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对话 感悟叶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片断一
  出示句子: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1.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些叶子什么美?(形态美)读完后指名说。
  2.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它们形状各不相同(观看多媒体画面,体会叶子形态各异的美)
  3.仔细观察,发挥想象。
  出示句式:
  这些树叶形态各异,有的呈______形,有的呈______,有的呈______形,还有的呈______形……没有哪两片是完全相同的,多美啊!
  这些树叶形态各异,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_,还有的像______……没有哪两片是完全相同的,真美啊!
  4.大声读,闭目想象,看看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美的画面。作者多喜欢这样美的叶子呀,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老师为了教好“形态各异”这个词,分三步突破,环环相扣,使学生体会到了“形态各异”所表达的情感,也掀起了以“形态各异”为话题的个性化练说活动。
  1.明义。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叶子,观看多媒体画面,通过说句式,理解“形态各异”的意思。
  2.练说。让学生用“形态各异”练习说话,把谈话引向深入,从而掀起学生说话的高潮。新课程标准指出:“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悟情。通过读、思、说,与文本倾心对话,学生品味了形态各异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感悟叶子的外在美,体会到作者对形态各异的叶子的喜爱之情。
  片断二
  出示:
  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1.这一小节的叶子更美,老师有一种想朗读的冲动,大家想听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
  2.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叶子,为什么?
  生1:我喜欢春天的叶子,它嫩绿,给春天带来了生机。
  生2:我喜欢夏天的叶子,它肥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把更多的营养奉献给大树。
  师:是啊,叶子不仅肥美,而且给大树提供了更多的营养,这一小节中的哪一句话表扬了叶子?
  生:绿叶为大树而生。(出示,齐读)
  师:你还喜欢哪个季节的叶子,为什么?
  生:我还喜欢秋天和冬天的叶子,秋叶变黄,到了冬天,树叶落下来,自己做大树的养料。
  师:(边欣赏画面边说)叶子虽然落下了,还成为大树的肥料,所以我们说——(引读)绿叶为大树而生。就像一句诗所写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示这句诗)
  (学生齐读这句诗)
  3.这段话写得多像一首诗啊!出示诗的格式,读出诗的韵味。
  出示:
  绿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
  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
  秋叶变黄;
  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4.老师这儿有一首诗,写出叶子的这种奉献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
  叶子
  初春时分,
  你还是玉芽点点,
  可是你迎着微寒,
  努力绽放,
  为枝干吮吸着,
  一缕缕的阳光。
  
  盛夏时候,
  你长成浓阴一片,
  可是你顶着骄阳,
  尽情舒展,
  为人们撑起了,
  一阵阵的阴凉。
  
  深秋时节,
  你双颊染满风霜,
  可是你绕着秋风,
  飘悠旋转,
  为母体节约着,
  一滴滴营养。
  
  隆冬时日,
  你已幻化为土壤,
  可是你伴着白雪,
  深情歌唱,
  为来年积攒着,
  一股股的力量!
  评析:此环节,抓住一个重点问题“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叶子,为什么?”作为研读这一自然段的抓手,以问题带动思维,以思维推动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读中思考,交流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最后读课外诗歌,学生体会到作者喜欢叶子,不仅因为它的外在美,还因为它有着默默奉献的内在之美。在这个过程中,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把握、语言内涵的感悟等多项训练也一一得到落实。
其他文献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不开颜。”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于是,我想作一些探索。    片段一:随机点评,显示教师智慧的魅力。    师:(板书:年龄)谁能告诉大家,你几岁了?  生1:我今年11岁。  师:谁跟他不一样啊?  生2:我今年10岁。  生3:我今年9岁。  师:我知道了你们有三个年龄段,下面,不许直接用数字告诉大家你几岁了,要用一句话来表述,使同学们能根据你的表达猜出你的年
加强正规学历要求,提高非师范生从教的门槛  《中国教师》:您对国家制定“三个标准”这件事以及《标准》的文本是怎样看的?  张武升:作为国家制定的標准,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很好地贯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也体现了统一要求。“三个标准”所提的要求比较符合我国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有些内容,如师德,“三个标准”强调师德为先,但在其他国家的教师专业标准里是没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站,研修建设,教师成长  名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站都是在教育部门领导下,由学科名师牵头,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分学科组建,地点设在首席名师任教的单位,学员来自区域内各所学校。名师工作站一般包含两个或以上学科,地点设在位于农村的基地学校,学员来自基地学校和基地周围学校。无论是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名师、名师成员、学员,还是名师工作站的站长
近期,平凉市妇联召开“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推进会,根据平凉市委有关最新要求,对“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向纵深开展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会议由市妇联党组书记王红霞主持并作了讲话,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组织学习传达了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市妇联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并对市妇联党组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笔者参与开发的校本课程为例,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资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已无处不在,依托互联网技术而生的媒介平台更是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认识社会的新途径。网络带来了更多的资讯选择,看似更加开放与多元,但在个人本位的影响下
毛文君学习拉面技术  利落大方,思绪清晰,从曾经留学的经历到如今投身餐饮的选择,这几年时光对毛文君来说更像一场与众不同的体验之旅,也在成长中收获了从容与成熟。而思考和期望未来时满怀的热情与果敢,同样令她时刻散发着“90后”独有的闯劲儿。  当然,毛文君也用行动证明:沉稳与激情从不矛盾,踏实努力地去做喜欢的事情才是王道。当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时,那种奇妙且充满未知的渴望感和拼搏感,一定会给她的未来带去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小学内,有学生说:“每一天走进学校,我都很快乐。因为当我想看书时,随处可以拿起一本书来品读;当我想找人倾诉时,这里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同学;当我想展示自己时,这里有‘大家讲坛’‘童话梦工厂’等很多平台……在这里,能够实现自己所有的愿望!”有老师说:“我们学校倡导‘悦文化’,这不仅仅是一种价值体现,更是一种人生追求—乐观豁达、积极有为,我们工作得很快乐。这里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有家
设计思路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册的开篇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这些学习习惯篇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个重点项目,后面的课文《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就呼应了“不懂就问”,将“勤于收集资料”与《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的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联系一起。  尽管“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这两个主题的提
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给每个社会成员,包括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都带来新的挑战。同时,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家庭、学校对儿童教育施加的影响和压力,也给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城市中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过度关注以及教养方式,使儿童“自我中心”现象日益突出;城市化的发展造成了陌生人社区,儿童缺乏同伴交往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心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今天,谈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似乎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有设樊篱、戴枷锁之嫌。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及师生的个体性等诸多方面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可是,对灵活性的过度发挥或曲解也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使语文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且看一些令人困惑的现状:  教学《道士塔》,先揪出千古罪人王道士,历数他和相关官员的罪状后,结合本地文物保护的现状,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