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chao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转变以往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创新,教学理念也要逐步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的宗旨,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模式,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 小组合作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23-02
  0
  前言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知识形态比较复杂抽象,尤其是高中生物,学习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将生物知识透彻理解。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具有显著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还能够使学生发挥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促进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内容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1.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使学生充分的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带着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动力进行学习,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是否将知识掌握吸收上,而对学生的学习感受比较忽略。因此长期枯燥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从而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主观能动性就不会得到有效激发,因此以往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难以保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探讨互动,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全面激发起来,从而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课堂效果的实现也提供了保障。
  1.2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思维定势的问题,一旦出现这个问题,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将不会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不仅会影响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对学生思维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策略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展开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思维定势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与学生的思维形成有效互动,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进来,可以使学生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自主的开展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十分轻松愉悦,会给学生良好的身心体验,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逻辑思维在良好的条件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2.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1合理分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前提是要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组,科学的分组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能够将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最大化的体现出来。反之,不科学的分组会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也会起到反作用。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融合,增强小组的集体凝聚力。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将学习程度好和学习程度弱的学生进行搭配建组,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小组在整體实力上比较平均,从而为公平的开展小组竞赛奠定基础,还能够建立学生的互助学习模式,使学习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学习程度差的学生,从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取得进步的目的。
  2.2合理设置合作问题
  合理的进行合作问题的设置也是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关键环节,教师不仅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还要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尺度,太简单的问题无法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没有探究的必要。例如在《走进细胞》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对于细胞的构成概念都是教材中明确说明的,对于这个知识点教师就没有必要设置问题让学生展开探讨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充分消化。教师要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但是问题的设置也不能难度太大,否则便会使学生感到挫败感,也同样会打消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合作问题要使学生通过研究探讨能够得到答案,同时又不会因为题目太过简单而失去探究意义,总之,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尺度,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
  2.3关注学生合作进度,引导学生进行发言
  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完全将自己在教学课堂中解放了出来,将合作学习模式当成了对自己的释放,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生随意发挥,这样的小组教学往往体现不出应有的效果。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展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模式,但是作为引导作用的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态,引导学生进行发言。教师不能总是依靠时间来结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不同的状态调整课堂的进度。例如在《DNA分子的结构》小组学习中,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每个小组讨论的进度,避免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时间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监督引导作用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要引导学生多发言,保证全体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好,这样才能够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开展起来。   2.4创新合作模式
  创新合作模式,就是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在以往的模式上进行完善与创新,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真正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在创新合作模式的具体体现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成问题清单,问题清单的形成是指教师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问题探索的清单罗列出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带着探究的目的进行合作学习,使学习目的更明晰,学习流程更加流畅。二,展开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讨论,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讨论只是组内进行的活动,组与组之间并没有交流互动的机会。因此为了调动全班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教师要使每个组之间的互动机制建立起来,使每个小组将无法解决或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整理出来,通过组间讨论得到更好更多的问题解决办法,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延伸,从而保证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2.5采用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习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评价教师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和误区指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和完善,其次借助评价教师还可以发挥对学生的鼓励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但是在进行评价时,教师也要注意科学的原则:一,评价要从对小组学习结果的总结入手,注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了多少知识,研究了多少问题,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要及时鼓励,对成绩不理想的小组也要多鼓励。二,评价要从组内的学困生入手,教师要适当的对学困生进行提问,检验学困生是否掌握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内容,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结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自愿的进入到合作学习模式,通過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透彻的分析生物问题,加深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全面具体的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从而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孙艳丽.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52 56.
  [2]茅柳燕.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8(34):31.
  [3]谢俊杰.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85.
  [4]曹延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6.
  [5]田雅丽.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 化学课程是高中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化学课程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的总体成绩。化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对枯燥难懂的,因为它的理论性较强。因此,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实践发现,趣味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主要阐述了趣味性教学的概况,以及如何在高中化学中实行趣味性教学
【摘要】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项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它能够引导学生辨析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与正确的行为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等,具体应用包括引入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已学知识、引
【摘要】 随着新课改愈演愈烈的推行,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评价都面临着变革,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评价强调以培养学生整体能力为原则,推动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技能,在重视学习质量的同时还要关注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如何有效地制定调整策略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成为了新课改的关键性工作,因此,本文将结合现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评价,探讨优化化学课堂评
【摘要】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导入环节能够在第一时间勾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紧随教师的步伐参与到特定的教学流程以及教学任务中,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导入教学 高中政治 承前启后 设置悬念 讨论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48-01  0  目
【摘要】 近年来,德育已被社会推到风口浪尖;为培养人才,中小学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教育理念也变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初中是学生青春期发展敏感阶段,身心变化都比较大,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对学生成长起到关键性关键。因此需要教师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德育。  【关键词】 教师 中等教育 德育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
【摘要】 高中阶段正处于个体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在经济上、心理上还是社会适应力上高中生都不能摆脱父母和家庭的支持,然而追求自我、张扬个性和渴望自由的需求却不断滋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带来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表现出诸多逆反的现象和心理及行为障碍,其中以厌学现象最为突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普遍存在
【摘要】 激励机制的出现就是为了能够给广大劳动人民增加生活的甜度,投入到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则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教师的积极性,因此笔者会根据建设激励机制的原则、基本思路以及如何实施这三方面为大家展开。   【关键词】 中职教师 激励机制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19
【摘要】 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是教育方式的转变。倾盆大雨式的教育在于短时迅猛增长,更可贵的在于潜移默化的无痕德育。德育在新课程标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可以培养可造之材,德育则居于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可谓是育人的第一步,百年高楼的基础,在培养莘莘学子的德育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 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要】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要重视学生素材的积累,加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情景创设,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服务,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情景教学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
【摘要】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实现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经之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小学阶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将德育工作重视起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 教学方法   【中圖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