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疗法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疗法;中学生;共鸣
  
  读书疗法也称阅读疗法,是指利用文献在被指导者和指导者之间创造一种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者以书或刊为媒介,引导被指导者把感情和领悟集中到一个挑选出的文献中,激发其产生良好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期达到某种效果。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未成型期,教师此时恰当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书籍,可以增强其心理免疫力,提高自助力,预防不健康心理倾向的产生或对某些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这正是读书疗法可以或部分能做到的。
  为什么说阅读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某些心理问题?这是由阅读的功能和心理学原理决定的,心理学中的共鸣、平衡、暗示、投射、领悟等作用机制决定了阅读的治疗功能。根据调查,中学生现阶段普遍有以下几种问题:自我控制较弱,任性,做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依赖他人,自主性、独立性差;道德偏离,辨别是非能力差;缺乏集体合作能力,与人交往困难;学习压力导致的强迫、焦虑、自闭;生理与心理发展失衡,出现青春期综合症。以上现象导致部分学生认识与情感产生矛盾,行为与意识出现偏差,如得不到化解,极易产生心理疾病。如果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出适合学生各种心理需要的“药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共鸣,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就能够达到自我修正或和治疗的目的。
  教师在推荐读物时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差异。由于个性以及气质、兴趣的不同,有的学生更喜欢读小说,而有的更喜欢读哲理性、逻辑性强的作品。不同体裁的作品带给人的感受不同:诗歌与散文能调动人的情感,使人的情绪得到调节和排遣;而哲理作品中的思考感悟,常常令人豁然开朗。
  事实上,在读书疗法中,暗示与自我暗示的作用非常突出。书中人物的命运、情节变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富有哲理的论点,都能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如在阅读传记作品和小说时,作品中人物会对阅读者起到内化品质的作用。在这方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个最典型的读物,每位读者都会被海伦·凯勒与命运挑战的那种精神所震撼和感动,反思自己的人生意义,感叹自己不能虚度一生。这种领悟的境界,正是读书疗法的根本意义所在。
  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读书疗法中起着特殊作用。例如教师在课上推荐的书刊(文章),或教师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同学之间对某一作品的看法,都会对阅读者起到心理暗示作用。
  例如,一位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从不主动与人说话,常常处于被动和不愉快的处境,我们应给他推荐如何与人沟通、怎样培养自信方面的书刊,如《学会共处》(金大陆、黄洪基著,北京出版社)、《公主向前看》(鲍罗.科贺著,延边人民出版社)、《心灵处方》(毕淑敏,作家出版社)等。这些书中明确告诉小读者,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都是在交往和尝试中成熟的,只有端正心态,找到正确方法,就会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好,可以面对一切。
  有些学生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影响,有问题困扰不知道该怎样解决,但又不愿启齿去问,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通过推荐他们阅读合适的书籍指导他们完善自己的人格,回归健康。例如《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著,人民出版社)、《讲给男孩(女孩)的故事》(陈燕苏著,河北少儿出版社)、《花季档案》(谢维兴著,海潮出版社)等。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投射到作品中,继而被作品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所感染,从而解开心结。
  针对有些学生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容易自闭焦虑,教师不妨推荐他们阅读笑话、漫画以及幽默风趣的书刊。如《吹牛大王历险记》、《蔡志忠漫画》、《小亨利全集》等。这些幽默风趣的书籍,可以迅速调节人的心情,使压抑的情绪得到舒缓。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缺乏对读者的心理研究,缺乏对读者阅读兴趣的了解,所开“药方”就会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就不会使被指导者产生共鸣,也就无从谈净化领悟。因此,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他们的阅读特点、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其实自书籍这一媒介产生之日起,阅读疗法已经不经意地存在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重视起来,将阅读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予以认真研究,相信会大有收获。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电邮:lizhen401@sina.com)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其他文献
浪漫而富有创造力的意大利人试图将完美的声音与视觉冲击相结合,带来全新的音乐体验——这个纺锤形的Kayak speaker便是他们的设计成果。它可以垂直或水平放置,且无论何种姿态
四川省成都市通平中心小学创办于1943年,是一所具有较高办学质量的农村小学。原校址位于通平镇苦竹村,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温江区和通平镇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于2003年
〔关键词〕抗逆力;亲子关系;自杀秀;自杀干预  目前,自杀已成为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上海公利医院急诊科惠小平教授和上海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单怀海医师联合对153例急诊自杀未遂者进行研究发现,2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主要人群。中华自杀救援网每年平均接到全国各地一千多个求援电话,其中包括相当比例的青少年。  来自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开学头四天的调查发现,香港有两成中学生曾想过自杀,其中逾5%更曾付诸行动
本文介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馆建筑设计研究,以设计中营造“交流空间为例,阐述了形态操作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认为设计立意与理论研究应注意到技术层面与意义层面之间存在着
根据建筑师自身的生活经历,并结合建筑现象学的理论,总结了在本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创造一个富有意义的场所,并继续介绍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实践产物--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小学
回顾了“延安中学”设计思维过程,就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建筑设计等作了介绍,探索了如何超越传统观念对设计思想的束缚,揭示教育建筑的深层内涵,创造富有个性的校园环境。
谁说耳机只是用来听音乐?FeelFree概念耳机不仅拥有超酷的外形,能带给用户超强的立体声环绕效果:而且拥有前卫的大脑频率阅读功能——它提供思考、集中、学习和睡眠4种模式。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康乐活动是指以团体形式开展的既健康又快乐的活动,团体康乐活动的精髓是情感和团队精神培养,为一个团队建立良好的和睦氛围,同时使成员把“自我情感”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融合互动。文章以两者的双向互动机制形成为切入点,通过在新课程改革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路描述和构建双向互动机制的展示,论述了互动机制的形成在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双向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8-0
不同生活模式的认知和城市不同环境特征的把握,是个性化住区和住宅创作的源泉.通过部分作品回顾,让我们体会到建筑师们的孜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