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学——促进教学质量高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6-02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习惯形成时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必须以德育为主,将德育放在核心地位。执教以来的一点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成为一个主动、富有个性的主体非常重要。
  思品课的探究离不开问题,因此每节课教师必须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或作为家庭作业。例如,环保教育教学中,教师提出“为什么要进行环保”这一问题。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提问“怎样进行环保?”再通过学生的实践、讨论得出答案。整堂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通过亲身体验体现自我,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每节课都提出问题或设疑,会给学生后来的自主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重要一点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去实践,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欲望。根据学生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促使学生主动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教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轮流来组织准备活动,并提出相关要求。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就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及途径主动获得知识,如利用电脑、图书资料等,这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次,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如应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技术动作、快速显示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等。
  (二)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
  与过去的教学模式相比,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调整位置,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相互促进。教师对学生要充分信任并营造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敢于发表意见、看法,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并进行展示,然后请学生提出对这个游戏的看法,包括优点和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进行互评,这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引进竞争情境,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活动对学生都具有吸引力。好奇是一种动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近景性、直接性的学习动机,他们具有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的动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挖掘教材的新奇因素,创造情境,变换形式。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探究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究的信心。
  三、感染情绪,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一)坚持“和谐激励”是德育的根本方法
  据一家刊物调查统计,认为90%的学生喜好作文是取决于老师的多多表扬鼓励而自信奋发进取的。由此可见,要做一名成功的“园丁”就应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乐为善为学生的激励之神,一位哲人曾经讲过,如果你要改变一个人而又不昌犯或引起反感,那么鼓励是一剂最好的配方。它使你要对方做的事,好像很容易做到。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情绪低落,而情绪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便越少把注意力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任务就完成得越糟糕,富有成效的教育,应当不断地给学生以成功感,让学生每每做事都感到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在德育工作中我力求从角度多层次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促其进步。在整个过程中有意识地放宽要求,稍有进步,及时肯定,及时表扬。通过操行以奖分代扣分,家访以喜报代告状,交谈以微笑贯始终,解疑以提高代答案,出错以惋惜代处罚,犯错以动力代压力促其将功赎罪等等办法,利用和谐激励有效引导,改变学生的情绪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整体积极性,让他们始终都希望存胸,亲情满怀,动力不减。
  (二)坚持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德育主渠道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小学思品课是实施小学教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重要位置,于是我特别注重思品课的教改实验探索。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内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关键要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处理,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容不得忽视。因此,我不仅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三)坚持活动,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是深化德育工作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在大队以班级德育工作中都始终坚持在活动中育人的主途径。大队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国旗下讲话,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班队主题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在各种活动实践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让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创造新颖多样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活动对儿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收到了一定实效。首先大队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做好宣传工作。大队部发动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由于儿童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他们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仅与老师一起设计活动方案,选择活动开形式,活动的开展也由学生自己主持,活动结束自己总结,活动为儿童发挥创造才能提供了展示平台,他们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完成了任务。班级主题活动异彩纷纷,同时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教学贯穿到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比如同学有困难时,主动帮助,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等,通过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教学的任务和职责。高效课堂教学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效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85-01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摘要】“写字时注意姿势,别趴着!”“你的字都歪到哪里去了,重写!”“学生的字是一届不如一届了!”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会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循着这样的声音,反思写字教学过程,如果能以“趣”字当道,对提高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写字教学 风趣 有趣 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2-01  两千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ns bursal diseas virus,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在入侵宿主后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4-01  教育是一种艺术,教无定法,这一点众所周知,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千差万别的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践踏,一般的课堂程序是:引题,提出疑问,抓关键词句学习课文,总结学习收获。这样的课堂看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时间长了不免疑惑: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堂内容,怎么能采取相同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学究
期刊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所引起的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猪瘟病毒在免疫猪的扁桃体、淋
氟苯尼考是一种酰胺醇类兽用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其水溶性差为临床应用带来不便。市场上已经有氟苯尼考的注射剂、粉剂、溶液剂和预混剂四种剂型,紧缺可溶性粉剂,虽然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5-01  最近听了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初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群芳讲的《记承天寺夜游》,我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一些反思。  首先,要重视诵读。在《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堂上,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 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诵读呢?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培养中职学生文学素养、沟通交际能力、文本认知能力等的关键途径,在中职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更加重视对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语文教学往往难以取得其应有的效果。中职教师面临目前职业对于学生语文方面素质的要求,纷纷展开了以学生专业为基础组织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分析中职语文与专业教育结合开展的必要性,对其结合开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菌,并且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分布广泛,易感人群较多,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败血症、流产、脑膜炎和胃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也在人们的探索之中。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和教学相结合是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新课改的需要和计算的特征,对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以期对我国的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7-01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