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诊治孩子的“感情饥渴症”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感情饥渴;孩子;关爱
  有一名学生成绩一般,不受人们重视。但在一次生病住院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去看望他,还送他一束鲜花;科任老师到病房给他补课。之后这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生病真好。”显然,生病让他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意义。以往多少年中没有得到关爱、温情与友谊,在住院期间一下子都得到了,体验到从来没有过的幸福。这说明,该生曾患“感情饥渴症”。据说,这种心理问题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与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品德教育多是表面的、灌输的,缺乏能打动心灵琴弦的震撼有关。
  在道德教育中,道德认知、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是缺一不可的。但在现实中,道德认知有余,而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就有些缺乏、甚至是缺位。这就形成道德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一个学生,如果在道德认知(思品课)上考分很高,但他很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也不知道如何对别人付出爱,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或缺乏道德能力的人。
  一个孩子的“感情饥渴”若得不到关注与疗治,他就会到学校以外的世界去寻求种种“刺激”,而成为“问题孩子”或“危险孩子”。偷盗、抢劫或日夜沉迷在游戏机房里或打架斗殴的孩子,多因在家庭、学校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受到批评过多,而成为边缘人。有的孩子甚至已经脱离主流社会群体,成为犯罪者。
  那么,如何治疗孩子的“感情饥渴症”呢?一般的做法是:(1)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2)为孩子创造展现才能的条件和机会;(3)引导孩子读诗、童话和其他好的作品,从文学中获得美好感情;(4)引导孩子经常地参与游戏、文体活动,老师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活动中建立友情;(5)进行家访,与家长交谈孩子的优点和殷殷期待;(6)抓住一些时机进行感情投入,如孩子生日或生病或考得不好时;(7)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向家长送喜报或发贺信;(8)和孩子一起散步、谈心。
  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让孩子感动。只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施爱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随机的,并不难做到。有一位女教师,一天放学时下大雨,她请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到家里吃面条,这名“差生”感到无尚光荣。初中毕业后,他成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每逢春节他都会去看望他的班主任。他说,一顿面条的记忆和恩情,将鼓舞着他勇敢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但现实中有不少“差生”却不那么幸运。被判无期徒刑的李奇说:“恐吓改变不了人,只有感动才能改变一个人。”
  其实,不仅“差生”患有“感情饥渴症”,一些优秀生因为成绩好、听话,老师真正与他们在情感上的交流也很少。马加爵成绩优秀,却杀人犯罪,就是心理与人格缺陷造成的。高分而缺德者,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更大。但我们的教育,长期存在“重智轻德”的弊端,这对国家民族所造成的隐患将是巨大而长远的。所幸的是,党和国家现在非常重视未成年人教育,这将给惠及后代、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事业带来无限生机。
  孩子由爱父母、师长,逐步扩大到爱祖国和人民;由接受爱,到学会付出爱;在人的成长的长河中,幼小时有母爱呵护着,稍大时由父爱滋养着,上学后师爱和同学友情便上升到最珍贵的地位。这是孩子成长的规律之一,我们应遵循。
  情感教育,说到底是爱与真善美的问题。如果说情感是一铲煤,那么“爱与真善美”就是它发出的光和热。让我们多给孩子的成长进步以情感动力吧!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委史志办公室)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馆建筑设计研究,以设计中营造“交流空间为例,阐述了形态操作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认为设计立意与理论研究应注意到技术层面与意义层面之间存在着
根据建筑师自身的生活经历,并结合建筑现象学的理论,总结了在本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创造一个富有意义的场所,并继续介绍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实践产物--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小学
回顾了“延安中学”设计思维过程,就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建筑设计等作了介绍,探索了如何超越传统观念对设计思想的束缚,揭示教育建筑的深层内涵,创造富有个性的校园环境。
谁说耳机只是用来听音乐?FeelFree概念耳机不仅拥有超酷的外形,能带给用户超强的立体声环绕效果:而且拥有前卫的大脑频率阅读功能——它提供思考、集中、学习和睡眠4种模式。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康乐活动是指以团体形式开展的既健康又快乐的活动,团体康乐活动的精髓是情感和团队精神培养,为一个团队建立良好的和睦氛围,同时使成员把“自我情感”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融合互动。文章以两者的双向互动机制形成为切入点,通过在新课程改革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路描述和构建双向互动机制的展示,论述了互动机制的形成在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双向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8-0
不同生活模式的认知和城市不同环境特征的把握,是个性化住区和住宅创作的源泉.通过部分作品回顾,让我们体会到建筑师们的孜孜追求.
〔关键词〕阅读疗法;中学生;共鸣    读书疗法也称阅读疗法,是指利用文献在被指导者和指导者之间创造一种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者以书或刊为媒介,引导被指导者把感情和领悟集中到一个挑选出的文献中,激发其产生良好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期达到某种效果。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未成型期,教师此时恰当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书籍,可以增强其心理免疫力,提高自助力,预防不健康心理倾向的产生或对某些心理
[设计理念]学习困难儿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缺乏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第二层次是学业不振,这类儿童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由于对学习的
〔关键词〕试误法;习得性无助感;成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饿猫取食”的实验。  将一只饿猫关在一只笼子里,而把鱼挂在笼外,饿猫对鱼可望而不可即,因而想方设法打开笼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在许多次错误尝试后,它偶尔踩到了打开笼门的开关,取到了食物,饱食了一顿。在重复实验中,它的错误尝试次数逐渐减少。据统计,第一次要经过160秒的错误尝试,而24次后,只需10秒钟就能打开笼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