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看鸥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eter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昆明市绿色翡翠的翠湖,以其秀丽、秀美而深得市民青睐。加之近年来每逢冬季便有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光临,使翠湖更加声名鹊起,翠湖也随之成了昆明的一张活名片。
  “到巴黎看鸽子,到昆明看红嘴鸥”如今已成了游人们的口头禅。冬季里的节假日,休闲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入翠湖公园,观看飞舞于蓝天白云间、飞舞于杨柳依依的湖面上的海鸥。
  住在昆明的人,大都有和我一样的心态,入冬或开春,不以日历为准,而以海鸥来了或走了计时。将近冬季,人们见面打招呼,搓着双手跺着脚,夸张着寒冷的同时,问,天都这么冷了,海鸥怎么还不来?那份殷切的期盼,溢于言表。前几天昆明气温陡然下降,冬天说来就来了。让人特别激动和兴奋的是,报纸上报道说有海鸥来了。终于等到了周末,也终于有机会迫不及待地跑去翠湖,看看洁白的信使有没有带着冬天的请柬来了。
  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去的,素有“城中之玉”的翠湖在冬季不减半分秀色,依然是翠木掩长堤,清涟起碧波,而湖面上几千只嬉闹戏水的红嘴鸥则为秀雅恬静的翠湖增添了不少活力。羽白喙红的红嘴鸥们生性活泼好动,或悠闲自得地畅游于青波碧水之中,或争先恐后地抢夺飘浮于水面的食饵,或“亭亭玉立”于亭台楼阁之上,左顾右盼,憨态可掬,或如行云般自由自在地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在空中划出道道漂亮的弧线,潇洒俊逸。公园里游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有年长的也有年幼的,有中年人也有年轻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人们将散发出芳香气味的面包一块又一块地抛向空中,然后望着精灵的海鸥,或俯冲,或滑翔,或昂首,准确无误地张开鲜红的嘴巴叼住面包,随后还发出一声悦耳动听的鸣声,仿佛是在为飞翔夺食的成攻欢叫,抑或是感谢人们的友好馈赠……望着这些飘逸得如仙子般的红嘴鸥,我不禁看得发了呆。
  欣赏着这幅鲜活的画面,身居闹市的我,心田因尘世烦俗扭结的皱纹随之荡漾开去,一圈又一圈,舒展了,消散了,微风送来湖水淡淡的腥甜,凉丝丝的,沁心入脾,犹如一股甘泉滋润皴裂的心田。不知不觉间,什么功名利禄,什么烦恼忧伤,统统随风而去。那曾经被酸甜苦辣搅得一塌糊涂的情绪,此时此刻,像被漂洗过一般,洁净,饱满。我又一次想起曾经在翠湖边产生的爱情,想起那些浪漫,有海鸥陪伴的风花雪月!我想海鸥是为我而来,为我们这样的人而来,海鸥是吉鸟,是爱情鸟,是幸福鸟……
  正当我思绪万千的时候,湖中的海鸥一次又一次地漫天飞舞,这些白色的精灵已经与春城这座有福的城市融为一体,使美丽的昆明平添灵动,让人对“和谐”二字有了更加深切的体验。海鸥让昆明人更亲近自然,海鸥让自然更深入人类,看着人鸥同乐的美丽画卷,听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叫声,眼前的一切仿佛就是一部永不谢幕的有声电影,可以一年又一年的放映下去……因为,海鸥和昆明年年冬天有个约会。如果说相逢是种缘,那么每一年红嘴鸥远隔千山万水也会如期而至,这更是缘——一种莫名的缘!让我们大家都珍惜这样的缘,让这种缘一直延续到永远!
  (人与自然主持 杨泽文)
其他文献
一    武侠小说弄新潮,  查公大气领风骚。  惊人胆识生花笔,  写尽人间人与妖。  二    岂唯故事动心灵,  武略文韬也博征。  批判精神入形象,  开来继往见其功。  三    世道人生百态呈,  纷纷纳入传奇中。  胸怀别有新途径,  引人象外悟真情。  四    悯世悲天杰出篇,  天龙八部破迷颠。  有情皆孽违佛意,  匡扶人性是真诠。    五    以文为富建奇功,  金庸学
期刊
一直难忘这样一幅画面:灰云密布的白色天空看起来像巨幅电影银幕,天空下是陡峭的黄土山崖,山崖下是一个小而热闹的歌舞场。有一会儿很偶然地抬头往山崖看,奇怪怎会有这样大的黑鸟栖在山崖上?更奇怪的是那鸟中的一两只仿佛累了正缓缓起身,向左右迈出和人极像的步子——最后才发现不是鸟,是人,从四面八方前来赶洋芋花节的西山群众,在看够了歌舞赶够了热闹后,爬上四围的山崖,居高临下地默默蹲着,没有人猜得出他们那会儿在想
期刊
本期封面推出的,是一只由鹤庆县一个白族村寨的民间艺人打造的纯银小水桶。桶上蛟龙盘绕,云谲波诡。这只银制水桶,暗寓着某种信息,也寄托着我们的某种思考。  这个白族村寨,位于鹤庆县城西北部凤凰山脚下,古称石寨子,今名新华村。  古寨的村民,千年敲一锤,敲出一个石寨子。“石寨子”,意味着坚守——史载,早在唐代南诏时期,鹤庆便有加工制作金、银、铜、铁器和饰物的传统工艺。到了明朝洪武初年,一位洪姓参将率军在
期刊
一、序曲:像大理一样风花雪月    像风一样地吹过去了  如果风还会回来唤醒时间  像花一样地凋零了  如果花还要绽放薰香季节  像雪一样地融化了  如果雪还要从最高处降临 温暖岩石  像月一样地沉没了  如果明月还要微笑辉映清虚的夜湖  就这样在所有的清晨与黄昏眺望  从一位少年开始体味疏朗时光 飞越山林潮水  在最风花雪月的地方 幸运地苍老  就这样在所有的清晨与黄昏眺望  像大理一样苍山  
期刊
客车驶出城区,越行走离现代文明越远,离大自然越近。沾上过多繁乱和喧嚣的目光渐渐轻松起来。绿油油的麦苗,金黄黄的油菜花,还有天空中飘逸的白云,无不拨动着我即将生锈的心弦。忽然,一场粉红的雪飘落在山野,飘落进我的眼帘,竟让我遇到梦中情人般激动起来。不知是谁在车子里惊叫:“桃花!”我这才回过神,确定那不是在下雪,而是桃花绽放了。  桃花,是春天发来的请柬,邀请人们去参加生命的剪彩仪式。桃花也可以说是一束
期刊
早在孩提时代,我就听大人讲过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读小学的时候又多次看过战斗故事片《智取华山》,所以,华山在我心灵中并不陌生。后来又在不少作品中读到过描写华山雄险奇秀的文字,心中一直对华山神往不已。然而真正登上华山,是在我年过花甲之后的一个深秋。我从小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大山丛中,对各种各样的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一走进华山,我却产生了异样的感觉。  那是一个雪花飘飞的早晨,我和爱人离开革命圣地延安
期刊
“滇人善联”,李彪应算上一个。因为,大凡到过大理州弥渡县看过南诏铁柱的人,无不对一副楹联赞赏不已,“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镂翔环遗旧垒;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对联书法清新潇洒,平仄工整,内容肃穆深沉。其撰写者便是清末滇西一代名师李彪。  李彪(公元1818年—1896年),字星海,号菊村,又号抱虎山人,弥渡县寅街镇大庄营人,曾主讲大理西云书院,“滇西知名
期刊
一  元皇南下龙首关,  叶榆难克潜漾川。  茶马古道连天路,  蒙古铁骑跨苍山。    二  石门雄关山水间,  芙蓉两片影翩翩。  神游霞客奇文撰,  流连忘返驿道边。  三  永昌府地起纷争,  则徐负命定乾坤。  博南街口联佳句,  孤松独石熠生辉。    四  云龙古桥今犹在,  过客烟云转瞬飞。  漾濞九里十八铺,  碧水逶迤又逢春。
期刊
玉皇阁坐落于永平坝子最北边一峰独立的灵化山颠,距县城约5公里。  无论置身何处,在永平坝子里举头北望,大都能清晰地看到灵化山顶有一座洁净的白塔、一棵巍峨的老槐树,还有青松掩映中流光溢彩的房舍,它们共同在市声的喧嚣之外坚守着一处宁静,在物欲的诱惑之中澄明着一种精神。  玉皇阁是我去得最多的寺庙。少年时,同学游玩时去过;青年时,问恋爱婚姻之事去过,有疑难之事去过;如今,寻幽消遣时常去。都说“熟悉的地方
期刊
当宝相寺的三角枫被秋天的艳阳吻红了脸颊时,一年一度的剑川石宝山歌会便如期而至了。农历七月二十六日上午,剑川喜诗好酒的文友小赵来电话,殷勤约请参加歌会,我欣然答应,下午便趋车前去,毕竟富有诗意的“情人谷”对我诱惑已久。   第二天,刚踏进石宝山歌城山门,晨风便从林间送来阵阵优美的歌声:“石宝山上百花鲜,好花开在高山巅,花儿开在陡坡处,无梯难登攀。想采这朵那朵美,想采这朵那朵鲜,采花我只采一朵,整棵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