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使用资料例谈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搜集资料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但如果教师不能进行很好的引导,并不能让搜集来的资料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将查阅来的资料,恰到好处地运用起来呢?我认为要用在当用之时,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作者、文本以及学生自己的心灵之门。
  一、打开通向文本作者的心灵之门
  学习《匆匆》第一课时前,我没有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扮演成朱自清,让学生和“朱自清”先生对话。
  师:现在我就是朱自清先生,我来到了你们中间。你们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生:朱自清先生,时间一去不复返,你要好好珍惜时间啊!
  师:谢谢你对我的提醒。
  生:朱自清先生,你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您现在还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
  那么朱自清先生是不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人呢?我向学生提出疑问,并让学生回去查阅资料,下节课再讨论。
  第二课时,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围绕查阅的资料来交流讨论。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主动:
  生1:假如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人,他就写不出《背影》《荷塘月色》《绿》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了。
  生2:朱自清先生一生的贡献实在太大了,这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的。就拿文学创作来说,其散文就有21篇,如《背影》《荷塘月色》《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除此之外,他还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创作量大,是一个善于把握时间的人。
  ……
  学生手中的资料得到了充分利用,也对朱自清先生有了更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带给学生的启发和思考更多。这样一来,学生无疑都触摸到了作者的内心深处,所忧所思也会聚到了一起。至于“朱自清先生是否是个浪费时间的人”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了。
  二、打开通向文中人物心灵之门
  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段对话:
  师:读了课文以后,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纷纷发表疑问和不解,师归纳):一个著名的钢琴家为什么会对穷兄妹俩那么关心?他创作的《月光曲》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旋律变化?他散步时,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为什么要走近茅屋?他听到兄妹俩的对话后,为什么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茅屋?盲姑娘猜出他是贝多芬时,贝多芬为什么又要再弹一首……
  面对学生的诸多疑问,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贝多芬的生平、当时的德国社会情况以及欣赏《月光奏鸣曲》。在学生交流出示的资料中,我提取了下列重点信息:
  1.名人名言: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贝多芬;
  2.贝多芬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与当时的封建制度有些格格不入;
  3.贝多芬在各地演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下层贫苦的人能够欣赏到他的音乐。
  了解了这三个重要信息后,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情感的变化了。
  三、打开通向学生自己心灵之门
  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第二部分内容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的地球母亲是美丽可爱的,可是由于人类的任意破坏,已经变得满目疮痍了。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说说人类对地球母亲的破坏情况。
  学生分别从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气温升高等多方面交流了相关资料,更有学生展示了许多环境污染的照片。学生交流完,我又出示了下列文字,带着淡淡的哀伤,有感情地朗读:
  每天,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为空气的污染而死亡。
  每天,地球上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臭氧层。
  ……
  我适时让学生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学生纷纷动笔,一吐为快。这是一部分的片段:
  “醒醒吧,人类!自然对我们的报复已经开始了,而且是疯狂性报复!每天至少有800人死于空气污染,每天至少有1500人死于水污染!谁知道这份死亡名单中会有谁?是你,还是我?都有可能!这难道还不能够阻止你对自然的破坏吗?”
  “看到上面的一组组数据,实在让我惊讶不已!从来没有想过地球上的资源会流失得这么快!地球上的污染会这么严重!人类!该醒醒了!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自己!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个教学环节呈现的材料,无疑会给学生以强烈震撼:有的表现吃惊,有的表现惋惜,有的表现焦急,有的表现担忧……学生思想和情感之门被打开了,情动而辞发,此时动笔,定会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
  从以上三个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要把握好时机,查阅资料,让搜集的资料成为一扇开启学生心灵的门。◆(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小学江西省宜春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福寿文化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福寿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但使福寿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也有力促进了城市或地方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从2006年开始,桂林永福县每年都举办福寿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道出了背诵古诗词对语感的形成与优化所起的积极作用。新课标把优秀诗文的背诵要求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初中阶段80篇。以下是我围绕这一目标实施中的几点体会:    一、分散背诵篇目,化整为零    160篇的优秀诗文背诵任务,不是小数目,不可能在一两个学年里突击完成。因此,从第一学段开始,我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背诵课文篇目以外的诗词若干
古时候,有一位很吝啬的财主,他想给儿子请一位先生,让愚蠢的儿子变得聪明起来,可又舍不得酬金,因此,一直找不着。有一天早上,一位先生慕名找上门来,对财主说他愿意教他的儿子,不要报酬,只给一日三餐就行。财主听了很高兴,叫管家准备纸、笔、墨、砚,让先生立下字据,怕他反悔。先生笔走龙蛇,纸上跃然出现了16个字——“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行一碗青菜足矣”!  财主一看,大笑道:“行!行!先生快请署名吧!”  先
小学语文教材是生活化的文本镜头,是体验型的情感表达,是思辨式的语言运用。立足儿童生活视野,关注儿童生活情趣,遵循儿童学习心理,运用专题组织教材的方法,构建识字学词、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五大学习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着联通生活的脉络,流淌着生活的气息,为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提供了科学的导向,为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与语言生活运用搭建桥梁,更为教师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文本,彰显教材运用的智慧,创造了广
本篇论文以主人公性格元素中的一对矛盾为主导来分析其悲剧原因,并以荣格的人格面具为理论基础,探讨此对矛盾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遭遇其不可逃避的困境,并结合文拳分析朱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模式植物.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下降,围绕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转录组已有不少研究,然而对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后调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社会与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予体格的强健,开始用审美的眼光对待体育。体育教育所指向的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能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是综合的,对运动技能
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得以和谐发展”。当前审美教育又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语文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因为语文教学是生活所需,语文教学是应生活的需要才产生的。叶圣陶老先生说:“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作为一个现代公民,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交流,语言文字的应用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