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调控 把握提问的“四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提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提问,可以使教师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那么,如何调控好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让提问更富有探索性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课堂提问不宜太易也不易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常常善于寻找学生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数学思想、价值观念、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的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上,不要把所有的过程和答案都表现出来,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留有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教师的提问更应体现出挑战性。
  例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曾听过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问题:
  (1)我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还要除以27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提问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设计的问题给学生留下的思考空间较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后者的提问不仅问题域过大,而且问题数量过频,同时,过于直白、琐碎,直接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参与回答的热情。
  
  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让问题更具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里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如果整节课频繁提问,随意提问,而且提问过于简单或欠科学,从而出现“满堂问”的现象。这种“满堂问”的现象,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切忌在“小问题”上兜圈子、绕弯子,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如果教师不断地用“小问题”向学生发问,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不断提问,学生不停“齐答”,师生一起“小步子慢慢走”的现象。因此,提问要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教师创设学钉纽扣的情境。学生用学具片代替纽扣进行操作。
  师:把16个纽扣平均钉在4件衣服上,你打算怎么钉’结果怎么样? 师;你的想法跟他一样吗?一样的请举手。怎样用算式表示钉的结果?
  师:把16个纽扣平均钉在5件衣服上,你打算怎么钉?结果会怎样?请把你钉的结果告诉同桌。
  师:你的同桌是怎么说的?能告诉大家吗?你的同桌说对了吗?两人都说对了的请把背挺一挺。
  师:两次钉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第二次钉会有多余?这多余的纽扣钉在其中一件衣服上行吗?为什么?
  师:如果一件衣服要钉5个纽扣,能钉几件衣服?自己动手试一试。
  师:能告诉大家你的结果吗?为什么也有多余?还能再钉一件吗?
  师:第二、三两种钉纽扣的情况和第一种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多余的数取一个名字吗?(个别回答,板书:余数)
  师:能用算式表示第二、三种情況吗?先自己试一试。
  师:你写的跟他的一样吗?(教师手指算式)
  师:像这样,平均分还有余的,也要用除法计算。这种除法叫什么?(个别回答,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设计了一个切合学生的情境,然后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小心翼翼地引出两个概念。短短的一个教学环节,竟有20个问题,这还不包括“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随意提问。拾阶而上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内在的需求,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虽然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这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应答,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无效的。
  
  三、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使问题更具思考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这样脱口而出就能回答的问题不具有较强的价值性。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至少让学生思考了2~5秒钟,然后请学生回答。如果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就留给学生更长的时间,以便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调控提问的范围,让提问更体现人文性
  
  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平等待人,把自己视为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学习,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学生,特別要关注后进生,对这些学生应多关心爱护,主动、耐心与其谈心,帮助化解胆怯心理,消除自卑心理。在一次作业中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有这样一道题:杨树58棵,桃树比柳树多19棵,苹果树比杨树多22棵,枣树有39棵,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大部分学生都至少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有一个孩子却一个问题也写不出来。当我问他原因时,他竟然说:“我不想写,反正每次作业都没有全对过,写上也是错的。”我想,这个孩子平时学习差,回答的问题很少正确,课堂上几乎不发言,对学好数学已经失去了信心。如何让他树起学习的信心,学会提出问题呢?我当面给他耐心地辅导,终于使这个孩子理解了此题的意思,并在我的指导下提出了两个问题,我破例给他得了4颗星,孩子高兴极了,拿着作业本向小组里的同学炫耀。第二天课堂上当我讲解这道题时,这个孩子立即举起了小手,我请他回答问题,并带头鼓掌,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接下來的几天,我都是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先给他讲一遍,课堂上鼓励他积极提问。大胆发言,这个学生信心倍增,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手举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在后来的学习中能很有自信地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艺术还是一个鲜有人涉足的领域,既然我们有幸地步入了,那么我们就要无所拘束,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地做出有意义的摸索和尝试,精心组织教学,精心设计提问,合理调控课堂提问,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有些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捕捉一些生活信息,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发展性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一、演示生活情节,激活学生思维  美国教育家
在“全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促进会上,我有幸为全市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节课,我在开始的备课中,光盘用得太多,我只是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
概况  美国审计署于2004年7月7日更名为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AO)。它是一个服务于国会的独立的非党派机构,因为GAO是调查联邦政府如何花费纳税人的钱,所以通常被称为“国会的看家犬”。GAO的最高长官,即美国总审计长,是由总统从国会提出的侯选人名单中选出并委任的,任期15年。吉恩L·多达罗是在戴维M·沃克卸任之后,于2008年3月13日被任命为美国总审计长的。多达罗先生将一直担任这一职务,直到
一、经济往来中条据的具体处理    (一)还款、结算、报销时有关条据的处理。  1.还款后原借、欠、收据的处理。实践中,还款向来有退条和开收据两种做法。笔者所见,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而退条的弊端可能多一点。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职工借款的借条,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下面,收回欠款或收回部分欠款时,应当另开还款收据,不得退还或更换原借条,也不得以在原借条上批注“××年×月×日还款××元,结欠××元”取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审计部门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既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审计,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和谐的环境中开展审计,走和谐审计之路。从当前审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构建和谐审计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
教材是课程标准规定下的课程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转化的“文本”,它涵盖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在心理上和实践中主动获取的学习内容。新课程已将我们从“以本为本”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
相对于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两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具备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经营管理更规范,风险管理能力更强,能提供存贷款、结算、票据、银行卡和代理业务等
<正>项目投资评价的两个关键参数是预期现金流量和贴现率。在能够正确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假设下,贴现率对项目投资评价的结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项目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