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编写思路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_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从提升全民信息素养的高度重新界定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性质,提炼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概念,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小学信息科技教材是高中信息技术最基础的支点,因此,小学信息科技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基于核心素养探索全新的课程编写思路,形成学科特色,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 以学生为本,体现核心素养
  面对信息时代全球发展的大背景,必须以面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视角,树立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课程观,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来编写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
  1.重构课程框架,内容科学严谨
  教材是课程与课标落实的重要载体,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科技教材到底是什么样?应该如何设计?一套教材的设计编写出版就是一个项目任务,如同盖一栋建筑,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教材也具有教材功能、教材内容、教材体例形象。同样,一套教材的设计编写首先要设计一张精准的建筑设计图纸——课程框架。
  重构课程框架要围绕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四大核心素养内涵为主题。课程框架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和技能的螺旋式构建,更不仅仅是几大应用软件的分册学习。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切实关注相应学段的学生想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以信息科技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重构课程框架,准确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分析相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新教材的课程框架不仅要让教师能一目了然地整体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更要让教师看到落實在每一个知识点上的核心素养。新教材要以项目学习为理念,突出“知识体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课程框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教材体例可以从项目问题、问题分析、知识建构、实践创新、评价交流、能力拓展等方面来呈现。教材体例的建构应重视创设意境,让学生有代入感地投身于学习。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摸索并获得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勤思考勇创新的态度。
  2.立足信息前沿,形式丰富有趣
  近年来,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理念新技术强势崛起,共享单车、人脸支付、无人机等新生事物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于追求技能操作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信息科技教材必须立足信息科技发展前沿,大幅增加反映信息技术新应用新发展的内容。然而,如果只是在教材中简单地罗列堆砌信息技术新发展方向的内容,这样的教材不但学生不喜欢,而且教师也“不好教”。而以往的信息科技教材主要以技能、操作性课型为主,如Word、PPT、Flash,或者是画图、图片处理、程序设计类课型,至少这样的课学生“有事可干”。在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看来,信息技术课几乎等同于操作型的课,这类课有几乎固定的课堂模式:导入新课、新知探究、作品评价、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缺少技能传授的课在教师们看来就是理论课,纯讲理论并不是理科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强项,一不小心他们就会把课上的很枯燥,学生更不爱听。
  以“人工智能新生活”相关知识点为例,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教材编写思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或所见所闻,创设体验人工智能环节的真实情境,设计综合性的主题项目学习,分组体验人工智能。如果是北京的学生可以2019北京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安徽的学生可以“美好安徽,绿色合肥”为主题。根据主题设计招募志愿者并完成小组考核任务:小组1制作语音欢迎词(讯飞语音输入、腾讯AI智能开放平台);小组2制作“植物园简介”二维码(草料二维码在线生成器);小组3现场制作3个场馆的标识牌(形色软件、在线翻译);小组4设计游览3个场馆的路线图。(机器人模拟游览效果)。其实就是给定每个小组一个子项目主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最终每个组的子项目再合成一个完整的导游项目。通过这样丰富有趣的项目学习形式,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憧憬未来智能城市。同时,学生获取信息,归纳、存储、提取信息,创造性表达和使用信息的核心素养在项目学习活动中得到有效提升。
  3.挖掘生活经验,案例真实有用
  在教学《无线网络畅享用》一课时,很多教师首先循规蹈矩按教材顺序用课件展示介绍“常见无线网络”,接着自己用手机投屏演示操作——体验蓝牙、设置热点。学生听完、看过,这节课就算结束了。试问:只要是用智能手机,谁不会使用流量上网或者无线上网?关键是教材如何引导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根据需求选择最佳的上网方式。
  教材中案例情境的创设不是编写者凭空想象的,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家庭、学校、社会热点现象,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创设这样的案例情境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渗透德育,面向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例如,教材案例模拟这样的真实生活情境:一位老人首次乘坐地铁,安检要求出示健康码,老人遇到困难,志愿者主动上前帮助老人将手机连接网络,老人通过安检顺利乘车……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既能融入技术与知识,又能渗透个人信息安全、公共安全、社会责任、志愿服务等德育。同理,还可以设计使用蓝牙话筒举行家庭歌唱比赛、安全驾驶中利用蓝牙接听电话、商场购物中好友之间启用热点共享流量支付等情境。这样的案例虽然脱离课堂也是真实有用的,在这些案例中,学生运用信息与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都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
  ● 多方位融合,映射核心素养
  1.硬件设备之间的融合
  与其他学科略有不同的是,本学科一定程度上依赖硬件的支持,所以如何适应这种快速的硬件变化是新课程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硬件较为单一,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都依托于计算机。随着信息化2.0的到来,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个人智能穿戴设备等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新教材应该弱化特定的硬件,加强设备之间的融合,为“数字化原住民”提供硬件知识储备。
其他文献
● 教材分析  《绝对引用与函数》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三章《统计与分析数据》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学习“填充柄”与“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本节课的重点是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将该方法迁移到实际问题中。  ● 学情分析  学生利用WPS表格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不强,也没有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利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利用批判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PS技术很受欢迎。有了美颜相机还不够,还希望能自动P图,于是各种最美证件照的APP和自动换装换背景的软件应运而生。PS很容易跟图像造假关联起来,可以让你生如夏花,也能让你生不如死。借助AI,轻则恶搞一下,重则可能触碰法律的底线。利用明星P图的"斗转星移",大家已见多不怪,图片的说服力也大打折扣。而视频P图就不太容易了,某电视节目就出现过连夜一帧一帧视频P图的情形。但是现在,AI进
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对人才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图表是信息的重要呈现形式,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素养,才能充分理解、运用这些信息。初中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是师生互动的情感纽带。课堂提问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艺术。精彩的提问能“一问激起千层浪”,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还能问出不一样的精彩。然而,在信息技术学科日常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偏重实践操作,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不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堂提问表现出许多不足,比较常见的问题有课堂提问层次不高、问题缺乏挑战、提问方
新媒体时代拉开帷幕,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逐渐全方位渗透生活,改变生活,同时也为整个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面临新的挑战与机
智慧课堂以信息技术手段来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以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全面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指南。相较于传统课堂,智慧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及应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核心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即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  ● 构建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准备  教师将包含本课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任务单,以及录制的课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