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井还是两口井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i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广为人知。为了弘扬他的精神,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将《詹天佑》这篇文章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但是,笔者发现,对于詹天佑带领工人开凿八达岭隧道一事的描述,目前的几个课标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存在着多处歧异。
  人教版(六上):“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语文社S版(六上):“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苏教版(六上):“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北师大版(六下):“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北京版(六下):“八达岭隧道长一千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六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不同版本对开凿八达岭隧道的叙述稍有不同,其中最明显的不同是在“一口井”和“两口井”的区别上:人教版和苏教版都说詹天佑“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而语文社S版和北京版说打了两口井,北师大版干脆避开了井的数量问题,模糊处理成“打直井”。那么,詹天佑在率领工人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打了一口井还是两口井呢?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更直观地理解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所采用的方法,往往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这部分内容画成示意图。这种画图法确实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詹天佑独创的工程设计方法。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们就要犯迷糊了:“到底该画一口井还是两口井呢?”
  根据史料记载,修筑京张铁路时,詹天佑曾经带领工人开凿过四座大型隧道:八达岭隧道、居庸关隧道、石佛寺隧道和五桂头隧道。其中尤以八达岭隧道开凿量大,为全线之重点工程。为加快开凿进度,詹天佑采用了直井法来施工。
  詹天佑之孙詹同济曾说:“八达岭山洞施工中,曾开挖大小井各一座,自山顶垂直挖下,直至与山洞底深度平齐为止。”从此我们可知,詹天佑当时让人打了两口直井,一大一小。
  关于大井的开凿,詹同济引用了詹天佑留存下来的记录:“先将中线及水平测准,然后施工轰凿,迨所开尺寸稍深,即架设辘轳,俾工人得以上下更替,井内之土石积水,井外之材料炸药等均可升降出入,是井之深为八十四尺(英尺)。井径为十尺(英尺)。每一昼夜可掘深三尺(英尺),井边厚九寸(英寸),以石料与一三洋灰浆胶砌之。井工既完,即将原定中线移下井底,俾工人有所依据。”“洞内工人依中线方向分头进凿,至南北两端相通而止。凡由井底向两端进凿至六百尺之处,其中炭气极重,故于井面设一扇风机,接以铁管,使养(氧)气得以流通。倘工人犹觉呼吸不灵,则更加手拉风箱一二具以补助之。”
  至于所挖的小井,詹同济记载得也很详细:“所开挖之小井,既不在洞中,当系洞口外直井,位于岔道城一侧之洞口外部,因该侧有长距离深挖路堑。用大小二井同时向两个方向开凿,再加洞口两端开凿,共计六个工作面施工。完工之后,小井自然消失,大井至今尚留洞中,作为通风使用,上建有通风楼。”
  从以上对八达岭隧道开凿过程和方法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明确,詹天佑带领工人开凿八达岭隧道时,曾开挖了两口井,相应的,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因此,人教版和苏教版课标教材中关于“一口井”的叙述显然是不合事实的;北师大版课标教材中关于井和工作面的叙述,不利于让学生了解事实,从而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其次,上面五个版本的课标教材全都写着“中部凿井法”。但在如上关于“两口井”的分析中,我们看到这两口井一大一小,大井是从山顶往下挖,小井则“系洞口外直井”,两者的位置不是在“中部”。所以,“中部凿井法”的表述是不准确的。准确地说,应该改为“直井开凿法”或“竖井开凿法”。
  第三,人教版、语文社S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都说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北京版则说长一千多米。八达岭隧道到底多长?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八达岭隧道长度为1091米。
  课文《詹天佑》(语文社S版六年级上册)中有一句话:“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正是凭着这种不讲“大概”“差不多”的精神,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修成了著名的京张铁路,创造了中国人自主修筑铁路的历史奇迹。
  我们这些从事“百年之计”工程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是否也应从詹天佑这句话中感受到振聋发聩的警醒呢?
  
  参考资料:
  〔1〕詹同济、黄志扬、邓海成编《詹天佑生平志——詹天佑与中国铁路及工程建设》,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铁道部档案史志中心《中国铁道年鉴1999》,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其他文献
编者按:柳斌,1985年任国家教委副主任,1989年到1994年,兼任国家语委主任,1994年起兼任国家总督学,参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学校作为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基地,承担着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规范语言文字应用习惯等任务,学校的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应用影响着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实施素质教育”写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作为研究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专家,吴晓东教授对现代主义小说有着深入研究。他在北大开设有“20世纪外国小说经典选讲”课,这门课的讲稿曾于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7月,吴晓东教授的新书《漫读经典》再次由三联书店出版。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如卡夫卡、伍尔夫、马尔克斯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从阅读感受上说,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借用吴晓东教授的
【摘 要】在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是北京大学实施“明师培养计划”的现实背景。该计划为有从教意愿的在读硕士生、博士生提供专门、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研究课程,探索以非学历课程计划形式开展教师教育的新途径,探索破解学术性与师范性失衡关系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教育 综合大学教师教育 明师培养计划  2020年12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和校团委联合推出了北京大学“明师
作为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言文字状况调查与研究”的内容,我们首先对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的现代选文进行了初步的字频统计分析。    一、统计情况    我们统计了语料中的每一个汉字的出现次数及频率。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的”字。共出现8964次。频率4.3261%。这个频率远远高于其次的“一”“我”“了”“是”“不”“在”“他”“有”等字,“一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和诵读,在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节奏美、语言美,从而认识诗人屈原的高洁情怀。  2.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句,与作品、作者进行多重对话,理解的深刻内涵和屈原“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领悟诗人峻洁的人格操守,从而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仔细赏读,体会《离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生动深厚、形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要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我们认为,精心设计好史料研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史料既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可以说,史料研习活动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活动,缺乏史料研习的学习无异于缘木求鱼,很难培养学生的历史学
蘇东坡的文学成就,以及他随缘自适、乐观旷达的精神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让学生在心灵上与东坡的诗词共鸣,与东坡的内心和谐共振,笔者与学生共同经历了“走进东坡世界”的“东坡行思”微课程探寻之旅。  笔者所在学校邻近常州苏东坡纪念馆、东坡公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有效开发东坡在地文化资源提供了便利。《苏轼诗集》《苏轼文集》等著作以及大量成熟的苏东坡研究成果为了解苏东坡其人其作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
2009年高考尘埃落定。翻检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有两个深刻印象,一是彰显了“大教材(观)”,二是杜绝了“泛语文”。下面结合今年考题情况并联系2008年语文高考谈谈这两方面的意见,并对未来实用类文本高考提几点建议。    一、实用类文本内容设置彰显了“大教材(观)”    何谓“大教材”?我们认为这个“大”主要是就语文教材的内容讲的。对于何种内容应该进入语文教材,学界是有分歧的。信奉“语言文学”的人自
《山地回忆》和《百合花》有相似之处:写的都是战争期间的军民关系,又都是男战士和女孩子的冲突,在冲突中显示军民关系的美好;当事人均为异性,但不涉及爱情;所写的两个女孩子,情感都有诗意。但茹志鹃刻意用“百合花”象征,而孙犁则以“山地蓝”粗布做的袜子作联想的线索。仅此一端就可以看出,孙犁的风格要朴素得多,孙犁比茹志鹃从容、老练得多,趣味也要淳厚得多。  趣味主要是从对话中表现出来的。《山地回忆》的主旨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8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将教师与教育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基于此,我刊特邀一直奋斗在教育一线的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谈谈他对教师队伍建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