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绣延庆城乡环境之花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由美丽城乡构成,城乡环境是建设美丽城乡的重要因素。城乡环境美丽,城乡才美丽。如何推进城乡环境建设、建设美丽城乡?10月19日,由我社王新社长带队,特邀城乡环境建设领域的专家,带着建设美丽城乡环境的采访主题,一同走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延庆。
  延庆区是首都北京的西北门户、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这里,五花山色、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令人目不暇接,清新纯净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走进延庆城区乡村,整洁的街巷、花卉的色彩、文明的秩序、绿色的草坪、特色的楼群、五花山的颜色与山体的轮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百里画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自然。
  延庆区位于北京西北部,距北京市区74公里。区域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2.8%。全区下辖11个镇、4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376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2.2%。延庆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是首都生态涵养区,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
  一、一张蓝图绘到底
  记者在北京市延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会议室里,见到了挤时间参加采访座谈会的鲁世宽主任,一张黑瘦的脸庞打入记者的眼帘,实在、憨厚的话语印在记者的脑海里。土生土长的鲁世宽主任对记者说:“延庆看着我成长,我看着延庆发展。”
  城乡环境建设是建设美丽延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环境美,延庆才能美。2009年10月,鲁世宽任延庆县(2015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延庆县撤县改区。本文统一为延庆区)市政市容委主任、城乡环境建设办公室主任,接過了绘制延庆城乡环境建设的蓝图。鲁世宽主任对记者说:“城乡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往下干,蓝图一定会实现。2017年延庆区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们下一个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谋划长远,规划先行
  高起点规划。延庆区城乡环境建设以“美丽延庆,环境先行”为理念,立足生态优势,制定“十二五”城乡环境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精心建设滨河森林公园等9个生态公园,占延庆区区域面积近2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1.88平方米。生态景观水平大幅提升,创建8个园艺示范主题公园,创建93个首都绿色村庄,创建9个花园式单位,有2个乡荣获“国家园林小城镇”称号,慈母川村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有4个村庄荣获“北京最美乡村”称号。同时,圆满完成申冬奥、世界马铃薯大会、世界房车大会、国际自行车赛等重大活动景观布置和环境保障任务。站在新起点上,制定《城乡环境建设“十三五”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借助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2019北京世园会)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契机,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创建“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2019北京世园会的办会目标,树立“大事引领,顺势而为,美丽延庆,环境先行”的理念,充分依托延庆资源禀赋,注重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高标准规划。延庆区《城乡环境建设“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以保障2019北京世园会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核心标准,立足延庆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和美丽风景,将2019北京世园会的园艺文化融入环境建设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高效完备的设施环境、和谐有序的秩序环境,充分满足来访的各国嘉宾、游客和市民的游览、出行、工作、居住需求,把延庆区建成休闲放松的心灵家园和具有文化魅力的“山水大花园”,努力打造城乡环境和谐美丽的“宜居新城、精品小镇、美丽乡村”,打造具有世界园艺文化、高山滑雪运动、生态宜居惠民的“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城乡环境。围绕这一目标,区城乡环境办编制了《延庆区“十三五”城乡环境规划》,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环卫中心编制了《延庆区“十三五”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描绘了延庆区五年城乡环境建设蓝图。延庆区围绕服务保障2019北京世园会和北京冬奥会,制定了《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从中梳理了六个方面50项工作任务,描绘了2019北京世园会召开所在地延庆的城乡环境建设蓝图。
  (二)机制保障,任务明确
  形成机制保障。为顺应城乡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环境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十二五”时期,延庆区成立了城乡环境委员会及办公室,并推进了街道、乡镇建立城乡环境建设组织建设。同时,不断探索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区、街道及乡镇两级作用,探索落实管理、执法、作业、监督四位一体的基层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考核评价、落实责任和优化流程等配套机制,初步形成了城乡环境建设相关机制的制度框架。
  完善机制保障。2016年,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建立了高位协调管理机制,成立城乡环境建设指挥部。设置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行动指挥部和一办六组组织机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副区级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全区60余个职能部门和属地单位作为成员单位,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各项任务,形成高位协调推进、部门协同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2017年10月11日,北京市延庆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北京市延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新成立的延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划入职责5项、划出职责1项、新增职责2项、加强职责4项。划入职责包括区发改委的煤、电、油等能源日常运行管理;煤炭、电力、电源点的行业管理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区商务委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有关监督管理;区园林绿化局的城市建成区城市道路两侧绿化带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区水务局的河湖管理范围内(不含水域)的环境卫生标准制定和监督管理。划出了原延庆区市政市容委的停车管理职责。继续行使城市管理工作业务指导、组织协调、指挥调度、专项整治、检查评价、地下综合管廊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以及城乡环境建设管理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统筹职责。原有的“北京市延庆区城乡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北京市延庆区城乡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延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延庆区城乡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城乡环境建设、城市管理综合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能源日常运行等管理工作。延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挂牌标志着延庆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迈向实质阶段。延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鲁世宽说,此次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了相关部门的权责关系,合理划分了城市管理和执法方面的职责,未来将能够大幅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能。   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城乡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城乡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16年为深化整治年、2017年为全面建设管理年、2018年为精细化管理年的工作方针;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到2019年初,力争实现区域景观品质显著提升、城乡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协同治理体系基本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初步构建,筹办世园会环境保障工作就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明确城乡环境建设行动三年任务,细化50项工作任务和责任,推进城乡环境建设。
  二、一把扫帚扫到底
  城乡环境建设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鲁世宽主任对记者说:“改善城乡环境是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体现,必须一把扫帚扫到底,任务明确,责任分明,用工匠精神,一干到底。”
  (一)建立城乡环境建设管理体系,精细管理
  建立纵向管理体系。一是区级城乡环境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全面协调各工作组工作。二是区城市管理委一名副主任分管所有城乡环境建设职能的部门;三是区城市管理委设城乡环境建设办,负责协调与区各部门的城乡环境建设工作;四是建立“三级”行政管理体系,区城市管理委设有城乡环境办公室、乡镇设有市容管理所、村有环境专管员;五是建立“三级”监督管理体系,区城市管理委设有专业监察队伍,分片对全区环境进行巡查;镇级有片长,每周对镇区环境进行普查;村级设有环境监察员,每日对村内环境例行检查。
  建立橫向管理体系。横向管理体系分为两条线。一是城区管理,建立区域卫生责任制、“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和街巷长制。二是乡村建立“1435”管理模式,即建立一套环境管理网络,将全区农村全部纳入环境管理范畴,实现了保洁日常化、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创建四个平台。通过建立网站、编制刊物、利用电视专栏和电话热线,逐步建立起“一网一刊一栏目一热线”的环境互动平台;实行三级监管;建立考核通报机制、曝光机制、重大环境问题约谈机制、特邀督导员机制、以奖代补机制等五项机制。“1435”管理体系有落实,效果突出,各乡镇创建110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区级环境优秀村250个、十佳村30个,全区村庄创建达标率达到66%。建成了一批环境与文化、环境与产业、环境与生态相结合的特色村。
  建立工作管理体系。一是城区工作体系建设。责任管理制,绿的归园林,保洁归环卫,打破单位界线,所有环境卫生由环卫管理,所有的绿化由园林管理,防止因责任不明确,造成环境管理扯皮推诿。二是建立一支6800人的环卫专业保洁队伍,主要负责日常保洁、设施管护、日常监督工作,基本实现了农村环境全覆盖,实行20分钟保洁制,20分钟保洁一次,确保卫生干净。三是乡村垃圾“三级”管理制,农村户分类、村收集,区(乡镇)消纳;全面推广“三点五分”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二)强化城乡环境要素建设责任,精细推进
  延庆区在科学总结“十一五”和“十二五”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实施“十三五”城乡环境建设规划,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创建“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统领,以确保服务保障2019北京世园会、北京冬奥会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为要素,明确部门责任,精细推进。
  加强基础设施要素建设。推进农村地区环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完善环卫终端处理厂站建设和开展城区交通道路改造等7项基础设施要素建设,明确区城市管理委和各乡镇等五个部门责任;建设大型垃圾中转站,配建分选系统、餐厨垃圾处理机、压缩设备等设施,积极推广环保节能公厕,升级水冲式公厕、改造旱厕,提高公厕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推进世园区景观环境要素建设。推进实施夜景照明工程、精品小镇环境整治与建设工程和美丽乡村环境整治与建设工程等11项景观环境要素建设工程,明确区城市管理委、区农委、园林等8个责任单位,由区城市管理委负责实施夜景照明工程。2016年实施了以城区、乡镇村夜景照明为重点的二期工程。2017年实施了以在城市景观轴线、道路景观节点、街道环境、街道家具和公共设施等增加夜景照明为重点的三期工程,保障2019北京世园会照明和景观需求。同时,进行老旧路灯改造,加强农村路灯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主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99%;街巷道路装灯率100%,亮灯率95%。
  优化生态环境品质要素。加强污水和再生水处理,全面落实《延庆区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5项生态环境品质要素建设,明确区环保局等五个责任单位。区环保局负责全面落实《延庆区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区农业局、区种植中心和各乡镇负责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使用生物肥和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缓释化肥技术,逐年减少化肥使用量,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化肥损失。
  开展环境综合要素整治。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管理等6项环境综合要素整治,明确区城市管理委、区城管执法局和各街道、乡镇等十多个责任单位。深入开展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区域和重点公路沿线清脏治乱整治行动,彻底消除垃圾渣土、乱堆物料、私搭乱建、店外经营等各类环境问题,彻底改变薄弱区域环境落后局面。
  强力推进“煤改气”民生要素工程。明确“煤改气”工程民生要素的责任单位,大力推进煤改清洁能源工作。“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在延庆境内全长72.78公里,2017年9月底完成全部管道焊接和分输站建设,10月底实现通气;城镇燃气管网建设全长136.83公里,目前正在逐步通气,通气后将实现延庆区管道天然气入户;农村“煤改气”工程任务,对10个乡镇、36个村庄、6750户进行农村“煤改气”工程改造,确保供暖季前实现通气。
  深入推进精细化要素管理。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网格化城市运行管理组织、实施城乡环境综合考评工作和创新京津冀环境建设协同工作机制等5项精细化要素管理,明确区城市管理委和区信息中心7个责任单位。推动网格化城市运行管理,加快“智慧延庆”建设,推动城市管理网格系统应用,拓展增加网格系统覆盖内容,积极推动“三网融合”。   全面动员社会参与要素。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深入践行环保志愿服务和持续推进全民践行生态文明十大专项行动等6项社会参与要素,明确区文明办、区创城办和区城市管理委等二十多个责任单位。持续推进全民践行生态文明专项行动。
  (三)注重城乡环境日常管理工作,服务为民
  城乡环境日常管理工作,事关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鲁世宽主任对记者说:“在城乡环境日常管理工作中,只要把居民放在心里,你就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了。”
  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一是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场1座、垃圾卫生填埋场2座、渣土填埋场1座、村级渣土填埋点104个、村级堆肥点162个。二是完善垃圾中转设施,建设垃圾中转站6座、渣土中转站3座、村级垃圾中转站点340座、密闭式垃圾箱站点188个。三是完善垃圾运输设备,乡镇政府和村庄共配备垃圾、渣土清运车辆140辆。四是完善源头分类收集设施。在城区40个居民小区建立分类桶站1297处,分类指示牌60座,废旧衣物回收箱52个,招募了420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同时配备了充足的分类运输车辆。在376个行政村配备人力收集车2200辆和逐年更新垃圾分类桶总量达到7.9万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基本健全,为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村垃圾分类。创建9类细分试点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三点五分”模式。“三点”是指村级垃圾中转、消纳设施,即村级垃圾中转点、村级渣土消纳点、村级堆肥点。“五分”是指垃圾分类方法,将生活垃圾分为灰土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五类。“9类细分”是指在“五分”的基础上将可回收垃圾再次细分为玻璃、废旧金属、废旧衣、其它可回收物,将有害垃圾细分为电池灯管和其它有毒有害垃圾。目前,15个乡镇全部推行“二类粗分”,220个村庄实行了“三点五分”,8个村庄做到了9类细分,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区运输、区消纳”收运模式,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各环节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发挥区、乡镇、村三级环境监察体系作用,保障各环节的高效运转。
  大件生活垃圾免费清运。2016年7月,启动了城区辖区居民大件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辖区居民将废弃的大件垃圾搬至楼下垃圾桶站旁,并及时拨打环卫清运服务热线010-61119917,环卫中心清运队安排专人与居民核实后实施清运。收运的大件生活垃圾直接运送至小张家口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终端专业处理。一年多来,共清运居民废弃的大件生活垃圾5580件。
  乡村环境卫生治理。为巩固乡村环境卫生成果,采取以“活动”促持久巩固的方法,每年4次专项活动,每次活动3个月,首尾相接。实行督查验收、评比挂钩、通报约谈等制度,保证活动不流于形式,收到提升乡村卫生环境品质的实效。
  三、 一幅画卷展现给世界
  2019年北京世园会将在延庆举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延庆设有赛区,进行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项目竞赛。鲁世宽主任对记者说:“走向世界,必须是国际一流的。”
  坚持面向世界,打造美丽延庆。以开放发展的理念,紧扣延庆文化特色,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以“面向世界,承古开今”的精神,严格保护区域范围内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塑造环境景观特色,凸显文化内涵。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园艺文化和冰雪运动文化,加以借鉴来提升地区的整体环境品质,打造京西北门户形象,建设山更绿、水更净、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幸福的美丽延庆。
  (一)借东风促提升,城乡环境建设全面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鲁世宽主任对记者说:“借十九大东风,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中,高标准地完成2017年计划,高起点启动2018年工作,到2019年初,实现区域景观品质显著提升、城乡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协同治理体系基本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初步构建,筹办世园会环境保障工作就绪,生态文明示范區建设实现质的飞跃,把一个崭新的延庆城乡生态环境交给世界。”
  设施水平实现跃升,显著提升城市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景观品质显著提升。全面实施景观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薄弱区域环境明显改观,“干净指数”持续保持北京领先水平,形成具有延庆特色、北京品牌、中国文化和国际一流的开放式发展局面,构建“三山环绕、三水串连、新城引领、一川溢彩”的景观格局,营造“雄、奇、秀、雅”的全区域锦绣大地,打造远山近水的美丽延庆,不断塑造和提升环境品质。
  生态质量明显优化。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三五”及各年度目标任务,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到56.91%以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市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灰霾天数明显下降。
  秩序环境持续改观。全面遏制无照游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店外加工等秩序环境问题,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交通秩序井然有序,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市民出行更加顺畅,秩序环境明显改观,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完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监督报告及损害赔偿等制度,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的长效常态机制,形成各职能部门“联动、互动、齐动”的生动局面。
  全民参与成为共识。满足群众需求,发挥群众作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看到变化,在行动中得到实惠,在奉献中获得归属感。特别是在引导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通过设置环境举报热线、网站,采取有奖举报方式,推动环境建设协同化、自觉化和全员化。
  (二)延庆向世界,展现一幅国际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画卷
  以创建“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及打造“宜居新城、精品小镇、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与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标准全面接轨。
  无缝接轨,特色突出,色彩宜人。城市环境品质国际一流标准,市容景观等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与国际一流标准接轨,满足城市发展要求与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进京主通道及联络线沿线景观连续性,体现国际旅游休闲名区特色。水体沿岸景观特色明显,观赏性强,亲水空间科学。山川植被景观层次性强,山体绿化景观层次感强。旅游景区的形象塑造严谨,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与国际一流标准接轨。特色村镇、乡村整体风貌纯朴自然,具有塞外地域特色。
其他文献
10月26日,江西省宜春市环卫处举行了庆祝江西省第22个“环卫工人节”活动。  在庆祝活动上,市领导王宏安、聂智胜代表市政府对所有奋战在一线岗位的广大环卫工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并祝广大环卫工人节日快乐!同时,对20名获得2017年度“优秀城市美容师”进行了表彰。  近年来,宜春市通过精细化管理,机械化提升,专业化作业,进一步提高了中心城區的环境卫生质量,得到了广大市民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期刊
江苏省南通如东县城管局在“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的专项行动中,建立了大督察机制,将督察考核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督察考核的作用,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收效明显。  一是建立联合督察机制,增强考核的客观性。该局局机关、执法大队、环卫处、垃圾办、数字化督察人员合署办公,由该局督察协调科负责人主持日常工作。督察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后,督察方式由过去的单一日常巡查,变为以日常巡查为主、相互抽查和交叉
期刊
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影响深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现由“粗放型管理方式”向“科学化、精细化
期刊
北京市西城区的垃圾分类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由社会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积极参与,在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楼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到2002年,西城区开启首次国家卫生城区创建时,垃圾分类列入政府工作,由区市政市容委主管,各街道負责落实;至2009年开始,西城区推进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体系建设与创建活动,并将之列入政府折子工程,实行督查与考核;2010年以来,北京市区划调整,原西城与宣武两区合并后
期刊
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优势,成为公共交通的首选。但是,人们在享受地铁带来的方便之前,必须要面对地铁建设带来的市容环境、道路交通、城市安全等方面的巨大影响。本文以杭州市地铁规划建设为例,分析影响城市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  杭州市地铁建设的远期规划到2050年,对杭州市而言,地铁建设是长达半个世纪的“常态化”影响,城市管理能力将受到极大考验。地铁车站建设需要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林菲) 2月14日,《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编辑委员会座谈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编委会主任孙新军,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委员、《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赵功,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社长王新,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宣传处副处长尹圆,北京市市政市容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朱虎等领导出席会议,孙新军主任作了重要讲话。近30位编委、专家与杂志社成员欢聚一堂,畅谈杂志
期刊
2016年10月25日至27日,我参加了中国乡建院在河南信阳郝堂村举办的“乡村复兴讲坛”,了解了中国乡建院以村社内置金融为切入点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并实地调研了郝堂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關于新农村建设,中国乡建院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散的小农不可能是真正的市场主体。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社内置金融是组织农民的最佳方式。
期刊
沈阳建筑大学笪可宁教授和项英辉教授合著的专著《城市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2016年6月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二位作者在书中对城市管理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的问题和阐述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感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纵观全书,感到专著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贯彻中央精神,探索管理创新。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这是时隔37年后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
期刊
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一直是保障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在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和物业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对下一步全面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的整治改造从资金投入、居民工作和工程推进过程中统筹协调的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是山东省烟台市的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小区居民达到15.4万户,占全区总户数的50%,成为城市管理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开展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切
期刊
浙江省温岭东部新区作为温岭市的“城市副中心、滨海生态城”,建设过程中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共生共赢的新路径,初步形成了“清洁产业、生态排水、雨水花园、生态湿地”四大防护体系,确立了雨水“自我渗透、自我过滤、自我积存”的海绵城市生态底色,达到了城市雨洪防治、雨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等多重目标,实现了雨水资源化利用和“城市、产业、环境”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