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批改,提高写作效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d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作文批改,运用面批、学生自批、互批等形式,让作文教学中的批改环节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
  关键词:作文批改,事半功倍
  中图分类号:G633.34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对待学生的作文,首先是像啄木鸟似的努力把作文中的错别字“啄”干净;接着,又喋喋不休地评点作文选材新否、立意妙否、中心明确否;最后,自然忘不了“贴”上代表教师个人的“分数”,全套流程方可告一段落。但学生们并不领情,他们看完分数就把作业本往抽屉里一塞,教师的评语指出的错误下次又重犯了,这样周而复始,作文成了学生的“最怕”。作文教学似乎也成了语文教师的“最怕”。如何让作文批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真正发挥指导作文写作的作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妨尝试如下做法批改作文:
  面批法。作为常用的书面批改法,教师常常费尽心思,力图指正学生习作中的问题,精批细改,满篇见红,这自然可看出老师的敬业。但教师用心良苦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因此,作为书面批改形式的补充——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作文进行边分析边批改的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这种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良多,进步快。面批法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一是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结果表明,面批法能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评判。二是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如第一批学生语言啰嗦、不简洁,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啰嗦、不简洁的原因及如何克服;第二批学生说话前后脱节,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失于照应;第三批学生逻辑思维有错误,就着重指出他们的逻辑思维错误;……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前提下,确定面批重点学生,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自改法。在学生作文上交后,教师抽取不同层次的作文若干篇,认真的批改,寻找整理本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把整理出来的问题融合在评改指引中。发放作文,对评改指引进行具体指导,学生用红笔按照指引的步骤进行修评改,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一步要让学生在通读作文的基础上,对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六个方面作出判断,对要修改的文章有个总体认识。第二步是对字、词、句、标点符号的运用等加以推敲,进行修改。自念自改。把自己写好的作文至少自念两遍,做到边念边改.要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从哪些方面下手。一般说,修改作文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文章的内容,一是文章的形式。内容包括文章的思想观点的斟酌和材料的提炼;形式包括文章结构的调整、语言文字的推敲、标点符号的使用、书写格式的规范等。修改作文是有章可循的。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强调修改步骤。另外,可教给他们运用符号修改作文的方法。
  互改法。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互改,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别人的文章,然后按照评改指引进行评改,学生将已评改作文还给对方,并认真阅读自己的文章,然后动笔修改自己的文章,就其中不理解的或有异议的与批改人进行讨论。让学生再将作文上交,教师进行阅读,选取优秀的和进步的文章,向全班推荐。或者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先浏览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确定一篇自以为能改出点“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四人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总之,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见一致后,再交教师审批。而教师在审批时,除对有明显不当的批改加以纠正外,都应予以充分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批改前师生首先要共同商定批改标准,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法。首先要提供点评情景。 每节课前由1-2人朗读自己的作文,要求朗读时声音哄亮、以便让其他的同学听清楚;在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依据点评原则,将作文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大致记下来。作文朗读完之后,学生用两分钟时间梳理思路,准备发言,要求发言要具体,不可泛泛而谈。这样师生角色转换了,观念转变了,就为广泛点评做好了思想准备。第二学生习作大多有成功之处,更有不足的地方,点评者应一分为二,既谈好的地方,也要客观地指出不足的地方,但为了充分考虑被点评者的心理,如害羞、胆怯、不舒服,尤其是同学尖锐的点评语言,有可能导致被点评者从此一蹶不振,再不愿读自己的作文让同学点评,所以点评应以鼓励为主。第三通过点评,被点评者参考他人意见对自己作文进行大力修改,没有被点评者也对自己作文中类似的问题进行修改。这样学生作文经别人点评,明确了应该如何努力,知道了那些语句不通顺,哪个词语不恰当。另一方面通过点评别人的作文,也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写作能力,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但愿师生面批、学生自批、互批、点评的操作运行能让作文批改成为作文教学中写法交流的阵地,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成为情感交流的阵地 。让我们作文教学中的批改环节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并引导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TS-nHA)植入动物体内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效果、材料吸收速度、生物相容性和诱导成骨活性,为其作为体内植骨材料和组织工
摘要: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方式。读写是语言交流的高级阶段。只有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心安排教学,设计读写内容,由易到难,坚持天天写,结合所学课文,力争学以致用,让学生自评,互评,取长补短,才会让学生的写作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读写 基础 学习习惯 设计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方式。新课程标准对这几项技能提出了
中图分类号:G623.23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的发明和发现都源于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质疑,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质疑,也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质疑”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重
中图分类号:G633.34  作文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紧张、最困难的认知过程,教师每一次作文任务的布置,都会感觉到台下怨声载道,如何让学生从紧张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根据情感因素的教育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一认识,本人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关键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它参与学生的认知活动,从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认知心理。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基于此,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主要通过课外阅读,教会学生积累素材,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通过日常勤练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积累素材 语
中图分类号:G623.24  一个人从小到大,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到社会,作文总是十分重要的。你要说话、交际、写报告、通书信、订合同,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离不开作文的基础,可见作文的重要性。但对于农村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却让老师头疼,学生一提写作就怕,差生就更怕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就算写都东拼西凑;现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中年级写作感情态度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低年级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模式。本文主张泛读课采用自上而下为主的阅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怎么读,还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沟通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日语泛读课程;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调整  中图分类号:H36  【本文得到本课题为北京语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09QN07】  1.
摘要: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对于英语阅读教学能够起到高效的作用。本文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来分析图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式 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  引言  皮亚杰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认知(或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即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到高级发展。[1]图式(schemata)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四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四方面能力,只有在听说读写四方面下功夫,将听说读写作为教学重点,才能保证高中英语教学取得积极效果。从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开展来看,听说读写教学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增加听说读写的相关训练,在学生日常练习的基础上,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听说读写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