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23.5
罗杰斯曾说过:“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们教研的重点,经过多次教研,我们决定首先从“协同”效率入手: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居”,让学科能够彼此往来,使数学重点知识能够又好又快地“登台亮相”,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打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围墙”,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就能活学知识,给学生留下真实的印象;打破知识与方法之间的“等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多年的实验,我们真正使数学教学变得“色味俱佳”,实现了数学效率课堂的推进:
一、麻:
“麻味”是调味料,它那芳香辛麻的味道、能对人的味觉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而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时,我们的数学老师则用“麻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我们用儿歌《数青蛙》来引入课题:“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12只青蛙12张嘴……”随着小青蛙越来越多,学生们说得嘴唇发“麻”,正为逐渐增加的数字感到思考越来越费力的时候,提出问题:“同学们想想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越来越庞大的数字呢?”
二、酸:
“酸味”有收敛功能,当人们的血液循环不畅时,会引起肢体的酸麻感。在数学课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会情不自禁地利用“酸”味调节课堂气氛:
如在讲授“千克和克的认识”时,我告诉学生“1张A4打印纸的八分之一大约1克”,并随手发给每位学生“A4纸的八分之一”,让他们用手掂一掂。
大多数学生发出感叹“太轻了!”
我紧接着问了一句“轻吗?”
全班同学大声地说“轻——”。
“你们信不信它能压垮我班的大力士?”
这时,全班学生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那大课间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上午大课间铃声刚响完,学生就急不可待地提醒我可以开始比赛了。于是,我根据学生的提名让几名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右手托着这张纸,要求不准有丝毫地晃动。同时进行计时比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一分钟过去了,学生们仍是信心百倍。两分钟过去了,学生还是满脸笑容。五分钟、十分钟……,渐渐地有的学生身体有了晃动,接近十五分钟时,第一个学生终于坚持不住了,“老师我的手有点酸了,托不住了。”我随机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吧,这张纸虽轻,却能打败一个人,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待任何事情‘勿以小而欺之’。做人更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越来越多的学生踊跃加入比赛中,场面越来越热烈……
我坚信,经过本次比赛,学生不但真实地感受到了“酸”的滋味,同时也对“克”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全新的认识。
三、苦
“苦味”与甜和甘相对,多数人品尝后会感觉难受。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我会看准时机,让学生品尝“苦苦”的味道,使他们在震撼中明事明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我在讲授《小数乘法》时,为学生呈现了一篇报道:1967年8月23日,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驾驶“联盟1号”飞船在胜利完成太空飞行任务后返航。不料,当飞船进入大气层后,突然发生了恶性事件,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2个小时过后飞船坠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因为在地面检查的时候,工程师忽略了一个小数点,才使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
读完这篇报道后,教室里瞬时安静下来。
面对一张张严肃的小脸,我问学生“这篇报道告诉我们什么?”,
“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符号,它重要到可以影响你的生命。”当第一个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时,我看到许多学生地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相信,学生虽然不能很好地为这件事所苦,但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有耐心、更加尽力地做好每件事。
四、甜:
“甜味”是具有糖和蜜一样的味道,是最受人类欢迎的味感。所以,我喜欢让学生将各种水果的甜味带到数学课堂:《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各年级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倡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水果,亲自动手制作使用的学具。特别是在四年级讲授《观察物体》一节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水果小方块用塑料袋带到学校。
课堂上随着各种水果香味的溢出,一个个精心摆设的立体图形呈现在课桌上,学生会从正面、上面、侧面认真观察这些图形。
五、鲜:
“鲜味”是食品的一种复杂而醇美的感觉,通常不能独立作为菜肴的滋味。多年的实验,我们让数学课堂形成一种复合的美味:
1.鲜亮。
数学与英语链接,让教学的“色彩”更亮丽。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英语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的数学好像没有可以联系的地方,但留心观察,他们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英语解释,可以促进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如面积(square)用字母S来表示,周长(circle)用字母C来表示,体积(volume)用字母V来表示, 高(height)用字母h来表示。这一点对学生理解体积公式V=Sh所表示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学生更容易记住公式及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2.味美。
数学与艺术融合,让教学的“色彩”更诱人。
(1)、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真实。
如在教学〈〈利息与利率〉〉时,我们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存一次钱,或观察父母的一张存折,帮父母算一下利息。因为学生亲身经历过,这远比课堂讲解更真实,理解更深刻,所以印象也更深。
(2)在创作中,发现数学的美丽。
数学具有结构之美、对称之美、逻辑之美、……因此,数学与美术学科之间的有着无数的交集。所以在教学有关图形知识时,我们总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欣赏图形的结构美、对称美;然后,通过“折折、剪剪、拼拼、画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图形。这样,既掌握了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在玩中,探究数学的奥妙。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学习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因此,无论是感性知识的获得,还是情绪的波动体验,以及建立起的数学应用意识,任何一项都离不开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在快乐地玩,都是学生在玩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味浓
数学与德育同行,让教学的“滋味”更深厚。
好的教师会利用色彩涂染上丰富的教学意义,会让学生慢慢品尝到各种教学滋味。而我们通过深入挖掘数学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教育、启发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理解数學、应用数学”“,使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罗杰斯曾说过:“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们教研的重点,经过多次教研,我们决定首先从“协同”效率入手: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居”,让学科能够彼此往来,使数学重点知识能够又好又快地“登台亮相”,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打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围墙”,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就能活学知识,给学生留下真实的印象;打破知识与方法之间的“等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多年的实验,我们真正使数学教学变得“色味俱佳”,实现了数学效率课堂的推进:
一、麻:
“麻味”是调味料,它那芳香辛麻的味道、能对人的味觉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而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时,我们的数学老师则用“麻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我们用儿歌《数青蛙》来引入课题:“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12只青蛙12张嘴……”随着小青蛙越来越多,学生们说得嘴唇发“麻”,正为逐渐增加的数字感到思考越来越费力的时候,提出问题:“同学们想想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越来越庞大的数字呢?”
二、酸:
“酸味”有收敛功能,当人们的血液循环不畅时,会引起肢体的酸麻感。在数学课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会情不自禁地利用“酸”味调节课堂气氛:
如在讲授“千克和克的认识”时,我告诉学生“1张A4打印纸的八分之一大约1克”,并随手发给每位学生“A4纸的八分之一”,让他们用手掂一掂。
大多数学生发出感叹“太轻了!”
我紧接着问了一句“轻吗?”
全班同学大声地说“轻——”。
“你们信不信它能压垮我班的大力士?”
这时,全班学生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那大课间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上午大课间铃声刚响完,学生就急不可待地提醒我可以开始比赛了。于是,我根据学生的提名让几名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右手托着这张纸,要求不准有丝毫地晃动。同时进行计时比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一分钟过去了,学生们仍是信心百倍。两分钟过去了,学生还是满脸笑容。五分钟、十分钟……,渐渐地有的学生身体有了晃动,接近十五分钟时,第一个学生终于坚持不住了,“老师我的手有点酸了,托不住了。”我随机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吧,这张纸虽轻,却能打败一个人,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待任何事情‘勿以小而欺之’。做人更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越来越多的学生踊跃加入比赛中,场面越来越热烈……
我坚信,经过本次比赛,学生不但真实地感受到了“酸”的滋味,同时也对“克”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全新的认识。
三、苦
“苦味”与甜和甘相对,多数人品尝后会感觉难受。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我会看准时机,让学生品尝“苦苦”的味道,使他们在震撼中明事明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我在讲授《小数乘法》时,为学生呈现了一篇报道:1967年8月23日,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驾驶“联盟1号”飞船在胜利完成太空飞行任务后返航。不料,当飞船进入大气层后,突然发生了恶性事件,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2个小时过后飞船坠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因为在地面检查的时候,工程师忽略了一个小数点,才使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
读完这篇报道后,教室里瞬时安静下来。
面对一张张严肃的小脸,我问学生“这篇报道告诉我们什么?”,
“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符号,它重要到可以影响你的生命。”当第一个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时,我看到许多学生地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相信,学生虽然不能很好地为这件事所苦,但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有耐心、更加尽力地做好每件事。
四、甜:
“甜味”是具有糖和蜜一样的味道,是最受人类欢迎的味感。所以,我喜欢让学生将各种水果的甜味带到数学课堂:《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各年级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倡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水果,亲自动手制作使用的学具。特别是在四年级讲授《观察物体》一节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水果小方块用塑料袋带到学校。
课堂上随着各种水果香味的溢出,一个个精心摆设的立体图形呈现在课桌上,学生会从正面、上面、侧面认真观察这些图形。
五、鲜:
“鲜味”是食品的一种复杂而醇美的感觉,通常不能独立作为菜肴的滋味。多年的实验,我们让数学课堂形成一种复合的美味:
1.鲜亮。
数学与英语链接,让教学的“色彩”更亮丽。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英语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的数学好像没有可以联系的地方,但留心观察,他们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英语解释,可以促进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如面积(square)用字母S来表示,周长(circle)用字母C来表示,体积(volume)用字母V来表示, 高(height)用字母h来表示。这一点对学生理解体积公式V=Sh所表示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学生更容易记住公式及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2.味美。
数学与艺术融合,让教学的“色彩”更诱人。
(1)、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真实。
如在教学〈〈利息与利率〉〉时,我们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存一次钱,或观察父母的一张存折,帮父母算一下利息。因为学生亲身经历过,这远比课堂讲解更真实,理解更深刻,所以印象也更深。
(2)在创作中,发现数学的美丽。
数学具有结构之美、对称之美、逻辑之美、……因此,数学与美术学科之间的有着无数的交集。所以在教学有关图形知识时,我们总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欣赏图形的结构美、对称美;然后,通过“折折、剪剪、拼拼、画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图形。这样,既掌握了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在玩中,探究数学的奥妙。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学习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因此,无论是感性知识的获得,还是情绪的波动体验,以及建立起的数学应用意识,任何一项都离不开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在快乐地玩,都是学生在玩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味浓
数学与德育同行,让教学的“滋味”更深厚。
好的教师会利用色彩涂染上丰富的教学意义,会让学生慢慢品尝到各种教学滋味。而我们通过深入挖掘数学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教育、启发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理解数學、应用数学”“,使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