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歌的高效课堂构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6372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代诗歌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往往很多学生在日常课堂和考试中对古代诗歌这一部分十分抵触,致使拿分很低。古代诗歌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摒弃传统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思想,以创新的形式增强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力。本文结合高中古代诗歌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一系列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旨在实现高中学生古代诗歌学习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新课标的出现,让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的教学部分又迎来了一个新阶段。教育界对高中学生古代诗歌学习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也使相关课堂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高中阶段的学生鉴赏能力普遍较低,在考试中这一方面也是属于低分板块,其结果是加剧学生对诗歌的抵触心理。这个现象与目前诗歌教学的现状有着很大关系。就当前教学课堂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局限性,构建高效的古代诗歌学习课堂迫在眉睫。
  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其实现在背古诗的风气在小学生中就已经流行,无论是老师的教育,还是家长的要求,甚至是小学生自发的良性竞争,都促使了现代学生接触古代诗歌的年龄越来越早。然而经历了小学、初中之后,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逐渐缺乏,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老师在课堂上提起一句诗句,很少有学生能接下一句。还有一些学生背古诗完全就是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课堂抽背,一旦课堂结束,就立刻把之前所背的内容抛到脑后了。
  2.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现代诗词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了诗词鉴赏,将一堂鉴赏课变为文言文教学,基本上都是老师在教学生一些生硬的词句。笔者了解到,现在很多古代诗歌课堂中,老师一上课就开始给学生朗读,读完一遍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翻译,老师滔滔不绝地说,学生手忙脚乱在课本上标注。往往是一篇翻译过来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一堂课结束后就要求学生背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从长时间来看其实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趋向于“应付考试”
  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学习古代诗词,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高考。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考试点,将诗歌鉴赏演变成讲解应试的技巧和方法,并总结出一套问答模式。这种将诗歌美学拆解成字句的教学方式,是高考功利化的影响。教学趋于“应付考试”,让原本生动的古韵课堂变成枯燥的文言文翻译,学生背古诗就像背公式一样,缺少思想自由度,背了又忘,忘了再背,甚至考试前还拿着书本在死记,无法提高学习成绩。
  4.没有开拓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总共编排了23首古代诗歌,这些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完全不够的。往往在学生学完之后,鉴赏能力还停留在字面理解的水平上,不能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历史背景,甚至绝大部分学生在学完之后仍然不理解字句意思,即使能说出一些道理来,也是很浅薄的,这与高考所要求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相差甚远。
  二、高效学习课堂的构建
  1.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意思就是人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其次才能学有所成。对学习抱有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静下心去学习,也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可见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关系。利用早读时间朗读古代诗词,即使在很多学生并不情愿主动读书的情况下,耳濡目染,时间长了也能够背下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不能理解字句的情况下,能够读熟背熟,对今后的理解也是很有好处的。很多老师对早读的利用只停留在让学生集体读书,其实这样也是不对的。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集体朗读,剩下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可以有助于学生针对不熟练的诗句,着重朗诵,或者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与感受,遇见不理解的部分也可以相互请教,这对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很有帮助的。另外班级中在墙上挂一些古代名句,或是在课桌上设计桌角诗词,每天一换,营造一个古韵的学习气氛,也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
  2.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当下,古诗歌进入流行乐坛是一种很时尚的行为。许多人在听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将古韵歌词背下来,并且对歌词所蕴含的情感深有体会。其实将这种方式运用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很多老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枯燥单一,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因此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是很重要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音乐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就有助于学生学习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而邓丽君的《胭脂泪》则有助于学生学习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以听的方式,让学生融入诗歌情感中,体会作者写诗的心情,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其实这种方式知识创新教学方式的一种,具体情况要因人而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创新方式,也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
  3.依据课程理念,遵循诗歌教学规律
  鉴于高考语文中古代诗歌所占分比重,古代诗歌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老师要结合高考的命题情况,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方式,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要依据课程理念,遵循诗歌的教学规律,一味为了应付考试也是不行的。诗歌鉴赏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义,感受作者在作诗时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对诗歌的真正含义上的理解,这种鉴赏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其实从根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古代诗歌的特点,首先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背后诗人的情感,诗歌描绘的意境,让学生能够有思想活动,深有体会,参透领悟,才能再进一步做具体字句的解释。
  4.拓展课外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上文提过,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数量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完全不够的。古代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古代社会人文、地理的涵盖,讲述了一个远不同于现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以及当时人们的心理情感。诗歌取材于生活,讲述生活。因此学生要理解诗歌的字面含义,首先要理解当时社会,这就对学生扩展课外阅读有一定要求。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古代文化,无论是历史、政治、人物还是古代诗歌,了解越多,就越能体会当时社会人们的情感,对学生理解学习古代诗歌就越有帮助。老师在诗歌教学中采用一定策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也是一项责任。
  古代诗歌是语文教学中重要一部分,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占有重要分值,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的古诗歌鉴赏能力,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来看,古代诗歌高效课堂的构建都是十分重要的。综上所述,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要根据诗歌的个性和特征,采用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感受古韵的美好。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高中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以及学生在高考中的总成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率不够理想。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但是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提高语文的
对于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我们一直都是将阅读看成一项需要掌握的能力。也就是说阅读能力是由很多项技术能力构成的,对于这些技能的掌握,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反复的操作和研究,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并且运用。在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整体整顿过程中,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重新摆正位置,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要对象,把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水平作为教学的主导。  一、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在课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步应
古典诗词具有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精美的语言,这些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朗读、对话文本、合作探究等多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一些方法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推进有效教学,学生在课后学有所得。  一、朗读诗文,初步感知诗词的语言美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学生掌握一首诗词的内涵,前提是需要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结合应用于早孕流产以有效地减少药物流产后的出血量,缩短出血期。方法: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时联合应用中药生化汤中减128例和116例单用西药对比
慢教育符合教育的规律,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促进心灵的交融。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充分掌握母语,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高中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无法立竿见影。慢,语文才能丰满起来,才能展现其独有的魅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得到心灵的濡养。因此,高中语文也需要慢教育,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
语文课程本身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有些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这是不符合语文教学特点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渗透人文精神,即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学会真实、自由的做人,真正的体现语文的根本价值。  一、立足文本语言,体会文本中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载体就是一篇篇的文章,而文章又是由若干语言构成的,选入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语言
高中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人们社交的重要工具,它既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沉淀,同时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现状  高中语文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包括经学、诸子学、史学、文学等,其内容比较全面,且挑选的课程均不同程度地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高中语文教材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全国各掀起了一股课程改革的热潮,无论课堂教学怎么改革,最终还是要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实效课堂”、“卓越课堂”。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就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构建新颖的课堂模式,打造最优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语文人才。下面笔者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就构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