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顾了鲜活而失了宁静
曾几何时,数学课题总是和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联系在一起。而如今,课堂是热闹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时候整堂课学生处在异常兴奋状态。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境:教师不断提问题,学生跳着、喊着、抢着回答问题,教师陶醉于自我创造出的“活跃”课堂气氛中,学生沉湎于“不假思索”中。笔者认为,教师不妨给学生降降温,让他们冷静下来,静静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倾听中学会理解和欣赏别人的不同见解,从交流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因为,还数学课堂一份必要的宁静,是热闹之后的理性思维,是浮躁之后的沉淀积累。这样处理之后,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宁静的外表,但我们能想象和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思维在汹涌,激情在燃烧。这种表面的安静其实更是蕴涵着活跃的思维,它的内涵将更为丰富多彩。
二、 顾了自主而失了主导
自主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教师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多一点信任,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然而,自主不等于自能,不等于自会,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教。现有的一些课堂上成了自习课,教师不敢讲了,不敢问了,学生似乎成了学习的主人,然而,一堂课下来却收效甚微。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是这样教的:教师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然后引入课题。出示课题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在画图,还有的学生在计算,教师站在讲台上,一会儿看手表一会儿看教案,任由学生自由探究。当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成果时,学生每汇报一种方法,教师立即板书。有的学生说到了可化成小数来计算,有的学生说先通分母变成同分母分数后再算,教师对学生说的方法也不点评,而是让优生点评,教师也不表态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妥,也不讲清其中的算理,只是对说对了的学生给予掌声表扬就完事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把探究学习窄化为“教师退出来”,把自主学习狭隘理解为只要让学生走上前台,一切让学生自主了。其实,这样的自主异化成了自学。教师的引导、组织、调控是实施自主学习不可缺的条件,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情况困惑指点迷津,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贴切的点评,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不能盲目凸显学生的自主,而丢弃了教师的主导。
三、 顾了开放而忽视了课本
课程改革以来,优化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与儿童的实际经验相联系,引进时代的元素充实、完善现行教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是我们在教学课堂上常见到的。然而,开放,不是随意补充教材,随意更改教材。少数课堂甚至根本不用教材,一节课讲完了,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教师讲授的是自己组编的,书上的例题不见踪影,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教材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获取知识的工具。可是不少教师总是有意无意挡住了这个窗口,过多地补充内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再说,教材是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只片面追求开放,忽视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直面课本,实现与课本的亲密接触。◆(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责任编辑:邓园生
曾几何时,数学课题总是和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联系在一起。而如今,课堂是热闹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时候整堂课学生处在异常兴奋状态。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境:教师不断提问题,学生跳着、喊着、抢着回答问题,教师陶醉于自我创造出的“活跃”课堂气氛中,学生沉湎于“不假思索”中。笔者认为,教师不妨给学生降降温,让他们冷静下来,静静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倾听中学会理解和欣赏别人的不同见解,从交流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因为,还数学课堂一份必要的宁静,是热闹之后的理性思维,是浮躁之后的沉淀积累。这样处理之后,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宁静的外表,但我们能想象和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思维在汹涌,激情在燃烧。这种表面的安静其实更是蕴涵着活跃的思维,它的内涵将更为丰富多彩。
二、 顾了自主而失了主导
自主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教师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多一点信任,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然而,自主不等于自能,不等于自会,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教。现有的一些课堂上成了自习课,教师不敢讲了,不敢问了,学生似乎成了学习的主人,然而,一堂课下来却收效甚微。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是这样教的:教师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然后引入课题。出示课题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在画图,还有的学生在计算,教师站在讲台上,一会儿看手表一会儿看教案,任由学生自由探究。当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成果时,学生每汇报一种方法,教师立即板书。有的学生说到了可化成小数来计算,有的学生说先通分母变成同分母分数后再算,教师对学生说的方法也不点评,而是让优生点评,教师也不表态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妥,也不讲清其中的算理,只是对说对了的学生给予掌声表扬就完事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把探究学习窄化为“教师退出来”,把自主学习狭隘理解为只要让学生走上前台,一切让学生自主了。其实,这样的自主异化成了自学。教师的引导、组织、调控是实施自主学习不可缺的条件,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情况困惑指点迷津,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贴切的点评,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不能盲目凸显学生的自主,而丢弃了教师的主导。
三、 顾了开放而忽视了课本
课程改革以来,优化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与儿童的实际经验相联系,引进时代的元素充实、完善现行教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是我们在教学课堂上常见到的。然而,开放,不是随意补充教材,随意更改教材。少数课堂甚至根本不用教材,一节课讲完了,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教师讲授的是自己组编的,书上的例题不见踪影,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教材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获取知识的工具。可是不少教师总是有意无意挡住了这个窗口,过多地补充内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再说,教材是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只片面追求开放,忽视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直面课本,实现与课本的亲密接触。◆(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责任编辑:邓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