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化作文养成的有效做法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p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写作的空间,解放其思想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迹,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个性化作文”训练,有效避免了学生中存在的“主题轻浅甜腻,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的弊端,下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教学方法个性化
  1.选准切入点,拓展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内容
  作文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作文命题,有的是狭隘的、片面的,年年月月,循环往复,内容比较简单,一部分没有亲身体验的同学干脆推想虚构,生搬硬套。这使得学生的想象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然情感在训练中被压抑。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内容就毫无个性可言。在实际训练中,我首先从选取有个性的选材内容入手,从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找准切入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显示自己个性光彩的环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学生从看新闻到写新闻小评论;从看奥运会到讴歌奥运精神;从议论喜爱的明星到对影视作品评价;从一次过生日到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等。这样,就能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学生的习作内容新颖,感情真实自然,学生不仅不厌恶作文,反而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宣泄情感、自悟自得的美好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自然水到渠成了。
  2.开拓新视点,教导学生用心品味生活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富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强,这是我们作文教学推陈出新的重要起点和宝贵资源。
  首先,在课外我注重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用心体验的习惯。给学生一个观察周期,也就是通过对同一事物、现象、环境进行一个周期的持续观察。学生以此为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点连作几篇习作,形成一个系列。这样观察的目的性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关注到观察对象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不难创作出内容新颖、有个性的习作来。如有一位学生在系列作文“我家的金鱼”中,写出了三篇新颖有趣的习作:《鱼吃苍蝇》、《撑死的鱼儿》、《鱼妈妈的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切身所感,把鱼吃苍蝇的经过写得生动、有趣、惊险、刺激,富有创意。
  其次,在校内我善于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既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又激活他们选材的情感,从而打开选材思路,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如在指导《一件让我后悔的事》一题,为了让学生的习作不落入俗套,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说真话、实话,通过和学生共同分析,我决定“以身做责”让学生猜想“老师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学生各有各的猜测,却未能猜中老师的“心思”,于是,我便向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我在邻居丽萍家玩,发现她家有块透明的香皂,因为之前未曾见过,更未曾用到过,因此,这块香皂对我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回到家后,就想让妈妈也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香皂......几经哭闹,最后香皂没有买成,还被父母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学生最想了解老师的秘密,当老师向学生公开小时候的秘密,学生头脑里就会产生共鸣:老师小时候和我们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也做过像老师这样的错事吗?好奇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他们回忆的闸门便被打开了,各种各样真实新颖的材料涌上笔端。
  二、教学评价个性化
  学生的作文文句不一定都优美,内容不一定都很新颖,但正因为如此才是学生的作文。对学生在表达上出现的不足,我坚持做到多留少改,保持其原有的特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孩子在作文中流露出的童真童趣是成年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永葆一颗童心,时时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
  以往在作文教学中,一见那些杂乱无章的作文,不免头疼,心里生气,“左杀右砍”,学生的语言所剩无几,有时候还会出现忍不住就请作文差的同学当反面教材,课堂上让他们选读“丑作”。待心平气和时反思,学生也有自尊心,这样做会严重打击他们的习作热情。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我尽量多找珍珠少挑刺,学生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好,一个句子写得生动,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进而提出中肯的意见。这样对写作基础差,畏难情绪大的学生起到了无形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此外,我还发现后进生的写作语言虽显得简单但颇具个性,观察的角度也较为独特,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也有独到之处,这正是创新的思维在跳跃。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初级中学 (735000)
其他文献
文章在分析西藏高校教师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利用AHP法,提出"科研"是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完善了西藏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追求。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中,从一定意义上说,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就不能与时俱进。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笔者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来谈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知之
经典的力量无穷,值得研读和仿效。通过仿写,使得精彩继续延伸,让其中的闪光点更加耀眼。引导学生通过仿效表达,抓住精彩处反复揣摩和练笔,自然产生水到渠成的语感,对指导学习和使用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仿为切入点,挖掘提炼有意义的素材和有价值的信息,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意识;以写为着力点,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练笔与经典的差距,自觉剖析原因,让语文的精彩流淌着更为鲜活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  一、照例
环境资源法落实期间存在一些监管体系缺失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工作任务进展的效率,同时对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文章针对这部分障碍问题进行探讨,重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一些知识点枯燥、乏味。作为生理学教师须在生理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情感教育,拉近师生间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教学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在初中阶段能取得长足发展。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非常高的学习价值,高质量的小说阅读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及文学素养的积累都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初中小说阅读教学要求,从多方面探讨情境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
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课堂设计要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出发,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积极地和教师进行进行思维和智慧的交流。教师通过运用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更深体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精心预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课堂预设,精心
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学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寻
<正>2005年我省三麦种植面积2821万亩(其中小麦2526万亩),比2004年增加114万亩, 油菜种植面积990万亩,比2004年减少44万亩。全省夏熟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轻发
会议
生产实习是石油矿场机械专业专业课学习前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保障学生能否更好的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前提条件,本文分析了石油矿场机械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