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愈前行,扬帆再起航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NENGW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县以教育部“十三五”规划为引领,循大势、谋全局,努力让教育回归本真,呈现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的可喜成绩,走出了一条生态教育发展之路。
  学校布局合理,教育面貌一新
  随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省政府、省教育厅将随县纳入全省首批20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县、国家“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需求规划范围。随县深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加强学校基础建设与管理,科学统筹规划中小学校布局,使教育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59所。其中,幼儿园152所(公办78所、民办74所)、小学79所、普通高中2所、初中24所、职业高中1 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占地面积133.3亩、总投资1.15亿元的随县炎帝学校已于9月1日顺利开学。随县学校布局渐趋合理化。
  有了各级政府的倾力投入和领导,随县教育本着共享发展的理念,保公平、促均衡,进入发展快车道,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随县先后投入资金 2.1亿元,完成260个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6.4万平方米,修建塑胶运动场22个;校校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班班通”,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全部到位,各类实验仪器、图书、器材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质
  随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内涵发展持续用功,教育品牌日益凸显。随县践行生态教育理念,驱动学校德育创新、课堂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三驾马车”,建设书香校园、生态校园、阳光校园、智慧校园“四大校园”;推进新教育实验与“三驾马车”的深度融合,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6年,随县成功举办全国新教育實验区工作会,教育作为随县的一个窗口,向外界展示了良好形象。随县通过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学校”“五个十”评选活动,举办“开放周”和“炎帝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引领学校艺术教育新提升;“义阳大鼓”等特色项目百花齐放,随县学生在湖北省第四届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中摘取了唯一特等奖桂冠;“农耕体验课程”“种子课程”等地方课程已成体系,学校特色品牌进一步张扬;教育质量不断攀升,中考成绩A类上线率连续五年位居全市首位;随县一中一本上线人数年年创新高,连续五年突破百人大关,在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培优效果明显,高分层明显高于同类学校。
  规范队伍管理,营造清风正气
  随县教育局通过加大公开竞选工作力度,公开选人用人,深入推进干部人事改革。2014年至2017年,先后有35名教育管理干部通过公开竞聘上岗;教育局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一律采取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方式;选调教师同样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近两年,在全县范围内为县直高中、炎帝学校、厉山镇中心学校选调150余名优秀教师;落实“三情教育”,关注教师精神状态和文化生活,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创新师德管理方式,提升师德满意度;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深入“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加大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随县教育局党委驰而不息地抓实行风建设,不断完善党务、政务、财务和各领域里的办事公开制度,推行职责公开、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动权力阳光运行,强化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建立健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建立项目立项、工程招标、工程变更、资金结算、质量验收等监管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对教师招聘及调配、职称评聘、教育收费、财务管理、教辅征订、学生资助、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食堂经营管理、津补贴发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对违规违纪行为,实行“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抓典型,公開处理。随县教育呈现出清风正气的一片蓝天。
  近年来,随县教育局先后获得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家庭教育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县教育人荷载着百万人民的梦想,以执着的信念和追求、以敢于担当和奋勇争先的豪迈,在新的征途上扬帆起航。
  (作者单位:随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陈建军
其他文献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固然重要,但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这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剖析学生平淡、稚嫩、精彩,亦或错误的回答背后隐藏的思想,站在同一思维频道上,解读学生思维,进而激起学生思考,跟进教学行为,成就课堂的精彩。  读懂学生情感,等待自省,唤醒思维认知  小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只有读懂了学生的情感,教师才会真正了解学生,明白他们“因何而起”“何以如此”。  《分数的初步知识》
受生活经验局限,学生对古诗中的很多情境不熟悉,因而影响了对诗意的理解。教学前,教师作足“外功”,能让诗歌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画古诗,让文字活起来  有的古诗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景色。理解诗意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诗中的情景画下来,能加深他们对诗意的理解。  学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后,学生在纸上画出了红色的太阳、黛色的高山、银色的瀑布、紫色的云烟。教师见有的学生把瀑布画得太平、太短,再一次引导
一、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倍”  在教学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笔者采用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的办法来认识“倍”,效果颇佳。如,第一行画2个○,第二行画6个○,以第一行的2个○为标准,把第二行的圆片圈一圈,第二行画了3个圈,所以就说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再让学生这样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初步感知“倍”的概念。  刚开始,学生对“以第一行的两个○为标准”中的“标准”不能理解,笔者就
2013年,国家明确提出了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而北京市率先推出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在呼吁语文与英语要改革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发出了数学应退出高考的声音。根据网络调查数据,在网络上引发的“数学退出高考”之争,有七成网友反对数学继续留在高考科目中。“七成”是何等概念?这一现象的背后,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的数学,为何屡屡被吐槽?不少网友直言,自己
一、量的积累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的积累开始的。思维的发展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数图形中的学问的本质,笔者让学生不断画、反复看,从而积累丰富的感性活动经验,为数学模型的建构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学中笔者先用PPT出示主题图“鼹鼠钻洞”,让学生读一读,找出需要关注的点,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分析题意,说出自己的困惑,在交流中解决自己的疑惑,进一步感知数学问题
笔者以省思想品德优质课比赛获奖者——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丁席林老师主讲的八年级思想品德课《财产留给谁》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构建快乐、幸福课堂的。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感受学习趣味  本节课理论知识较多,如果老师只单纯讲解概念,不仅费时费精力,恐怕效果也不好。如果自始至终设置一个情境,依据情境的不断变化,引出不同的问题,将问题置入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点拨,完成教学任务就轻松有趣多了。所以,丁老师
“教什么”指的是教师对该学段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对本册教材编写意图的准确理解,以及对每一个课时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本课时教材的透彻解读。教师只有明确了“教什么”,才能选择“怎么教”。下面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为例,谈谈小学数学运算课中“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  一、深度解读教材,准确定位“教什么”  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不管其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体例怎样,都是依据课标的总体
《工程问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内容。笔者以本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三五”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前置学习  “前置学习”的内容《导学练案》中已有预设,目的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学习的困惑点、重难点,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  工程问题的应用题,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一般不直接指明,解题时要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当前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指导各地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水产养殖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意见》提出,到2025年,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育种育苗、防疫处置、起捕采收、尾水处理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长足进步,主要养殖模式、重点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绿色高效
磨课,顾名思义,就是反复打磨一节课,它是新课改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深度教学研究方式。磨课的目的是研究教学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磨课怎样磨?磨去什么?磨向何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观各地的探索实践,有几点认识是一致的:其一,磨课要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问题展开;其二,磨课是一个研究团队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团队成员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和合作伙伴;其三,磨课的一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