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对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影响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出导向法和思维导图的办法被许多私立院校利用在教学中,这两个方法都有独特的好处,可以帮助同学对知识的思考和实践。产出导向法提倡的是知行一体,以产出为前提,当作授课目标,把输入当成目的的促成办法,把输入和输出的方法放到一起使用,使英语授课水平得到提升。运用产出导向法,把思维导图式大学英语授课方法用到实践中去,期望能把学生的学习产出能力大幅提升,以符合将来工作方面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群体对自身的要求。该文章主要探讨产出导向法和思维导图的结合方法。利用把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能够在实践授课中使效果最大化,同时又使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相呼应,最大化了两种方法的优点。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思维导图;对接研究
  【作者简介】王华丽,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思维导图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JK16BYY23)。
  中国大部分的老师在应用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授课时发现这种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因为每个科目之间都有十分密切的关联,而且每个科目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这就加大了同学们把知识系统化的难度,产出导向法和思维导图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授课之前使用产出导向法就能够清楚授课的目标,每一次的授课都能够把目标当成依据,为了能够编写出合适的授课方案。通过把产出导向法和思维导图实现对接,可以使老师继续根据最终要求进行授课,同时对接思维导图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可以把分散的知识点具体化。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帮助了同学们在有目的的前提下进行化零为整的学习,使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一件事。
  一、产出导向法授课理念
  产出导向法的含义能够从三个层次分解,分别是学习中心、学以所用以及成人教育。第一,最重要的事是要理解学习中心的含义。其实学习中心并非强调同学自身的重要性,是想强调学习过程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老师如何能够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授课方案,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过程的意义。由于最近教育希望能让学生变成授课的中心,虽然这个期望提升了学生地位却拉低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在现实学习中,老师带给同学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有要把学生的学习进程当成授课的中点,依据原有的授课目标进行授课。第二是要明白学以致用的含义。在授课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任何一个科目的授课,它的目的所在就是要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授课的最大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学以所用。在授课时,更要教会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熟练应用到实践中,要让他们学以所用,而不是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将知识最大化利用以完成知识的存在目的,更要更新以往的授课方式。第三就是要明确成人教育的含义。完成授课目标是要使学生得到知识,更是要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是产出导向法重要的一环。
  二、思维导图授课理念
  思维导图的这个方法是最近才被提出并应用的,它是跟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的新的授课方式。由于在授课里,只通过言语的论述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困难重重。相对来说,通过图行使知识能系统的展现出来,进行授课时学生理解知识能够更加轻松。因为目前授课中有许多的知识不是很通俗易懂,而且知识的量很大,如果老师能利用思维导图的办法进行授课就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把将知识具体化,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在脑中形成相同的知识体系。实际授课时,是通过图形进行授课,还是通过文字进行授课是研究者的主要问题,可事实上图形也是由文字演变而来的,是文字深层次的表达。因此,思维导图真正意义上的深化了语言授课,思维导图的授课方法是教育的更高的层面,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对问题的归纳理解力更加深厚。
  三、产出導向法和思维导图的对接
  1. 产出导向法为思维导图提供了授课依据。因为产出导向法直接指出了授课的目标,才使授课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所有的高校都设有相当多的科目,这就使得知识更加的零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加困难重重,想要熟记各个知识点并熟练应用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授课时就能够改用思维导图授课。老师教育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试图把学到的知识具体,然后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于是就形成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办法整合每一科的知识,这样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系统,然后理解每章的知识并将所有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因为使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在授课时可以依据老师的进度学习,就使授课效率得到最大的提升,并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记住各个知识点,节省了时间。2. 产出导向法结合思维导图加强了课堂的交流。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老师要和学生之间做好沟通。可是在以往授课时,因为授课的目标不明朗,老师就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授课,学生就做到跟随老师的节奏就可以,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想法不可能表达给老师。这种形式的授课严重拖后了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的进步。产出导向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可以依据已定的授课目标开展自己的科目,从知识的运用上考虑,还要明确学生自身的问题。
  综上所述,产出导向法的运用使老师的授课目标更加明确,思维导图授课能让学生更明确化书上分散的知识。产出导向法和思维导图的结合给授课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课堂交流得到很大的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此同时,这种对接也影响了学生的综合性和发散性思维。合理运用产出导向法和思维导图的方法对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授课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5(4).
其他文献
【摘要】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相比,转喻翻译的研究少之又少。传统的转喻翻译研究将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具有其局限性,而从认知语言学理想化认知模式的角度看转喻翻译为我们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理想化认知模式作为重要的认知手段, 在现代翻译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理想化认知模式下转喻的分析来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从而为翻译活动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转喻翻译 理想化认知
伴随着陪餐制度的实施,每天管理干部进班和孩子们一起进餐已经成为我园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既然“陪餐”已经成为孩子们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个部分的价值,包括且不局限于教育价值、对膳食工作的指导价值。  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如果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小目标,可以请幼儿在餐前向陪餐老师介绍今天的食谱以及涉及的食材。如果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小目标,可以建议小朋友把陪餐老师当作今天
圈主:密~Mood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该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倍儿有精力!所以,密同学跟随着雷锋叔叔的脚步,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我也呼吁广大的中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分享心得感悟和意见建议等。我们圈子的目标就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快来加入我们吧!
父母都是老师,一辈子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拥有各自的“粉丝”团,每到节假日,家里高“徒”满座,笑声朗朗,那总是两位老人最开心的时刻。可是,他们也有最大的遗憾:三个子女,没有一个继承衣钵,还偏偏不约而同地都选了英语专业。这是什么原因呢?记得小时候,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赞扬,放学以后兴冲冲地向父母“献宝”,可是,他们看完之后常常在我的作文里圈出老师没有注意到的错别字、病句;姐弟三个在一起高谈阔论的时候,
Translation is by nature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f culture.As a kind of activity,translation exchanges information both within and across cultural boundaries.This paper chooses the most popular chil
【摘要】随着英语教育受家长和学校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现有的英语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为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也为了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进行课改,英语课改迫在眉睫。  【关键词】英语;新课改;教学理念  【作者简介】唐光丽,四川省达州市铭仁圆中学。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顺应新时代教育课堂的需求,那么怎样课改,怎样进行课改,英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新课改理念,
【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是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而作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一部分,古希腊医学对后世西方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在英语词根、前缀、后缀以及典故方面和希腊语、拉丁语之间的关系,总结其中的规律,并探讨教学中如何应用希腊罗马神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医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希腊罗马神话;医学英语词汇教学  【Abstract】Ancie
多丽丝·奈斯比特是位可爱的奥地利老太太,身为外国人的她写出了一本给中国青少年看的书——《梅琳:我的中国》。书中,小主人公梅琳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中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中国。  多丽丝的先生是因著作《大趋势》而声名远扬的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奈斯比特夫妇都是中国的铁杆粉丝,他们爱中国,爱中国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中国通”的世界,聆听来自他们内心的友好声音。    对自己和自己的国家都要有自信
【摘 要】课堂评价如何引领课堂变革?这是评价领域的重要课题。作为评价手段的课堂观察,应该而且可以担当这样的责任。以“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建构为例,借助课堂观察的评价手段,“倒逼”课堂教学变革,应该是可能的。因为作为评价手段的课堂观察基于方案,能够避免“全后置”;基于结构,能够避免碎片式;基于证据,能够避免概念化。而这种课堂变革路径,也应该适用于其他思路的课堂变革。  【关键词】课堂变革 评价手段
总希望,  自己的学生,  能把家乡的石山,  变成一片绿荫。    总希望,  自己的学生,  能坐上“神舟”,  遨游“天宮”;  驾着“嫦娥”,  万里奔月,  飞向苍穹。    总希望,  自己的学生,  能把汉字的种子,  播散全球。  让中华文明,  在全世界,  生根、开花、结果。    为此,  我在三尺讲台上,  默默地耕耘,  不管春冬秋夏,  直至  “雪花”染白了一头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