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俗一点的说法,历史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故事的集合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向学生讲述这些故事,让学生很快地把握知识点,是需要教师的教学技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讲述干巴巴的历史文字,而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将故事以图像、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 学习效率提高
  
  所谓信息技术,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广播电视等,对文字图像、各种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和使用的技术总称。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多媒体的应用方面。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证明:在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中,视觉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达到百分之八十三左右,而听觉可以达到百分之十一,这两者之和,占94%,其它的因素则只占6%。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视觉和听觉起了主要的作用,因此,如果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學,让学生对于一些历史事件,不仅看得见,而且听得见,那么,这比单一的课堂干巴巴的讲解要强得多。多媒体不仅能够给学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还能从听觉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很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到底具有哪些优势呢?
  1 多媒体信息技术信息容量大,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教材局限性的影响,教师只能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或许并不能用心体会到这个历史事件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衣食无忧,他们不能体会到在古老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状况,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灾难。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如果教师仅仅凭借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来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是有点难。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个历史事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下载一些历史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这些影像资料,会从视觉、听觉上冲击学生的感觉器官,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事件发生的经过,而且,在强大的冲击力中,学生会体会到这类历史事件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具有一个什么样的意义。比如日本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还有南京大屠杀,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讲,这是一个多么深重的灾难,日本帝国主义是多么的残忍。如果这些历史故事,仅仅通过讲解的故事,学生或许会似懂非懂地明白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但是,却无法深刻地体会到这其中的沉痛!
  2 依托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知识是无限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积极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甚至是一生的学习,都是有用的。有教育家说过:获取知识千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当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学会自主学习。俗话说:博古通今,学习历史知识,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变得丰满而不肤浅,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历史知识,可以更加的直观和通俗易懂,并且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更加有趣。
  3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精神的放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而是主动思考,积极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顺应时代的需要实施个别化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采用差别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4 实施情境教育、拓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让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呼吁实施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学生相比以前的,思维上更加的活跃,各种问题相对也比较多。但是,和国外的学生相比,还远远不够,这也许就是应试教育的诟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学会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让学生的思想“活”起来,而不是一味地去接受。比如,在鸦片战争中,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有哪些不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两次鸦片战争的视频文件,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根据历史情境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教学的目的,这些远比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
  总之,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同时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和丰富。信息技术独特的视觉、听觉效果,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更加感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他文献
2010年5月28日,在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召开的预防保健相关问题媒体座谈会上,卫生部官员明确,关于营养方面的技术职称考证和公共营养师的考试,都没有张悟本其人.这也是卫生部官
通过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全面提高哈市水稻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和品牌化水平,加快我市水稻生产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步伐,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改善水稻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生产实践,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受农民欢迎。  1.水稻智能化育苗中心建设情况  各地根据农委工作安排部署,严格依据市里关于大中型水稻育苗中心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均以较高的建设标准
最近,成都各大医院先后出现了生吃泥鳅而染上寄生虫的病人。这些病人都是因为看了《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不但没治好病,反而浑身不舒服。记者走访成都各大书城发现,养生图 Re
语文是我国中学教学课程中开设数量最多、历史最久的课程之一,语文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知识之一。初中语文更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为了今后的高层次学习打下坚
不理睬长期便秘问题:便秘是指一个人一周解便的次数不到三次。虽然短暂的便秘并不代表肠胃异常,但若是便秘现象持续超过三周以上,则应该及早就医。因大肠下段的直 Ignoring
【摘 要】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植树造林又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已经大力开展了许多植树造林活动,为我国的绿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但经过相关人员的统计发现,在采用大树苗进行植树造林时,大树苗的成活率相对较低,不能很好的郁闭成林。因此,改进大树苗的造林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大树苗的成活率就成为当前林业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现本文以杨树大苗造林为例,探讨大树苗的管护原理与方法。  【关
高等数学是工科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习后继类课程的一门基础课,所以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高等数学的内容很多,课时量又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最短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并懂得利用各种既有条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就产生了自学意识和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一个不念的真理:成绩
期刊
目前中国内地55岁以上人口约为2.6亿,其中超过l/4配戴假牙.由于缺乏科学、正确清洁护理指导,假牙已成为许多致命疾病的隐患.这是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今天披露的信息.
“亲子共读”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阅读过程的一种家庭教育活动。“亲子共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据调查,有的家长认为“亲子共读”是为了帮助孩子识字,有的认为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有的则认为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由此可见,家长对“亲子共读”的认识是存在分歧的。我们认为“亲子共读”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促使学生开展阅读的动力,也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和保证。小学低年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