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生活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q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能适应生活需要、整合的特点。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课程标特别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
  【关键词】生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能适应生活需要、整合的特点。那么,我们老师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是在“习作教学”还是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学建议,都特别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生活”一词。以上教育理论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联系较少,学生如鲁迅在《少年闰土》中写的那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视角与心灵被局限在校园里,捆绑在课堂上。社会生活中包罗万象、多姿多彩的语文教学资源,学生很少接触,也很少应用。
  那么,如何与生活密切联系进行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走进生活,学会积累和运用
  生活处处有语文。学校、家中、社会处处都要用到语文。长辈、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沟通,左邻右舍海阔天空地聊天,都需要语言的无形帮助;新人结婚时门口那喜气洋洋的春联,公园里温馨亲切的标语牌,街头巷尾的宣传栏,更少不了言简意赅的语言文字的点缀。在广告中,不少的修辞手法和好词佳句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那么,怎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如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看看新闻、给学校阅览室、花园设计宣传标语,给学校设计广告语,给班级设计班级口号,走上街头挑错别字,春节时,搜集对联,仿写对联,每逢传统节假日,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办手抄报,走入社会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等等。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开超市的,则可以让他为家里设计一下超市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服装方面的文章,有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则可以让学生给远方打工的父母拟编短信等等。
  还有就拿看电视来说吧,看电视一度被许多老师与家长视为孩子们的“禁区”,以为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我以为,电视是积累素材的百宝箱,在这里面,可以自由地采英撷萃。电视是反映生活的窗子,透过这扇窗户,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了解古今中外的逸闻趣事,历史人文等。至于那些长篇连续剧,尤其是武侠剧、言情剧,还是不看为妙,但绝不能“因噎废食”。 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关注时事、富有人文气息的节目。如《焦点访谈》、《百家讲坛》、《动物世界》、《我们爱发明》等,让学生善于从这些节目里提炼语文素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书本,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单纯的课堂学习所无法比拟的,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经常参与课外活动,使他们获得“实战”的乐趣。如举行各类故事会、演讲比赛,读书交流、采访调查、建立文学社、科普小组、郊游等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效果良好。我校旁边有一个东风湖,以前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杨柳依依,可现在湖水发绿发黑,小鱼小虾不见踪影,湖面还有很多污浊的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东风湖的变化”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湖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 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
  再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某帽子公司广告—— “以帽取人!”某理发店广告——“一毛不拔!”某药店广告——“自讨苦吃”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三、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话:“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自然的佳作,传统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长期困于校园,困于教材,获得的感知也是肤浅、间接的。大自然中的明月清风、花草树木、大海高山,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给学生的印象远比课本中的知识深刻。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大自然这个广阔无垠的课堂,引导学生去体会,捕捉课文所显示的大自然的生命活力。
  《火烧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天气条件,及时布置让学生观察火烧云,让他们获得亲身感受,努力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课本中已经呈现的或无法呈现的美景。再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我让学生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既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又让他们发现和感悟生活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
  只有在生活、社会、大自然的课堂里,精心观察,细心感悟,才能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时恰如其分、生动灵活。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和语文的交汇点,努力挖掘寻找生活中的素材,让语文学习延伸向生活的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时代呼唤效率,出路在于改革,加强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关键词】有效训练;语文教学;训练重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有效训练就是将教师的指点、讲解和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的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只“训”不“练”的现象。比如我们一位老师在执教《小草和大树》,让学生读罗
【摘要】准确有效的作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意“首因效应”,激发学生兴趣,坚持科学的评价标准,做到“评、改”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评价;写作热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作文评价,更应体现这一理念。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正> 泥炭做为一种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泥炭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利用。用这一资源生产出的产品,被广泛用于工业
二年来我们共发现3例透明隔囊肿所致精神障碍病例,报告如下:例1,男,21岁。7天前急性起病,少眠,头痛,频繁听到“外星人”与其讲话,为此烦燥不安。查体无异常。意识清,存在大量评论性幻听及思
<正> 目前,含水量较大,并且含有淀粉、糖类、维生素、蛋白质及油脂等的主副食“半成品”和生肉、鲜鱼、青菜、水果等生鲜食品的保鲜塑料包装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保鲜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使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做好股骨颈骨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表达生活的活动,而课堂则是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生活空间。因此,作文课堂要成为一个和谐的生命活力场,促使学生消除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这就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一个稳定上升的阶段,且越来越多的教育方式被教师们创造出来,他们都是遵循着新课改理念“以人为本”而创造出来的,现在讲究的是“柔性”教育和人性化的教育。从小开始培养学生们的各种能力,来应接社会的需求,新课改还主张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心理不够成熟,不能公平地去对现实中的事情进行准确的判断,而且模仿力极强,在这个时
“一一六”高效课堂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的,它表现为学生自主主导课堂,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大胆表达的行为的一种课堂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备受关注,其教学模型凸显出从教师所知高位到学生所知低位的信息传导特征。因不可避免存在信息耗损,学生依靠听讲和记忆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有限。这种被动的认知状态与阅读教学的低效有相关性。为此,从阅读的行为分析入手,察觉在既有阅读模型中的限定性障碍,并进行合理教学模型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在深刻度与延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