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第一课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8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之间,回首我当初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节课,已经有30年了,但是却让我难以忘怀,仿佛就在昨天。
  1989年9月,年仅19岁的我,告别了父母,来到远离家乡100多公里的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任教。人地生疏的我,跟随在当地农民向导的身后。陌生的身影,不同的口音,两头驮着箱子、衣服的毛驴,不时引起过路人的探寻目光。一路上,向导怕我寂寞,也总是找一些话题来说:他一会儿问我家在哪里,家中还有哪些人;一会儿,他又介绍起自己的家庭情况,抱怨两个孩子不听话,没出息,跟着自己做农活,至今都未成家;一会儿,他又谈起村子里的小学……我走得头昏脑涨、有气无力,一边随意地答应着,或者用最简单的语句回答着问题,一边在想:“到底还要走几个小时,才会走到曾家寨小学?”从吃过中午饭开始走起,已经连续不停地走了将近4个小时了,按照学区校长的介绍,从学区完小出发,空手走到我工作的曾家寨小学,只需要5个小时,看看天上的太阳,也已经偏西了,两条腿由最初的酸疼,现在已经变得麻木了,机械地交替着往前挪。
  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座陡峭的大山脚下,小心地走过一座独木桥,在河边的一座茅草房前,向导终于停下了脚步,在路边的树桩上拴好两头毛驴,接过我手里提着的竹篾萝,招呼我一起走进茅草房。这是一间种田人临时居住的“田房”,一个负责管理稻田的老人,大约有六十岁,一边从向导手里接过篾萝,一边说:“饭已经煮好了,就等着你们到了才煮菜,要不然青菜就煮成酸腌菜了。你早上说,中午就能来到,现在太阳都快落山了,我还以为接不着人呢!”向导一边笑着说:“二哥,您藏着的那块腊肉,还不拿出来!”一边往火塘里添了一把柴火。老人咧了咧嘴,笑了一声:“还用你说?就你嘴馋,都这么大年纪,还像小时候一样,也不怕人家笑话!”不一会儿,茅草房里就飘出了一股辣椒炒腊肉的香味。
  当我走到半山腰时,才真正地体会到“田房”老人曾二哥吃饭时对我说的话:“别的地方可以赶路不歇脚,而爬曾家山,一定要在山脚歇脚,吃饱肚子,喝足水,山中没有歇脚点。”曾二哥怕我这个外乡人因为腼腆而不好意思吃饱肚子,就放下碗筷,给我唱起了当地的调子:
  哎——
  要爬曾家山,山下嚼干粮。
  山中三道弯,石头碰鼻梁。
  毛驴腿打战,人心跳出膛。
  三步两回滑,手脚齐帮忙。
  不要回头望,谷深断人肠。
  哎——
  不要回头望,谷深断人肠!
  在这陡峭的山道上,有几次,那头驮着箱子的毛驴腿打滑,箱子差点掀下来,幸亏向导有经验,紧紧地跟在它的后面,随时扶正驮子。在这傍晚的暮色中,我有几次停住脚,站直身,喘口粗气,把那颗快要跳出胸膛的心压回去,回头向山脚一看,黑黝黝,深不见底,全身禁不住起鸡皮疙瘩,转头赶紧往上爬。
  大约一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依山而建的曾家寨村脚,学校的两扇木板大门旁边,一群孩子手里端着碗,一边吃饭,一边向外张望,看见我们时,嘴里喊着“新老师来了”,奔走相告。一个干瘦颀长戴着一副眼镜的中年人大步走出学校大门,自我介绍道:“我叫曾光才,这里的负责人!”我尽量鼓足力气,挤出一点笑容故作轻松地说:“曾校长,您好!”
  曾家寨小学,坐南向北一字排开三间高大的土坯房,每一间房子用木板分成上下两层,楼上做宿舍,楼下是教室。每一间土坯房,楼下又隔成两个教室,楼上隔成四格宿舍,中间的土坯房,楼上全部是女生宿舍。全校六个教师都是男的,分别住在另外两间土坯房的楼上,大多是两个教师住一格宿舍,曾校长因为领着儿子和女儿来学校读书,单独住一格宿舍,為了照顾我这个外乡来的老师,也分给我一格小一点的宿舍,而且是在楼梯口,方便我进出。站在宿舍门口,我看到教室对面空地上,孩子们正在那里嬉闹,这就是学校的操场。一排面东背西的低矮土坯房,就是全校的厨房,老师、学生的煮饭锅、炒菜锅、水桶,整齐地摆在厨房门口的木架上,木架下整齐地摆放着一捆捆干柴。厨房顶上冒起的缕缕炊烟,融入暮色中,于是,曾家寨小学最早投入黑夜的怀抱里。
  当我从马桶包里摸出一支蜡烛点燃后,才发现我住的宿舍,后山墙上还有两扇木板做的窗子,打开窗子,月光随着凉爽的秋风飘进来,箐底的麻鸡叫声此起彼伏,组成一首最美的秋天田园诗。曾校长手提一盏马灯,推门进来,见我打开了窗子,连忙说:“山上的夜晚,山风很大,小心夜里受寒,快把窗子关紧了!”一边把马灯摆在书桌上,一边去关窗、插牢插销,小声地对我说:“窗子外边就是大路,楼房又矮,学校又没有围墙,你平时最好不要开窗。”他坐在我的对面,抱歉地说:“学校办公条件太简陋了,请多包涵,这盏马灯比起煤油灯更亮一点,少伤眼睛,你将就着用吧。每个老师配一盏马灯的报告已经上交学区了,最近就会批下来,煤油由学校用办公经费统一购买。”看着我疲倦的样子,曾校长一边叮咛我:“一定要用热水撒上一把盐巴烫脚,才可以睡觉,否则,明天脚会疼得走不动路。”一边回头叫着门口围观的一个男生:“曾勇,点着电筒去把我厨房里烧的热水提上来,小心点!”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一边答应着,一边跑进来拿手电筒。
  也许是疲劳过度,也许是到了新环境不适应,也许是箐底麻鸡的叫声太吵了,也许是旁边男生宿舍的打鼾声太响,也许是对于明天第一节课的担忧……总之,那一个夜晚,我是在鸡叫头遍时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山上的早晨,虽说才刚9月,但秋风已经有了寒气,我加了一件外衣,还是觉得身子发冷。当我颤抖着双腿迈进教室,爬上那三尺讲台时,台下40多个学生睁大双眼看着我,黑压压的人头挤满了那间低矮狭窄的土坯房。我顿时感到了无穷无尽、连绵不断的恐惧向我涌来,立刻把我淹没在狂涛巨浪中,我在绝望中挣扎,四处突围。当我用凄厉而变化失常的语调,在低矮潮湿的土坯房教室里宣泄紧张时,当我把头埋在语文课本中自读自听逐渐缓解压力时,敲击钢板发出的下课铃声终于响起,犹如快要沉水的人捞到了那根救命稻草,我急忙停下还没有朗读完的课文,大声地喊道:“下课!”然后满头大汗地走下讲台,学生怯生生地问我:“老师,您生病了吗?”我竟无言以对。我发现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要变成实际的教学技能,显得多么地艰难;自己希望能早日转为正式教师的梦想之旅,显得多么漫长;更令我沮丧的是,教室的最后一排竟然露出了曾校长那颗银丝苍苍的头颅,“做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这个梦想,当时一下子就被击得粉身碎骨。   我急忙做了几个深呼吸,平静了一下心情,故作轻松地走到曾校长旁边,摸着一个小男孩的头,低下身子问道:“小朋友,这节课讲的知识,你听懂了吗?”用祈求的眼光提示着这个小男生,在曾校长面前为我这节课说上几句好话。“老师,你说的话好土哦!我一点也听不懂!你会说我们这里的话吗?”小男孩毫不留情的话,让我的脸顿时涨红,如同十二月的柿子。幸好老校长却拍拍我的肩头安慰我,转身训斥那个小男孩:“你懂什么,詹老师讲普通话,不用我们这里的方言讲课,这才是正宗的老师!这种普通话,连我都要跟着学呢!学会普通话后,就不会被城里的人笑话了!”说完,曾校长对着我笑了笑:“万事开头难,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变好的。”我从那个小男孩纯真、直率的话语中,感到了我的第一节课是多么地糟糕,也从曾校长的笑容里看到了包容和鼓励。
  在上完课后的那一个夜晚,辛劳了一天的疲倦,却无法让我早点入睡。据曾校长介绍,我包教的这个班,所有学生,这个学期刚从四个村小办学点转来曾家寨完小读三年级,也是全校5个班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班,接近45人,老师们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当地的方言讲课,学生要适应普通话教学,恐怕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最關键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学生听懂我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我怎样用当地的方言来解释课本上的知识呢?”我整夜辗转反侧、绞尽脑汁。“对,就从一年级的汉语拼音发音来从头做起,从纠正孩子们喊‘老西好(老师好)’做起!”仿佛找到了灵丹妙药的我,才终于昏昏入睡。
  刚过去三天,一个去街上买东西的村民,带来了学区的通知:第二天召开全学区教师会议,除了值班教师以外,任何人不得请假。曾家寨小学按照以往的惯例,由退伍转业回来任教的曾成义老师值班守校,其余的老师下午放学后就下山参加学区会议。我怀里揣着写好的家信,跟在教师队伍的后边,脑子里想象着:“父母接到我所写的家信,得知我很平安,会不会高兴得笑起来呢?”
  第二天傍晚,踏着夕阳的余晖,我们五个教师有说有笑地迈进学校的大门。值班的曾成义老师拖着有风湿病的右腿,提着烧好的开水,招呼我们来泡茶喝水解渴。我们围坐在曾成义老师的厨房门前,曾校长传达着这次学区会议的各项内容,大家讨论了学校近期的工作计划,曾家寨小学开学后的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落下了帷幕。我迈着轻快的脚步,嘴里哼着流行歌曲,踏上楼梯,奔向我温暖的小窝。打开房门后,我的一声惊叫,立刻把曾校长和其他老师吸引上来,曾校长一边跑着奔上楼梯,一边大声地问着:“出什么事了?出什么事了?”当他跑到我的宿舍门口,看着蹲在楼板上哭泣的我,被眼前的一幅惨景惊呆了:一套新买的行李不见了,空荡荡的床板上只剩下一卷苇席;两个箱子袒胸露怀,箱子里的衣服早已无影无踪;所有的书翻开摆在楼板上,早就被那肮脏的双手摸遍,后窗的两扇木窗,在寒风中战栗着身子,不时发出“啪……啪……啪……”的哭声;书桌上,一瓶红墨水早已流干了鲜血,一只丑恶的手掌印迹鲜红地印在雪白的墙壁上……回过神来的曾校长,一边将我拉出了宿舍门,一边让一个男老师守在宿舍门口保护好现场。曾校长搂着我走下了楼梯,急忙安排一个年轻的男教师跑上村头去请村支书,然后叫来值班守校的曾成义老师了解情况。
  在曾成义老师的厨房里,面对着那一锅煮好了的鸡蛋汤面条,谁也没有心思动筷。村支书曾成海狠吸了一口烟,扔掉烟蒂,看了一眼一直埋着头的曾成义老师,咳了一声,打破僵局:“刚才我和曾校长再次去看了现场,我们用木棍轻轻地敲宿舍门上方的木栅栏,发现有一块木板的钉子松了,站在梯子上一看,旁边几块木板的尘灰被擦掉了,我猜想,贼娃子可能是从宿舍门上方的木栅栏翻进去,又从后窗跳出去逃走。”曾成义老师这时才抬起头来,感激地说:“谢谢曾支书,为我洗脱脏水……我昨夜也听见过一点响动,我起来用手电一格一格地从门缝里照进去,也没有发现什么;每一扇门的锁,我也用手电照过,还用手摸过,都还好好的,可是……可是……还是被贼娃子偷走了东西。我对不起大家啊!我来赔损失……”曾校长打断了他的话:“现在不是谈责任的时候,应该先解决詹老师的实际困难,及时向派出所报案,及早破案。先把宿舍门锁上,保护好现场。明天,詹老师就跟曾支书一起下山去报案和买点衣服吧!”说完,曾校长从怀里摸出两张钞票,塞到我的手里:“这20元钱,你拿去买点东西吧,莫嫌少!”其他的老师也纷纷从衣袋里摸出几张钞票,塞到我的手里。我使劲地甩开大伙的手:“校长,你们这是干什么?你们都是有儿有女的人,你们这些钱都是全家人一星期的生活费啊,我……我怎么能要呢?”曾校长捡起掉在地上的钞票,又塞在我的手上:“这点钱,现在,对于你很重要,工资要到下个月的1号才发,你离家又远,这些钱——就算大家借给你,行吗!”我手里拿着这些钞票,眼泪又流下来了。
  一个月后,我带着难以诉说的心情,把我的宿舍干干净净打扫出来,重新铺好床铺,理好书,钉死了后窗,因为教室里还有40多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三年后,我教的这届学生有10人考上了城里的重点中学;六年以后,有4个学生变成了曾家寨引以为豪的“正宗师范毕业生”,和我一样站在讲台上为许许多多的学生讲课!也就在那时,我离开了曾家寨小学。
  忘不了,我永远也忘不了的第一课:忘不了那飘着腊肉香味的茅草房,打战的毛驴腿,低沉苍凉的古老调子;更忘不了校长斑白的头发,小男孩直率的话语;还有那雪白墙壁上鲜红的手掌印,寒夜里散发着体温的钞票……它们相互交织着,诉说着一个年轻教师艰难的第一课!一个师范毕业生,要真正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她需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地对“初心”的磨炼,更需要涓涓细流对她心田的滋润,培养起教书育人、不计得失的情怀!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无法冲锋陷阵的教师,唯有守好自己的职业,教会孩子做一个有大义大爱、有专业、有贡献的人。”鼠年岁首,因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欢乐祥和的新春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大疫当下,杭州建兰中学教师郭简致信班级群,似一堂情真意切的德育微课,点燃着学子们的信仰之光。在封城断交、宅家自闭的非常时期,许多教师恪守职业初心,因势利导,精心备课,网上教学,接受着“停课不停学”的大考和检验。  大疫袭来,事不避难、义不
期刊
2020年2月,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中提及的“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具体时间由教育部门另行通知”的要求,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为昆明市高三年级学生提供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经研究并请示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同意,决定依托昆明市教育电视台,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整合资源,在昆明市范围内抽调了由正高级教师、省级名师工作坊坊主、春城
期刊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环境、新模式、新产品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充分利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创新教育模式、丰富个性化教学理论,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流话题。“云课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充分依赖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借助新媒体、新平台、新设备实现教学模式的大转变。  “云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其教学目标主要呈现三个转变:  1
期刊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忽然发生了变化,教师、学生、家长都在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曲靖市第一中学景洪学校,“停课不停练”是“停课不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学生在家学习的同时,也要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网络课堂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网络课堂的设计思路 
期刊
【开栏语】  语文教例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晴雨表,是教育目标、语文课程理念、单元教学目标、单篇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载体。教情与学情的生态,守成与创新的气象,博大与狭隘的境界,亦悉在其中。  缘于此,语文教例研究渐成“显学”,成了很多人的宠儿。广大师范生更是将教例研习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力图甫出校门即能实现理性与感性的相融,熟悉与陌生的相乘,扎实傲立于语文教学研究的前沿。  不过,总的来看,语文教
期刊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交际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理应成为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但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写作与训练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之一。如何改变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出现的“有话不会说、有词不会写、有篇不会谋”的英语写作现状,笔者一直以来都在思索这个问题。  2019年10月17日,我校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堂调研活动。11月7日至8日,笔者同其他
期刊
教学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主要是指教师为达成课程目标,在教学的实践中利用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教学材料,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传递课程内容所规定的目标信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均是以潜在的、预设的、显现的和内化的四种形态存在于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六个基本特点:  从外在视域来看:1.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属性是“言语运用”;2. 语文教学内容的固有属性是“内隐性”;3. 语
期刊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广泛,又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的设置被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成为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设置真实情境即是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地理教学的资源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尽可能地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虽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由于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极为有限,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都较为抽象,理解难度都比较大.在进行学法指导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拿到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
期刊
近日有幸读到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创作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它仿佛是清晨从窗帘缝隙中射进的一束光,给了我温暖、希望和行动的指引。感恩这份机缘,让我有机会停下匆忙的脚步,以母亲和老师的双重角色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对子女的教育,让我坚信教育不应该是批评、简单粗暴的劝诫甚至诉诸武力,而应是充满温情、博爱和持久的深度影响。笔者就浅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