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理解知识,巩固运用知识,實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是离不开的,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度,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
  教师的教学行为可划分为组织、讲授、提问、反馈和评价等部分。提问是教师了解学情、激活思维、引发互动、推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有效提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问离不开对有效问题的认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对于“有效问题”给出这样的描述:有效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还应该是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好的问题,郑毓信教授提出7条标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甚至多种可能的解答;具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四个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鼓励、促进同学间的合作;问题的表述应该简单易懂,具体的问题由于其目标和作用的差异,不必要也不可能个个同时符合上述7条标准。
  笔者认为,有效提问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有效提问应该明确指向教学目标(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效提问应该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问应该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适时推动教学的进程;有效提问应简明易懂,与学生的语言系统相匹配。鉴于对有效问题和有效提问的上述认识,笔者认为数学课堂上有效的提问应考虑如下几条具体的策略:
  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设问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已经掌握通分和同分母分數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只需先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分子和分子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2.你能想办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就会运用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自己学会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了。
  二、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
  所谓关键,是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是连接认知目标和学生学习需要之间的桥梁,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中去的催化剂,更是诱发学生从现有认知水平上升到高一级认知水平的助推器。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必须紧扣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既要明确指向教学的目标任务,又要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的开始,教师出示一组信息:绿峰林场去年种杨树100棵,成活了98棵;种杉树400棵,成活了380棵;种松树500棵,成活了485棵。然后提问:仔细观察,你认为选择哪种树比较好?问题一出,全班鸦雀无声,学生一个个低下头躲避教师期待而焦急的目光。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计算出每种树的成活棵数占所种树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把分数转化为分母是100的分数进行比较。然而,教师的提问并没有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以致学生很难从这个疑似非数学化的问题情境中达成教师预设的目标——从成活率上考虑选择的标准。
  三、将问题融入现实的情境
  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6~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着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采用从数学到数学的这种枯燥呆板的教学形式,而应该给冰冷的数学披上鲜艳的生活外衣。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往往是把数学问题镶嵌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数学课堂提问的表述要简明,这是由数学学科的本质以及数学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问题的表述还要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问题是否易懂的判断标准是表述形式是否与学生的语言系统相匹配,提问的方式是否与特定数学课堂语境相吻合。课堂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双方语言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长期教学某个班级以后,教师的课堂教学会逐渐感到得心应手,这主要是师生双方彼此熟悉和了解的结果,其中也包括思维习惯和语言系统的了解。因此,善于提问的教师特别注意从便于学生思考的角度来推敲自己提问的语言,以便使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课堂提问不是教学的全部,得到答案也不是目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达到引发兴趣,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的目的。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朝着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懈努力, “问得源头活水来”的境界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 沭阳县湖东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高速动车组电动内端门采用模块化设计,其门扇为铝型材大玻璃拼装结构,该结构有效防止了车辆高速运行时,空气阻力引起的振动冲击对电动内端门强度破坏和振动噪音影响,且增加了
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各种人际关系的核心,贯穿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各个场景。在游戏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过多地干涉、限制幼儿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不能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交流,达不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在游戏活动中如何来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呢?  一、观察幼儿与环境互动反应,不断调整游戏环境  1.关注幼儿的反应,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与环境互动时产生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它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
能够从小就培养学生情景对话的能力并且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有很多限制性条件,没有一个好的英语对话环境便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情景教学法正好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短腿之处,帮助教师形成一个更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因此情景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基础,创设出有特殊情绪色彩和人物形象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