏又环保的不锈钢垃圾桶;一些经常清洗的场所如洗手间,垃圾桶经常被清理,塑料垃圾桶既质轻又方便清洗和转移。
  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少量的智能垃圾桶,既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又体现大学的环保责任担当。智能垃圾桶放置在各大高校内的区域,智能垃圾桶通过自身的处理,信息传输,回收与利用,自动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回收和运输体系,减少传统的人力使用,减轻对资源的消耗,方便终端设施处理,为高效率的垃圾回收创造有利条件。
  再者,由于传统垃圾处理方式有过多的垃圾回收点位,降低了垃圾车的回收效率,所以需要改善高校内垃圾桶的安置情况。对于室内,则需要将垃圾桶摆放至人流交集处,提高垃圾回收率;对于室外,可以设置室外垃圾亭,作为垃圾车的集中回收点,并将室外垃圾亭的点位控制在合适的数量,以此提高回收车的工作效率。
  (三)发展“互联网+回收”并优化和收集运输环节
  校园内的生活垃圾通过收集、运输、中转等处理被分散,这些处理构成了垃圾回收的运输环节。各个小环节的相互配合、合理调配,将使得城市化管理有条不紊,创造出环境、社会和经济价值,反之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由于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分类知识和意识,可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垃圾回收项目,如改进智能垃圾桶,与此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分类行为。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改善环卫车收集垃圾的过程来优化整体的运输环节,以此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譬如,对垃圾箱采用射频识别技术,而后由环卫车可对垃圾桶上的RFID标签进行识别,识别后通过车载数据传送给总站的服务器证明垃圾桶已被清理,从而使整个垃圾收运体系高效进行。
  (四)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
  垃圾分类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生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各高校可采取定期宣讲、策划相关知识竞赛、开展环保小游戏等方式让垃圾分类走进学生的生活。除此之外,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极其重要。学校可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利用选修课等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授课模式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普及,逐步培养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垃圾分类。同时,高校还可利用新媒体优势,通过设立开发垃圾分类专属小程序、APP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丰富学生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结语
  提升高校垃圾分类效果离不开高校“取精华,去糟粕”的纳新精神,不斷完善自身的负责态度以及对高校学生孜孜不倦的宣传教导工作。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校园内应组织人力物力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和投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自觉性。在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的同时,各校因地制宜地研究出更具有效率的科学方法和执行制度,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马济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9):31,34.
  [2]   王丹青,李雅洁,王长明,王川,宋建国.高校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调查研究——以烟台大学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9-11.
  [3]   朱栩,赵诗怡,李想,贾爱玲.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及现状调查研究[J].绿色科技,2020,(20):103-107.
  [4]   肖丹瑶,黄立硕,朱培武,闻敏.浙江省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构建研究[C]//.中国标准化协会.第十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标准化协会,2020:6.
  [5]   李梓怡,黄   ,胡艳,蔡雨欣.高校校内生活垃圾回收现状调查及规范管理建议——以华中师范大学主校区为例[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0,(11):21-24.
  [责任编辑   兴   华]
  收稿日期:2021-01-03
  基金项目:2020年黑龙江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清君——基于区块链的环保积分流通体系”(202011802209)
  作者简介:金虹(196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系主任,副教授,从事应用经济学、金融学研究;田忠晗(200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学生,从事经济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胜任力理论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视角。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改革,医院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人力资源作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与医院的发展密切相关。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分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选用方案,以期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胜任力理论;医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文化多元化不断发展,高校相对包容与开放,各种思想冲击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正值思想发展的“拔节孕穗”的时期,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高校要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红色文化作为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积累下来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凸显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把红色文化融入其中,能够
摘 要:“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程序复杂”是过去我国人民生病时去医院所面临的主要难题。自2009年新医政正式实施以来,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医疗体系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我国人民看病提供了便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对我国医院内部结构进行了有效的规划和调整。我国医院在新医改下迸发新的发展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财务管理的各类问题和挑战。分析新医改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改革要求,对现阶段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
摘 要:优秀传统家训承载着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宝贵经验与智慧,历经近两千年积淀与传承,逐渐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优秀传统家训历久弥新,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结合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关系理论,从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中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优秀传统家训的当代价值,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
独立学院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国家对高等教育开始新一轮布局,独立学院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政策背景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独立学院为
摘 要:医院智慧管理是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体系》),供各地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时参照使用。基于《标准体系》财务管理相关要求,从医疗收入管理和财务会计、预算管理、
摘 要:在公共服务实现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PPP模式得以快速发展,促使企业融资得到了不断优化和升级。建筑行业由于自身特有属性,已成为PPP模式的典型代表。鉴于此,从PPP模式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建筑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融资潜在的风险,以助力进一步积极改善建筑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结构,带动建筑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关键词:PPP模式;融资风险;建筑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6.92;F40
摘 要:随着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行业在迭代升级中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内在原因进行研究,试图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寻求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字:数字经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资源条件的不断优化,各高校在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高校的招标采购也成为高校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分析高校招标采购应遵循的目标和原则,剖析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高校风清气正环境的形成,确保高校经济工作的廉洁性。  关键词: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随着5G、AI、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新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不断推进且逐渐显现出融合趋势。能源与数字革命背景下,电网形态开始向能源互联网转型,电网企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面对数字化浪潮,能源互联网企业如何培育数字化人才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于丰田人才培育模式,分析能源互联网企业数字化人才能力特征,提出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数字化;人才培育模式;能源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