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旅游”背景下人才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居民的旅游模式,也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更加注重培养优秀的实践型人才,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市场需求,在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改革。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能力的构成,并提出了培养优秀旅游专业人才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专业;能力培养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山西旅游职业学院青年课题“后疫情时代山西旅游景区振兴策略研究”(2020SXLYKT02)研究成果。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产业的联合,可以为社会增加财富。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的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的旅游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统旅游业的商业模式,也在景区、酒店、交通等方面不断创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满足市场需求,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一、“互联网+”的内涵
  长期以来,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和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从他们自身的视角和所接受的教育出发对“互联网+”的内涵与外延给予了差异很大的界定和诠释。而本篇文章一方面是对我国当前“互联网+”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诠释,即“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创新形态,主要依赖在互联网范围内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最新技术,将互联网的这些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中。“互联网+”并不意味着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简单融合,与传统行业进行简单相加,而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融合创新,这样才能发展壮大新兴业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是传统行业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寻求与传统行业本身相对应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自身进行合理科学配置,并做到深度融合。传统行业在发展时需要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的工具性特征,还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实现行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将自身的发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鼓励传统行业不断优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择优汰劣,筛选出优秀的行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能力构成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已经逐渐扩展到我国大多数的行业,包括教育行业。“互联网+”让我国高职旅游专业的教育有了很大的突破,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教育资源的集中、分配、共享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互联网+旅游”的过程中,我国高职旅游教育资源由原本的在教师和教育媒介之间单向传递转变为星形散射式传递,但是,这样的模式转变会导致在高职旅游教育的过程中很难明确教育者、学者之间的界限。而我国在进行传统高职旅游教育教学时,大多数是采用班级授课制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实习,以及会进行一些具有较强训练目标的单项训练,这些教学活动很多都是通过实践的形式进行的,因此高职旅游教育资源会被限制在某个地区或某所学校。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能够进行有效共享,其中不乏很多知名高校的旅游教育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依托于网络在互联网的世界得到有效共享,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丰富学习方式[1]。
  不过,“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有利也有弊,学生在使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时,必须要明白网上的不同学习资源是由不同的高校提供的,这些资源由于高校的差异其品质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的时候,必须具备细心甄别、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发挥这些优秀教学资源的作用。而处在这种新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将自己过去长期教学经验与自己的学习经验相结合,在互联网中寻找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有趣的问题安插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查询资料,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友好相处,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自由地组成一个个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团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自身特有的专业知识资源库,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来说,专业学习能力十分重要,专业学习能力的好坏会影响旅游专业学习的成效。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事物,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课堂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了突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理念、新思想创新了教育模式。但是从一个具体学科专业发展方面来分析这种现象,可以看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专业基础的再度延伸[2]。
  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要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仅仅依靠互联网时代大量的旅游专业教育资源是不能够深度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所以学生应该将学校的基础教育作为重点,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地学习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技能,积累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从而达到旅游专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此外,“互联网+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例如,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分析讲解旅游专业发展的差异性,还可以增加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等等。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收获的知识和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会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和反馈。无论是传统旅游专业教育,还是“互联网+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专业教育,都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优秀实践型人才[3]。“互联网+旅游”背景下的高职旅游教育,一般是以高职旅游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并且将相关的旅游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塑之后,形成新的旅游专业教育资源。 与传统旅游专业教育相比较,“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教育资源的创作者多数并不是专业教育者,网络课程中的理论性、逻辑性往往会有所欠缺,所以在旅游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实际验证,特别是要纠正从互联网中学习到的不正确的旅游专业知识,并且在纠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考察,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并以此来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为学生提供专项课程,或者是将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和实践。此外,应该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所以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且对岗位需求等展开思考,随时向学生传递行业最新信息,更新知识体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不仅限于采取讲授、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要善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运用新型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优化课程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从当代的旅游业发展情况来看,市场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互联网知识,所以各类高校就需要对学生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比如,企业提供的产品需要借助网络营销,在方法上可以结合旅游地的民俗文化让产品在旅游网站上呈现,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网络上浏览商品,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互相交流。而要想达到这种预想,高校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具备互联网专业知识的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学校在开展旅游专业课程时,应该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等教学内容[5]。
  (三)开展信息化教学,搭建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应用,为学生创建一个有趣的课堂。教师还应该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进行情景导入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这样学生便能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也可以转变教学观念,采用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让知识的传播方式变得多样化,转变教学观念[6]。例如,教师可以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慕课、学习通等App,将相关教学课件上传到互动平台,提前发布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便可以使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业服务行业要时刻明确自身的服务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为旅游企业带来更多利益。
  参考文献:
  [1]滕菲.“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5):77-78.
  [2]刘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專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6):221.
  [3]颜欢.“互联网+”背景下技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明日,2018(14):44.
  [4]赵甲申.“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哈尔滨美食旅游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12):87-88.
  [5]朱凤萍.“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智慧酒店行业发展对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以福建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4):107-108.
  [6]凌飞鸿.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55,257.
  作者单位: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公共艺术的概念出发,分析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特征下公共艺术的发展,概括网红打卡点的概念、行为因素以及公共艺术特征,研究人们在这一社会环境中对公共艺术的需求和审美趋势,并阐释在新媒体时代下,贵阳网红打卡点的现状和特征,总结贵阳公共艺术的发展可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公共艺术;网红打卡点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从字面意思解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公、共、公共、艺术。“
期刊
摘 要:人类在造物的活动中改造世界、改造自然,并在创造活动中根据具体事物的外在形态特征进行设计上的创新。不同时代与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心境,在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时代与历史特征,以设计出符合当下时代潮流的产物。同样,不同的设计形态也会受到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的影响,社会生产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也会对设计形态产生影响。我国北京的胡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之一,在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上也极为鲜明。文章以四合
期刊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技术的精进、材料的丰富和文化思维的碰撞使得建筑和艺术交错融合,从而推进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文章从贝尔拉格的作品入手,分析其与砖砌建筑的关系,以期揭示由砖材(材料)和砌筑(技术)组成的砖砌建筑在被赋予全新的设计思维的同时,承载的对当时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现代主义;贝尔拉格;砖砌建筑  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砖砌建筑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20世纪
期刊
摘 要:凯文·林奇总结城市意象五大要素为道路、边界、区域、中心与节点、标志物。观察者对这些城市意象要素的认知程度因其行为模式不同而各有侧重。文章通过对校园观察者进行访谈,对其绘制的认知校园地图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环境行为学的内容,总结城市意象要素认知规律,并对校园的进一步改造提出建议。  关键词:意象要素;行为模式;认知地图   城市意象的认知与观察者本身的情况、行为模式等密切相关,以清华校园为例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城市转型背景,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通过研究其工业遗产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前提条件,结合工业遗产再生设计实践案例,探究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应该采取的态度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融入城市发展总体框架;避免两个倾向。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市转型;工业遗产再利用  由于资源的可耗竭性,城市出现了“煤竭城衰”的危机[1];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多的土地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城市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丰富多样且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彰显城市地域特色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安徽省明光市为例,从地域特色中汲取营养,探索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提升策略。  关键词:地域特色;城市文化;明光市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对于
期刊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通讯作者:   郝琦  设计说明:   随着社会变迁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中的生活节奏日益忙乱,导致部分人群认知失调,对社会社交产生逃避心理,从而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宅男宅女”。他们喜欢“宅”带来的安静,喜欢在自己创造的一方凈土中保持思想上的独立。   该系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宅”在家里的状态,是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状态的一次投射和再现,作品中运
期刊
摘 要: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康养社区即将迎来重大机遇,关于康养社区的景观设计问题的研究已迫在眉睫。文章以理论结合实践项目设计的方法,研究关于康养社区景观设计的思维与方法,遵循实践结合理论研究的原则,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满足景观设计功能性、创意性、人文性、艺术性的需要。  关键词:景观设计;康养社区;思维与方法  一、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康养社区的环境愈发重视,这给景观设计专业的从
期刊
摘 要:短视频是一个能承接丰富内容、能展现情感的媒介载体。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能够对城市形象这样内容丰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传播。通过抖音联合当地政府推广的方式,已经打造了一批西北、西南地区的网红城市,这些城市成功的线上推广做法可以给国内其他城市带来启示。当然,线上城市形象推广不仅仅是创造一时的流量,而是要持续地深挖城市形象内涵,结合多种媒体进行持续的传播从而形成城市鲜明的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游客。
期刊
作者單位:   四川美术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