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要素认知与环境行为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凯文·林奇总结城市意象五大要素为道路、边界、区域、中心与节点、标志物。观察者对这些城市意象要素的认知程度因其行为模式不同而各有侧重。文章通过对校园观察者进行访谈,对其绘制的认知校园地图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环境行为学的内容,总结城市意象要素认知规律,并对校园的进一步改造提出建议。
  关键词:意象要素;行为模式;认知地图
   城市意象的认知与观察者本身的情况、行为模式等密切相关,以清华校园为例,选择5位观察者,通过对观察者背景情况及他们所绘制的清华认知地图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总结城市意向要素认知规律。
  一、认知地图及观察者背景分析
  笔者采访了5位观察者,其中四位是学生,有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也有毕业的博士、硕士。一般而言,学生会详细绘制宿舍为出发点,比较关注教学区域,因此教室、操场、宿舍等部分,而对家属区的绘制很笼统。在学生的认知校园地图中个人居住的宿舍区域往往被放大。此外东西主干道,以及通向几个门的道路都被注意到了,但其他的道路则不很明确清晰。观察者多以道路为区域划分的参照要素来绘制其认知地图。下面选取其中一张作为代表进行详细介绍(图1)。这张地图由清华毕业的博士后绘制。由于其毕业时间久远,且已离京,不常回来,这位观察者对于校园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区域是缺乏印象的。图的中心明显是以二校门作为清华的中心,实际上二校门并非清华的地理中心。以二校门为中心这一点在后几张地图上也有所体现。东门被画在朝东的方向,与西门相对。事实上清华东门并不朝东,而是朝南。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以一种模糊的方式被绘制在地图中,而在图中突出了教工宿舍和幼儿园,以及照澜院商场的位置,这正好与观察者的身份相符。因为其在清华卖书期间已经结婚,家庭生活导致其更加关注柴米油盐,开始考虑留校工作以及子女教育问题。对体育场馆以及食堂的忽略说明观察者的行为路线基本上不涉及此区域。最清晰的道路是东西主路,以及南门入口的路,缺乏对边界的认知。
  最后这位观察者,不是清华教职工,只是家属楼的住户。因退休在家(非教职工),其主要行为模式是买菜、带小孩玩耍以及一些家庭日常生活琐事等。在他的认知地图(图2)中可以看出,二校门被当作校园中心,熟悉的居住区域被放大,超市、菜场、邮局、银行、药店、游泳池等生活服务设施被详细标注。因为会带小孩散步,所以他对主楼前的大草坪、近春园区域也比较关注。由于东门不朝东,导致他的认知产生混乱,不能清楚判断双清路的走向。西门的东西主路是他认知地图中的主要道路,被加宽。由于该观察者曾经做过制图和工程工作,因此对道路的认知,以及比例尺度的感觉较为准确,没有将道路放大,有对边界有一定认知并想要表达出来。他对双清路、科技园、成府路、圆明园等都有较准确的认知。
  二、认知规律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不同身份的观察者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其对于同一个地区形成的认知地图是如此的不同。人们的文化、价值观、性別、年龄、个性、工作经历等对于其行为模式也有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行为模式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他们对不同建筑、道路、设施等熟悉程度不同,所绘制的认知地图也就各有侧重。从每个人所绘制的认知地图也可以大致判断其在清华的活动幅度、对清华的了解深度,并由此找出共性、规律性的问题:
  第一,道路认知。主干道因连接各个区域,承担较多的交通功能,多数人对主干道有认知,但在绘图时一般会存在截弯取直、简化路口的现象。清华东门并不朝东,而是朝南,但多数人都画的朝东。说明东门这个名字在心理上的有一定暗示作用。如果把东门的轴线延长,使东门前的道路呈东西正方向的,则会有利于强化东门的方位感。西门的东西主路因其重要的交通地位使其不可能被忽略,加上近春园、二校门、主楼等一连串的地标,东西主路成为清华认知地图中的很重要的参考线。南门的南北向道路也基本被标识出来。但是根据观察,南门作为车行出入口的使用率远远低于东门。南门的道路的认知较高,可能是因为南门的轴线比较长,一直通向北部的学生宿舍区以及南门外周边商店众多,多作为步行出入口。
  第二,边界认知。边界常被忽略,对未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而言,对边界的界定尤其困难。入口往往被默认为边界界定的参照物。
  第三,区域认知。由于观察者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其对不同区域的熟悉程度不一样。对于自己熟悉、经常去的地方往往被观察者下意识放大,画得详细清楚,对于不熟悉的地方就画得很笼统,距离和几何关系极不准确。熟悉的区域往往超过实际所占面积,反之,不熟悉的区域往往画得比实际小。
  第四,中心和标志物的认知。二校门几乎是公认的校园地理中心、景观中心。究其原因,一个是独特的建筑美感和历史纪念意义使得其存在感较高,另一个就是二校门前的主干道作为重要的东西向道路,连接了一系列的重要区域,使用率很高,二校门作为中间的明显标志物,且有一定的集散空间,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交汇聚集的地点。反之,高大的主楼,在东门的入口轴线上,存在感极低,常常被观察者忽略。
  三、校园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道路、中心和标志物在人们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可据此提出几点校园建设建议。首先,二校门不仅仅是参观者的首选地点,也是学生的碰头据点。入学、毕业、雪天、暑期等时候,照相的人在车流间穿行,被照相的人排成长队。步行人群与车辆交织,导致交通混乱,很不安全。因此,建议在二校门前留出适当的拍照、参观、等候区域。此外,校园中的绿色区域或特色建筑,如二校门、工字厅、水木清华、近春园等,往往成为认知地图的中心或者参照物。学校可以增加一些绿色节点,形成混合功能的次中心。这对于校园环境认知来说很有帮助,可以帮助人们在空间中定位和定向。通过调研可以得知,高大挺拔的植物围合的街道,因其具有统一感、连续性和相似性,街道的形象特色较为清晰。因此,街道两侧的行道树时应该注重呈现整体连续的景观效果。此外,不同的观察者往往以自身居住的地点为中心,进行地图绘制。个体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导致其对不同区域使用有不同的频次。因此,可强调在不同功能区域间的景观特色,并针对不同使用人群规划不同的设施布置、道路布局、标志物设定等。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顾朝林.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1):64-74.
  作者单位:
  官涛,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少婧,北京市海淀园林工程设计所。
  官珍,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雕塑属于环境艺术。不同于只追求自身作品艺术性和完整性的普通雕塑,城市雕塑以雕塑所在城市环境为背景,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雕塑布局的城市空间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与系统。  关键词: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公共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计划课题“西安公共空间雕塑艺术与‘丝路’情结交融研究”(19JK0337)研究成果。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其一般建立在
期刊
摘 要:澳门中西药局于晚清时期由孙中山先生在澳门开设,是粤港澳大湾区为数不多的现存的孙中山革命活动遗址。该建筑在面临拆除时,澳门文化局收到市民的告知,并开展建筑的收购和修复。目前该建筑已修复完成并向社会公开,当中采用了丰富的建筑修复技术,如在墙体使用吊针钻孔的方式截水除盐等,同时也暴露了修复工程的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澳门文物建筑的修复工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完善澳
期刊
摘 要:人们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其艺术观念和设计表达仍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文章对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特征和传承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将公共艺术的设计文化语境取向作为都市文化精神传达的系统符号进行研究。  關键词:公共艺术;艺术观念;文化语境取向  注:本文系2020年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期刊
摘 要: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与生命力,使产业与城市的运作事半功倍。大连作为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具备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基础,现针对智慧大连现存的争论焦点,简述了智慧大连统筹规划步伐滞后、建设运维与投入冲突、业务协同机制不健全从而显露出信息数据孤岛与部门垂直封闭的形势,智慧城市领域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和智慧城市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架构陈旧的相关问题,提出
期刊
摘 要: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关键词:德国馆;设计策略;商业空间  一、德国馆建筑实体前期调研  (一)巴塞罗那德国馆概述  作为现代
期刊
作者简介:   李乐柠,  设计说明:   坐的艺术的产生现在显然不是因为缺少让人坐在那儿的东西才设计了一个可以使人长时间保持坐的姿势的支撑物。那是为什么呢?思考、因为思考所有事物仍然归于动态发展,因为人有需求,但从不满足,未曾让所有有需求的人满意,就会被重新审视。   坐,是一种姿势与状态,由坐演变而出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到如今现在的家具设计师不仅在椅子的造型上尝试各种大胆的风
期刊
摘 要:文章利用空间句法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先对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分析,再结合街区内的绿视率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探究其街道空间中绿视率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研究人们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环境感知,探讨如何提升以小河直街为例的滨水街区的品质。  关键词:滨水街区;空间句法;绿视率;运河  杭州市的发展与演变,与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密不可分。自21世纪以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公共艺术的概念出发,分析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特征下公共艺术的发展,概括网红打卡点的概念、行为因素以及公共艺术特征,研究人们在这一社会环境中对公共艺术的需求和审美趋势,并阐释在新媒体时代下,贵阳网红打卡点的现状和特征,总结贵阳公共艺术的发展可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公共艺术;网红打卡点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从字面意思解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公、共、公共、艺术。“
期刊
摘 要:人类在造物的活动中改造世界、改造自然,并在创造活动中根据具体事物的外在形态特征进行设计上的创新。不同时代与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心境,在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时代与历史特征,以设计出符合当下时代潮流的产物。同样,不同的设计形态也会受到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的影响,社会生产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也会对设计形态产生影响。我国北京的胡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之一,在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上也极为鲜明。文章以四合
期刊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技术的精进、材料的丰富和文化思维的碰撞使得建筑和艺术交错融合,从而推进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文章从贝尔拉格的作品入手,分析其与砖砌建筑的关系,以期揭示由砖材(材料)和砌筑(技术)组成的砖砌建筑在被赋予全新的设计思维的同时,承载的对当时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现代主义;贝尔拉格;砖砌建筑  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砖砌建筑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20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