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小细节在育人中的作用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chia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幸读到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创作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它仿佛是清晨从窗帘缝隙中射进的一束光,给了我温暖、希望和行动的指引。感恩这份机缘,让我有机会停下匆忙的脚步,以母亲和老师的双重角色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对子女的教育,让我坚信教育不应该是批评、简单粗暴的劝诫甚至诉诸武力,而应是充满温情、博爱和持久的深度影响。笔者就浅谈一下读完此书的一点感悟。
  一、真正的教育是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尊重、理解和信任
  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的种种表现在教师的眼里显然与一个好学生的标准相差甚远:她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被罚站后站在窗边和宣传艺人打招呼,请他们表演节目,引得全班的小朋友都挤到窗边看表演,再之后是在课堂上大声地和燕子说话……让老师没办法上课。问题是每次被罚站后,她总是要叫住经过的老师问:“老师,我被罚站了,为什么呢?我做坏事了吗?老师讨厌宣传艺人吗?”她全然不知自己的好奇心已经影响到了其他人,于是小豆豆不得不退学。但就是这样一个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孩子却在巴学园小林校长的关怀下,变得自信和乐观。我深深地被小林先生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小豆豆第一天来到巴学园时,小林校长对她说:“好了,你跟老師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你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听!”就这样,小林校长专注地听小豆豆絮絮叨叨了四个小时,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向前探着身子,专注地听着。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后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呢。无论是之前,还是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了。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女儿总对我说的一句话:“妈妈你听我把话说完。”是呀,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善于倾听,可我们自己却成了那个首先放弃倾听的人,一两分钟还好,三五分钟也差不多,八九分钟就听不下去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的话呢?也许是我们觉得他们太小,想法太幼稚,可这不是他们的错,人的成长是需要经历很多事情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现阶段的想法,孩子的事虽小,但却是他们的全部,也很重要。孩子也渴望被尊重、被倾听,这与年龄、阅历无关,在人格上他们与成人是平等的。所以,当小豆豆为寻找掉进厕所的钱包,而将从粪池中掏出的污物越堆越高时,小林先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部都放回去啊。”尽管最后小豆豆依然没有找到她的钱包,但她仍然是满意的,除了她干了那么多活之外,还有一点是因为校长先生对她做的事没有生气,很信任她,把她当作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如何变成小孩子?就是去倾听、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为什么现在初高中的孩子跟家长说的话越来越少,家长总觉得孩子越大反倒离自己越来越远呢?很大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爱”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是否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是否把孩子当成了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一贯地施以家长的权威。和一个学生谈家庭教育的时候,她说:“老师,你知道吗?我觉得21世纪最大的谎言就是‘感同身受’,我爸妈知道我学习不容易,但他们永远不理解我的困惑和压力。”是的,如果你无法走进她的内心,又怎会有深度的交流呢?
  著名教育专家徐国静认为:“如果把《窗边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我们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的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我们成人自身的问题。”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必须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聆听孩子的声音,哪怕是无比幼稚的话语。如果孩子们的想法能自由表达并得到关注,他们也必然会以积极热情的姿态拥抱这个世界。显然,小林校长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体验教育——寓教于无形
  音乐课对孩子们来说简直是享受的时间,因为大家可以用粉笔在地板上涂涂画画。不过,在地板上画了音符之后,再要把它们清除掉可就不容易了。先要用黑板擦把粉笔印擦掉,然后大家齐心协力,用拖把或抹布把地板擦干净。把整个礼堂的地板全部弄干净,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这个缘故,巴学园的孩子们都知道了“如果乱涂乱写,或者写一些恶作剧的东西,要把它们收拾干净,非常不容易”。所以,除了礼堂的地板,孩子们不在任何地方乱写乱画。
  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就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方式没有一点说教的模式,似乎这里的教师、校长不需要用我们所认为的“教育语言”来进行教育。与这种体验教育不同的是,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说了太多的“你要这样做、你要那样做,你不可以那样做、你应该怎样做”等,细思成效,恐怕大多数时候并不理想。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女儿,自从她会走路,我们就不断地跟她说饮水机是不能碰的,尤其是热水,会被烫伤,但她好像对饮水机充满了好奇,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打开门,按下开关,看着有水出来,一脸的幸福,好像大人们告诉她不可以做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到了一样的喜悦,直到有一次她不小心烫到了手,她才真正意识到危险,从此再也不去放热水了。
  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说教,而是一种对孩子的深切关注,应该是一种洞察并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能力。想想,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还不如放开手让她亲自去感知外面的世界。时代不同,人的认识自然也不一样,经验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她的生活、成长需要她亲身经历。有的时候,教育也未必是循规蹈矩的固定时间讲述固定的内容,散步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理科、历史、生物等知识的宝贵时间。寓教于无形远胜于口头说教。
  三、大道至简——欣赏与激励改变孩子的一生
  毫无疑问,小豆豆身上有很多好孩子的优点,比如她对大家都很友好,重情重义,哪怕自己被弄哭也不在乎,遇到受伤的动物,她会不顾一切地照顾它们等。但同时,她的身上也有很多缺点,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经常做出一些让大人们吃惊的事来。所以,每当校长先生看到小豆豆,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如果一个大人仔细地听这句话,就会发现,“真是”这个词中,含有非常深的意义:“虽然别人觉得你有好多地方不像一个好孩子,但是,你‘真正’的性格并不坏,有好多好的地方,老师理解你。”但不明深意的小豆豆从此却在心中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每当小豆豆要做一件什么事的时候,她都会想到先生的这句话。也正是这句宝贵的话,时刻约束着她、鼓励着她,并深深地影响了小豆豆的一生。这让我明白了欣赏和激励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从教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对于他们,躲是躲不掉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或许多一些耐心,多一点技巧,问题学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同事转变后进生的案例。
  彭老师的班上有一名特别懒散又爱偷懒耍滑的学生,每到他值日的时候连个人影都抓不到,这让同组的学生非常不满。事情说到这里,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这个学生叫过来,大谈责任与担当,并要求他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或者惩罚性地监督他打扫几次,之后便不了了之,问题还是问题。但彭老师对于这样的惯犯却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又轮到他值日了,彭老师单独把他留下来,亲自监督其值日,第二天早上,教室窗明几净,讲桌一尘不染,桌椅摆放整齐。彭老师借此机会在班上大肆地表扬了这位学生,同时还在家长群里进行拍照宣传,表扬这位学生做得有多么好,希望其他学生多向他学习,等等。几次下来,这个问题学生不再偷懒反而变得越来越勤快,甚至还热心肠地给其他学生做班级卫生。班级卫生越来越好,这名学生也越来越努力上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的孩子不是完人,他们的身上難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予它们及时、直接、真诚的鼓励和赞美。即使他们身上真的找不到一点闪光点,那我们能不能创造机会,制造一些闪光点出来呢?我们很难想象一句鼓励的话语会给一个孩子带来多大的变化,激发他多大的潜能,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至少他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四、师之乐
  吃过午饭后,小豆豆想:“今天,我可要第一个爬到校长先生身上。”她每次都这么想,但是一不留神,就有人坐到了盘腿坐在礼堂正中央的校长先生两腿之间,又有两个爬到先生的背上,吵吵嚷嚷的。校长先生的脸红彤彤的,边笑边说:“噢,好了,快停下。”可是孩子们一旦占据了校长先生身上的地盘,就拼命地黏在上面,怎么也弄不下来。想想当老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你的学生认可你、接受你、喜欢你。像巴学园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令我神往。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感受到这种幸福的滋味,我也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我常常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或许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给了我最好的回答。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想想,自己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平凡的事,但却肩负着影响孩子未来的重大责任,深感任重而道远啊!
  《语文报》对此书的评价是:“《窗边的小豆豆》不仅仅是关于童年生活片段的回忆,更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实例展示,而且这是一本全天下父母都应该去读的好书。”虽然书中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但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具有超越时间、民族、地域的永恒价值。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发挥。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快乐教学思想源远流长,时代呼唤快乐教学。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积极、自
期刊
“无法冲锋陷阵的教师,唯有守好自己的职业,教会孩子做一个有大义大爱、有专业、有贡献的人。”鼠年岁首,因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欢乐祥和的新春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大疫当下,杭州建兰中学教师郭简致信班级群,似一堂情真意切的德育微课,点燃着学子们的信仰之光。在封城断交、宅家自闭的非常时期,许多教师恪守职业初心,因势利导,精心备课,网上教学,接受着“停课不停学”的大考和检验。  大疫袭来,事不避难、义不
期刊
2020年2月,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中提及的“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具体时间由教育部门另行通知”的要求,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为昆明市高三年级学生提供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经研究并请示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同意,决定依托昆明市教育电视台,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整合资源,在昆明市范围内抽调了由正高级教师、省级名师工作坊坊主、春城
期刊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环境、新模式、新产品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充分利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创新教育模式、丰富个性化教学理论,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流话题。“云课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充分依赖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借助新媒体、新平台、新设备实现教学模式的大转变。  “云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其教学目标主要呈现三个转变:  1
期刊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忽然发生了变化,教师、学生、家长都在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曲靖市第一中学景洪学校,“停课不停练”是“停课不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学生在家学习的同时,也要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网络课堂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网络课堂的设计思路 
期刊
【开栏语】  语文教例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晴雨表,是教育目标、语文课程理念、单元教学目标、单篇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载体。教情与学情的生态,守成与创新的气象,博大与狭隘的境界,亦悉在其中。  缘于此,语文教例研究渐成“显学”,成了很多人的宠儿。广大师范生更是将教例研习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力图甫出校门即能实现理性与感性的相融,熟悉与陌生的相乘,扎实傲立于语文教学研究的前沿。  不过,总的来看,语文教
期刊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交际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理应成为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但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写作与训练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之一。如何改变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出现的“有话不会说、有词不会写、有篇不会谋”的英语写作现状,笔者一直以来都在思索这个问题。  2019年10月17日,我校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堂调研活动。11月7日至8日,笔者同其他
期刊
教学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主要是指教师为达成课程目标,在教学的实践中利用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教学材料,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传递课程内容所规定的目标信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均是以潜在的、预设的、显现的和内化的四种形态存在于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六个基本特点:  从外在视域来看:1.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属性是“言语运用”;2. 语文教学内容的固有属性是“内隐性”;3. 语
期刊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广泛,又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的设置被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成为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设置真实情境即是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地理教学的资源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尽可能地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虽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由于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极为有限,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都较为抽象,理解难度都比较大.在进行学法指导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拿到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