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推动学生学好语文的风帆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兴趣 心理特征 激发 提高
  
  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广大教师所熟知。教育家乌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动力。
  
  一 兴趣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什么是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个体需要能鼓励人去行动,使人积极地追求一定的客体,人需要越强烈,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进行的越有力,越持久。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对这一事物特别的兴趣。从生理学方面看,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往往在生理上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大脑皮层得到较充分的营养,能充分调动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使之进入活跃状态。于是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会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小学生兴趣的发展特点及发展方向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从而趋向于接触它们、认识它们和掌握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的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例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对活动的目的性不但有所认识,而且能主动去关心它。这时,他们对于事物的兴趣就不完全是由于事物本身的新异、动人引起的,而是由于他们的某些目的、需要所激起的。这样,间接兴趣便得到了发展。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小学生入学后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学习活动的兴趣范围逐步扩大,从课内的学习兴趣扩大到课外的学习兴趣,从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扩大到阅读文艺作品的兴趣,从对玩弄小玩具的兴趣扩大到对科技活动的兴趣等。小学生的兴趣范围是扩大了,但还未形成中心兴趣。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的中心兴趣,指导他们围绕中心兴趣扩大兴趣范围,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既可以很快地产生,也可以很快地消失。比如,他们可能一会儿喜欢写字,一会儿又喜欢画画,一会儿喜欢阅读,一会儿又喜欢计算。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稍微好一些,保持的时间也稍微长一些。
  
  三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针对小学生兴趣的特点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小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需要后天环境的激发和耐心的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是如此。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讲授新课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要精心设计,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借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天南地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图文对照,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要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简笔画就是一种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
  2,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情景教学时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老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嘘声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景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容易产生情感的震撼和深刻的自身体验,达到“润物无声”之效,促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
  3,以演助学,提高兴趣。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如寓言、传说、神话等)故事性强,感染力大,适合少年儿童口味,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时,我们应发挥其特有的魅力,再现情境之美。因此,我在教学这种类型的课文时,运用了课文剧表演的方法,以演助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文剧表演,使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演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课文剧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创设语文环境,驾驭课堂的好方法。
  兴趣是一张高扬的风帆,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能推动人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初夏时的原野。rn家乡的原野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
摘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操作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 学习环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第106~107页例题“、想想做做”的相关习题和补充习题。教学目标:①知道字母能表示什么,能用字母表示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生活实例,
快乐导读有这么三个智慧少年,他们知难而进、无畏无惧地闯入一个个危险、恐怖地带,留下了无数精彩故事。扑朔迷离的情节、险象环生的历程,把千千万万的孩子带入了一个以往经
明mínɡ朝cháo的de时shí候hou,有yǒu一yí副fù著zhù名mínɡ的de“荔lì枝zhī”对duì联lián流liú传chuán了le下xià来lái。  嘉jiā靖jìnɡ年nián间jiān,有yǒu一yí个ɡè教jiào育yù家jiā名mínɡ叫jiào湛zhàn若ruò水shuǐ,他tā在zài朝cháo廷tínɡ做zuò官ɡuān时shí,偶ǒu然rán得dé到dào一y
期刊
摘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分析学生上体育课兴趣淡薄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兴趣 原因分析 策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
巴姆凯莉(土耳其)巴姆凯莉在土耳其语里的意思是“棉花城堡”。它如梦似幻,像是天然棉花铺就的白色城堡。埃里波斯火山的冰塔(南极洲)在南极苦寒之地,时有火山喷发。那里一半
一、教材简析rn是苏教版第二单元“走进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对秋天气候的感触、对秋天花草树木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秋天的特征;从对秋天瓜果蔬菜的认识,告诉学生秋天是
课堂对话是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话交流,对所提的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真知、发展能力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