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拓展资源使课堂更灵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还包括各种能激发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所收获的载体。教材拓展资源能使导入更精彩,使教材内容更丰富,使思想教育更到位,使课堂外更生活化,它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枯燥载体,而是教师教学的有效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跳板”,辩证看待教材资源的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使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获,使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
  【关键词】教材拓展资源;来源;应用;辩证对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精辟地对教材的意义做了准确的定位。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材是课程的唯一资源,教师手捧教科书、以教材为中心地开展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与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完全脱节了。当代教育者应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多方面、多渠道地利用教材、开发教材,使教师自身与学生、教材、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立足教材,合理开发使用教材,合理超越、延伸教材,使课内外教材资源得到效益最大化。那么,如何充分地结合教材与生活,将教材的利用最大化呢?笔者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材拓展资源的来源与科学整理
  笔者认为,教材本身已不仅仅是教科书,它还包括各种能激发学生学习、促进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获的载体。教材来源于生活,包括教科书上编写的内容。如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中包括了《从家乡看祖国》、《扎根在家乡的传统》、《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教材里的内容都源自生活,源自社会,让学生颇有熟悉感,而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整合拓展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如在《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中,笔者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作为一节课的内容分来讲授。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觉得书上的内容只是一个提示性的作用,要想使课堂充实,使学生获得更多,就必须拓展教材资源。于是,笔者把资源拓展分为两个方向——教师和学生,资源形式可多样化,如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资料等等。教师的教材资源主要集中在搜集有关地域性的名人介绍视频、图片资料,学生需准备的是采访记录和文字资料、图片的搜集。经过课前搜集资料的整合,教师和学生一起把相应的、比较能够体现作用的资料作了归类,安排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当中。
  二、教材拓展资源的有效应用
  (一)教材拓展资源使导入更精彩
  课堂伊始,教师首先出示中山市镇区分布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南区所在的位置,然后利用图片简单介绍几个南区现当代的名人,如杨仙逸、马应彪、马乐山等,初步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感。接着播放视频《情系竹秀园》(注:竹秀园是南区的一个村),观看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视频内容是离家多年的老人寻找小时候读过的幼儿园,通过老人们对家的依恋,让学生再次体会“家乡”一词的深意,由此引出课题。在本节课导入环节的教材资源拓展中,通过图片、视频丰富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拓展资源使教材内容更丰富
  趁着学生兴致盎然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第78页内容,并说说“家乡的人和事”,此时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做到教材内容与拓展资源的最大化结合。接着,让学生观看来自“侨乡南区”网站http://www.zsnanqu.gov.cn/的宣传视频《新南区》,到此,学生对家乡南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且认识到南区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南区的未来发展更是每一个学生将要肩负的责任。
  (三)教材拓展资源使思想教育更到位
  在思想教育环节,教师课前设计了一份采访表,如下:
  采访人: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事先的分组,先在小组里交流采访记录,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展示采访结果,同时也让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和事参与到课堂中,拓展了教材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并多渠道地、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接下来,学生需要完成书上第79页的“我为家乡的明天画蓝图”,指导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思考,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想想怎样为家乡作贡献,然后画下来。学生在绘画的同时,播放励志的音乐,经过交流后,总结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繁荣南区!
  (四)教材拓展资源使课堂外更生活化
  课堂到此意犹未尽,学生对于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充满了敬佩,对于将来为家乡建设充满信心,这样的情怀应该一直保持下去!所以,笔者布置学生回去和家人分享课堂的收获,并和家人一起继续绘制家乡的明天蓝图,让一家人共同进行爱家、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此时开发出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的资源,继而补充了课堂的空白。
  三、教材拓展资源的辩证对待
  我们应该认识教材拓展资源的辅助作用,教材拓展资源是为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应该有目的地使用,合理地使用,并应该有针对性,不能过于泛滥。教材拓展资源应体现师生的共同作用,资源的搜集与整理应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资源的补充。
  综上所述,在先进教育理念下的教材,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枯燥载体,而应该成为教师有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跳板”。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看待教材资源的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获,使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数学课堂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生成的基础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生成的外部条件,学生的原有认知是课堂生成的内部条件,学生求异多向的思想是课堂生成的必要条件。只有时刻捕捉生成性学习资源,合理选择生成性学习资源,有序安排生成性学习资源,适度加工生成性学习资源,合理利用生成性学习资源,才能促进数学课堂资源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条件;
摘 要:“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同时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具体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存在的内在依据与发展的主要动因。抓住它就找到了开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入门钥匙。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基本矛盾; 依据; 科学实践观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数学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是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载体.以日本《中学数学》系列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巩固知识型、拓展知识型、应用知识型探究活动进行梳理,并分别进行案例分析,呈现三类活动的特点.最终得到数学探究活动教学或教科书编写应该注意的三个方面:(1)重视真实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2)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注重类型均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丁丁刚上幼儿园小班。每天,送丁丁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总能看到孩子们在娃娃家里忙着照顾娃娃,在小舞台唱唱跳跳……孩子到幼儿园难道不用学习吗?怎么都在玩啊?老师说,这是幼儿园里的“角色游戏”,这个角色游戏有什么名堂呢?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在很多家长的概念中,上学就等于上课。对于幼儿园里的“游戏”直呼看不懂,老师就这么让孩子玩,岂不是太轻松了!让孩子随便玩就是学习?其实,游戏是幼儿园课
【摘 要】外来人口子女有其特点,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要认清他们思维发展的现状,建立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挑拨离间”,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手脑结合,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外来人口子女;思维能力;现状;策略  一、外来人口子女思维发展现状  外来人口子女有其特点,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必要认清他们思维发展的现状。  (一)“读书
与其强迫,我们不如让孩子慢慢来,给孩子创造一个成长学习的环境,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分享”教育。  前些日子,女儿的老师跟我分享了一件事情。女儿去上幼儿园,幼儿园规定,孩子不能带零食。老师例行检查书包,女儿不让。待到下午,女儿对老师说:“杨老师,我的书包里有饼干,我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听到“分享”两个字,老师和她一起把书包里的三包饼干拿出来,一包里面有三片,一片平分成两段,刚好全班小朋友都得到了饼干
【摘 要】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普通中学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活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
【摘 要】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中段数学口算教学中灵活分组,合理分配角色,明确设定目标,密切关注过程,客观评价合作效果,学生有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分享,提高口算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口算教学;合作能力  一、合作主体 灵活分组  针对小学中段学生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成绩、性格等特点,在口算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注意灵活分组。  (一)以
【摘 要】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应具有乐于奉献、热爱学校、广纳贤才的人格魅力,应善学勤思,应具有协调沟通的管理智慧,才能促进学校的最大发展。  【关键词】人格魅力;善学勤思;智慧乐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可见,校长对学校而言意义重大。而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必须具备哪些素质能力,才能开启治校方略的钥匙呢?  一、人格魅
摘 要: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充足的社会资源是其成功的必要保障。英国公民教育中校园律师制度的经验为我国社会资源参与大学生法制教育提供了他山之石的镜鉴。应正视当前我国法制教育中社会资源的缺失现状及原因,探讨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法制教育;社会资源;校园律师;思考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3.017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