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饮酒 小伙险丧命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酒与人类之间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人们用饮酒来抒发感情、品味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逢知己千杯少”等广为传颂的诗句都与酒有关。在中国,饮酒已成为一种文化,喜庆节日、朋友聚会,都少不了它。在大家熟知的饮酒“经验”里,“不空腹饮酒”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一条。为什么不能空腹饮酒?或许大家会回答,空腹饮酒容易醉。不过,空腹喝酒仅仅是“易醉”那么简单吗?不是。
  最近,我在急诊室遇到一名因空腹饮酒导致低血糖昏迷、险些丧命的年轻病人,希望他的经历能让大家引以为戒。
  一天晚上,我正在急诊室值班,救护车送来一位意识不清、面色苍白的年轻男病人。经检查,我发现他心率很慢、血压偏低、浑身湿冷,很像低血糖发作。于是。我一边嘱咐护士立即抽血、送检血糖,一边向陪在一旁的几个年轻人询问情况。他们告诉我说,病人姓张,是他们的高中同学。当天晚上,他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在一家饭店小聚。小张有事迟到了半个小时,大家让他自己罚酒三杯,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不料,三杯白酒下肚,平时酒量很好的他突然晕倒在地,脸色苍白,全身冒冷汗。怎么叫也叫不醒。大家顿时吓呆了,连忙拨打急救电话,把他送到了医院……最终,血糖化验报告证实了我的猜测,小张的血糖极低,仅2.0毫摩/升!果然是低血糖昏迷!在注射了葡萄糖以后,他才慢慢清醒过来。
  
  ■不为人知的“酒精性低血糖”
  
  空腹饮酒怎么会导致低血糖昏迷?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低血糖。通俗地讲,低血糖就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过低,成年人若血糖低于2.8毫摩/升,皆可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的早期症状以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主要表现为心慌、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此阶段若能赶快进食,症状可迅速缓解。由于脑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血糖,短暂的低血糖即可导致脑功能不全,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可使脑功能发生严重损伤,出现意识模糊、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异常表现。
  肝脏是存储、转运和调节糖的主要器官,好比是人体的“糖库”。当血中葡萄糖较多的时候(如进食后),肝脏会将其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当血中葡萄糖不足的时候(如空腹时),肝脏会将“库存糖”拿出来“使用”,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主要在肝脏中代谢。正常情况下,乙醇在经肝脏代谢变为乙醛,再继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空腹状态下,血糖原本就处于低水平。此时若饮酒,乙醇被很快吸收入血,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使原本就不高的血糖进一步降低。而当乙醇进入肝脏以后,还会抑制肝糖原的分解,等于切断了血糖的“后援”。如此“三方合力”,最终诱发严重低血糖。
  
  ■糖尿病、肝病病人更忌空腹饮酒
  
  研究发现,空腹饮酒,即使量很少(血液酒精含量低于合法安全驾车规定界线),也可能诱发低血糖。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更不能空腹饮酒。比如,乙醇与某些降糖药有协同作用,会使血糖明显降低,甚至可能诱发低血糖性昏迷,正在服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最忌空腹饮酒;慢性肝病病人的肝糖原储备减少,比健康人更易发生酒精性低血糖,再加上酒精对肝细胞原本就有损伤作用,更不宜饮酒。
  一旦发生酒精性低血糖,应尽快送医院救治。经快速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静滴5%葡萄糖溶液后,病人一般会很快清醒。但若延误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饮酒讲究适时,适量
  
  当然,酒也并非一无是处。众多研究结果均表明,饮酒与吸烟不同,吸烟无论多少均对健康毫无益处,少量饮酒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对健康有一定益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戒烟限酒”而不是“戒烟禁酒”。
  饮酒讲究适量、适时。每周饮酒量不宜超过5~6个标准量(一个标准量相当于12克酒精,约为25毫升白酒、180毫升葡萄酒或360毫升啤酒),同时注意不要空腹饮酒、快速饮酒。
其他文献
小儿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小儿也成为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过多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屡见不鲜。不合理使用环丙沙星就是一例。  抗菌谱广 注意不良反应  环丙沙星系第3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是一种杀菌剂。环丙沙星抗菌作用广,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中耳炎、副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泌尿道、消化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及胆囊、胆管炎等。  随着环丙沙星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细菌耐药和
硒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目前,已经证实硒具有抗氧化、养颜抗衰、防癌抗癌、保护肝脏、抵御有害重金属、抗辐射、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缺硒则使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哮喘、帕金森病、肝病、癌症等40余种疾病。因此,除体内缺硒的人需要额外补充硒以外,针对健康人群,中国营养学会于1988年提出: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富硒食物,可以使机体更健康,从而保证身体各个系统有序的工作,远离疾病,提高
踝关节的内侧骨突部分称内踝,外侧骨突部分称外踝。踝关节的结构比较特殊,其周围的韧带和肌肉相对薄弱,尤其是外踝。人在行走时,若脚掌落地与小腿形成不正常的角度,会导致足内翻或外翻。此时,踝关节内外侧的韧带和肌肉突然受到暴力的牵拉,有可能导致局部韧带撕裂、断裂,甚至撕脱性骨折。     扭伤时,先判断轻重  很多人觉得,脚扭伤是小事,休息两天就好了。其实不然。踝关节扭伤的情况可轻可重,轻者休息一下即可,
近日中国科学院何传启研究员发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其中推荐的“中国人参考食谱”中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大大超过国人的需求,因此见诸媒体之后,许多专家对此说法表示质疑和批评。为此,本刊采访了国内外营养和公共卫生领域众多专家,通过本文力图客观告诉大众“我们到底該怎么吃”。同时,本刊也邀请专家教你如何鉴别科普信息的真伪即是否符合科学性。阅读之后,希望大家不妨尝试用自己的判断力来为健康生活作抉择。
20岁以后,女性进入人生最美丽、最丰满的岁月。30年的光阴,女人从恋爱、婚姻、孕产、育儿,一路走来,逐渐从青涩到成熟,从青春到衰老。怎样在青春岁月里美丽动人?怎样即使年华逝去却依旧风华无限?看看这一路上会经过的“关口”吧,不走上歧途,不迷失方向,你就会是因自然、健康、自信而美到极致的女人。  30年风华路,女人会经过的9大“关”  20岁~30岁 青春靓女三大“关”  二十岁,是一个如花的年龄
65岁的张阿姨患有糖尿病,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好。近半年来,她又被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搞得心烦意乱,整天唉声叹气。她不明白,为什么吃了那么多药,这小小的尿路感染就是好不了呢?  70岁的李阿婆一个月前因突然出现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尿路感染。吃了几天抗菌药以后,她感觉尿频、尿急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便自行停了药。几天以后,她又感觉不舒服了,便重新开始服药。服药几天以后,见不适症状有所改善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放弃饭店、餐馆的美味佳肴以及超市中便利的半成品,选择自己动手,买菜做饭。怎样才能练就“火眼金睛”,买回安全、健康的天然食材呢?  1 主食类  总体而言,粮食和豆类等植物种子积累污染的能力较低,但它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还有除草剂、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等农用化学品的污染。  因此,选购米、面、豆类等主食时,如果能够选择
2010年上海世博会持续时间长,自5月至10月绵延半年之久;规模大,参观人数众多,估计约7000万国内外参观者光临。这几千万人“吃”在上海,既要满足他们对美味佳肴的需求,还要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安全,无疑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倡议,大家要及早做好准备,防止世博会期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细数食品安全6隐患    上海世博会期间,食品供应品种复杂,食品来源既有国内的也有国
老百姓常有“冬练三九”的说法。冬季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在“冷刺激”作用下,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增强抗寒能力。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天冷怎么练”的问题,别着急,就请专家为您支招。    攻略1:在恰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锻炼    不少人喜欢在冬季低温环境中健身,但是,人们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想准确界定多少摄氏度属于低温,多少摄氏度适合锻炼就很困难了。国外有研究发现,如果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最佳环境
近年来,“食物相克”的说法广泛流传,不仅是过去的一些“相克”食物如“大葱加蜂蜜断肠”“柿子加螃蟹中毒”被反复传说,而且还把很多日常吃的食物如“土豆烧牛肉”“黄瓜炒鸡蛋”,也贴上了“相克”的标签,变成了禁忌的食物搭配。所谓的“太医”“大师”们在电视上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大讲“食物相克”;“食物相克”类图书成了畅销书,小报小刊以及互联网相关报道更是比比皆是,搞得人们一头雾水。很多人在问:“食物相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