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除杂草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8841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一文叙述了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游历,个个满腹经纶。归来后哲学家以如何去除杂草为议题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学生们各自发表见解,哲学家让他们按各自的办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相聚,哲学家已去世,学生们感悟出这最后一课的真正用意:只有在自己的亲身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取真知。这便是课文主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
在一些赛课、公开课和研究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音乐教师们“唱、弹、奏、跳”无所不能,善讲会演激情飞扬、活力四射,然而课堂结束后却完全没有感觉到音乐课带来的愉悦,只有完
学生学习错误对成长的价值已众所周知。老师们都知道,善用学生的学习错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偶尔也会出现错误,这种教学错误的价值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其实,只要善用,教学错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一堂《怎样加速溶解》的科学课上,一位老师给学生们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搅拌加速溶解。只见老师在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加了等量等温的水后,同时将两块
身为语文教师.我一直在观察中思考——教师留给孩子课外作业.究竟应该基于何种动因?我尝试在思考中实践——我们留给孩子的课外作业.应该涉及哪些内容.可以使用哪些形式?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以其活动性强、主体突出等特点,为广大一线老师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真正的操作不应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有价值的操作应该是学生灵动思维下的产物行为,是学生所必须的;有价值的操作应该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的;有价值的操作应该是为了数学学习,而不是为了培养动手技能,更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  课例一:《圆锥的体积》  老师
学习一门外语意味着接触一种新的文化,因此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化教学不仅包含了对目标文化的介绍,更加确定了源语文化和目
2013年11月18日,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威尔米特村的家中逝世,享年81岁。在长达58年的音乐教育职业生涯中,雷默出版著述和教
2015年10月79日至21日,人民音乐出版社在上海与福杉乐器行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钢琴之旅’师资培训暨骨干教师考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使用菲伯尔教材的教师们进行了精彩的教学
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呼吸衰竭中有改善通气、纠正低氧、减少呼吸作功等效果,但持续机械通气过程气道易发生反复的肺部感染,潴留在周围气道的分泌物不易被吸出,脓痰及痰痂易聚
房间隔缺损(房缺,英文简称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1].多数因胚胎期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