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对当代中学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tin65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等的教育,它关系良好人格个性的形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论文探讨了传统文明礼仪教育与心理健康对初中生影响的重要性。
  关键词:礼器 传统文化 现代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
  一、自西周,由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礼器出现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早在孔子此话前3000年,出现了人类较早期的“礼器”,人类崇“礼”自古通今,礼仪文明作为一条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纽带,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造物观念上具有浓厚的神圣性和礼仪性。
  最著名的青铜礼器——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图像。成为“礼治”的象征,用以调节王权内部的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二、古典礼仪演变至今,与现代文化相交融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那么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本人认为,将礼仪缩放至校园中,由中学生为之践行,定能以小见大弘扬国风。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
  三、传统礼仪文化对现代心理健康的感导
  我认为古人所说的,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更有意思的是,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 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这对中学生尤其是初中时期的中学生来说,须要重视和引导。
  即便是在体育运动中,文明礼仪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有明显的要求及影响。在2016年高尔夫球运动进入奥运会,标志着高尔夫运动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从高尔夫礼仪看青少年自身素质,从高尔夫精髓看青少年思想修养,从高尔夫技术看青少年运动能力,无疑体育竞技场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现代中学生对“礼仪”的理解及现状
  近年来,部分初中时期的中学生过于“成人化”思维。一次课上,本人带领学生练习几何石膏的素描写生,当时使用的是素描专用炭笔示范进行一段时间之后,竟有一女学生提出:“老师您用眉笔作画不浪费吗?”顿时其余同学当场爆笑。对于少数倾向于成人饰品的过于关注和使用的初中生,是过度消费成人饰品在校园中盛行的现象竟然已是常态。这有悖于上文中提到的“容仪有整”。
  五、联系教育心理学弘扬发展传统礼仪的设想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自身有适当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对自身价值能够有正确认识,在行动前清楚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因此,我们中学教师尤其是对初中时期的中学生,应根据以上标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评价与引导。
  (二)渴望被关注之心理影响
  初中生们普遍急切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他们逐渐不服从管教,曾經乖巧顺从的孩子也突然变成了“小刺儿头”。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们,除了在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在自我意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基于成人的视角,那么,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们则完全不同,他们会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会显得有些“自恋”,同时也会夸大自己的缺陷,会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他们不再服从于老师和家长,他们希望和成年人有同样的“权力”,因此经常会和家长顶撞、唱反调。中学生们虽然崇尚“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但也渴望被家长和社会认可和接受。
  可见,师长自身的文明礼仪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及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起带头作用,比如在平时主动和学生问好,做平等朋友的情感培养;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尽量使用“请、谢谢、没关系”等用语等。通过这种教育可以让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过程中渐学会礼貌待人。
  (三)明确教育目标和要求,暨榜样之力量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行为实践过程中会受到榜样的影响,当然,学生也希望自已能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来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以正面形象去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首先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训练,养成更多好的习惯,从而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比如在站姿和行走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站立和行走的姿势,让学生讨论哪一种是正确、规范的姿势,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礼仪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训练,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身的礼仪行为。在学生各自有了良好的礼仪基础后再进行集中式的礼仪演练,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健全自身的人格。
  传统文化在中学校园的渗透仍需绳锯木断,所以我本人赞同孔子所说,君子应当广泛学习文化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本人认为同样适用于中学生的初中成长阶段,于是在此指出了规范对于施行大道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家校共育的理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概念,不过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校对于家校合作工作极为重视,办学以来,非常重视家长对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个疫情期间发生在我班级中的家校共育小故事。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我建构了“漫话谚语”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从“积累谚语、漫话谚语、探究谚语、以评促行”四大板块对谚语进行研究,以此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植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十分感兴趣,对学生培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校本课程 漫话谚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
期刊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的一生,要感激的人实在很多,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珍爱我们的亲人、朋友、老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小学生的表现,却让我感到心寒。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父母、老师、朋友……  案例:一天早上,我班赖X杭家长打电话给我,给孩子请假,理由是,孩子在家里大发脾气,不想上学。询问后得知,该家长晚了几分钟叫孩子起床,孩子发脾气。当该家长煮
期刊
一、案例背景  2020年初,一场新冠疫情开始蔓延,为了有效阻止疫情的传播,学生们的寒假被延长。各级教育部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纷纷开展了延迟开学期间的“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日常教学,一下子从以往的一个教研课题,变成了每一位教师现实教学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位教师,都无法避免地成了这个课题的一个实际参与者。其实早在2014年,我国《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
期刊
《猴王出世》教學设计
期刊
古鎮留迹:春晓活动教案
期刊
摘要: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也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都开始不断探索,寻求更加人性、积极的教育方法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从而更好的实现预期制定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阳光积极、向上向善的人。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积极融入情感教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的文化以各种形式渗透到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人的爱国情怀在这种文化冲击下慢慢减淡。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我国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纵观我国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大多只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与创新,因此,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本文就如今国内较为严峻的教学形势,从创新的角度来系统论述提升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策略。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期刊
《数控编程及加工》课程單元教学设计
期刊
设计意图: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坭兴陶作品在幼儿的生活中经常随处可见。开展陶泥活动,让幼儿感受陶艺熏陶,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传承陶艺文化。  在班级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汽车很感兴趣。在活动开展前幼儿观察了自己身边的汽车,了解汽车造型和结构,而且欣赏了很多陶泥作品,激发幼儿制作陶泥汽车的兴趣。同时《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开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