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y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固然重要,但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这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剖析学生平淡、稚嫩、精彩,亦或错误的回答背后隐藏的思想,站在同一思维频道上,解读学生思维,进而激起学生思考,跟进教学行为,成就课堂的精彩。
  读懂学生情感,等待自省,唤醒思维认知
  小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只有读懂了学生的情感,教师才会真正了解学生,明白他们“因何而起”“何以如此”。
  《分数的初步知识》课上,笔者请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用画图的方式诠释“一半”这个概念,目的是为后面让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价值作铺垫。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了不同的1/2图。
  分析引出1/2的概念之后,笔者看着一开始到黑板上表示“一半”的学生,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画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很多学生纷纷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只有一名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笔者并没有强求,而是尊重了他的意见,并把这幅桃子图框起来保留在黑板上。
  最后,笔者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学生甲:“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学生乙:“我们组有7个人,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0。”……当一个学生说道“我爸爸买了100个鸡蛋,打碎了1个,打碎了的正好占这些鸡蛋的1/100”时,笔者顺手将1/100写到了黑板上,并特意把开始上课时坚持用画图方法表示分数的那名学生请上来,“1/100该怎样用你喜欢的画图方法表示呢?请你试试看!”只见这名学生认真地画着,画着画着停住了,他扬起小脸:“老师,这种方法太麻烦了,还是分数表示好。”边说边使劲把开始画在黑板上的桃子图擦掉,看来他是真的体会到分数的价值,心服口服地接纳了分数这个新朋友。这时笔者握着这个孩子的手微笑着说:“感谢你,你终于接受了分数。”
  读懂学生思维,搅动平衡,直击知识本质
  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和活跃到何种程度,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课堂就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维充分动起来。
  课上,学生4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
  师: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话音一落,学生立刻合作起来,非常积极地探索各种方法。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
  生1: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周长。
  师: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
  生2: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周长了吗?
  师: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
  (停顿片刻,笔者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
  师:小球走过的痕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办法吗?
  (学生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生3: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3次,这样圆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了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师:很有创意!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很了不起。但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以及折纸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索一条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经过学生探索,规律找到了,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
  读懂学生困惑,构建平台,理解内化知识
  学生困惑的地方往往是教学的难点、着力点,也是知识的生长点,思想方法的渗透点。读懂困惑要“知其因,晓其果”,为学生的理解搭建平台 。
  一起看笔者讲的《重叠问题》一课的片段:
  笔者在黑板上贴上语文组和数学组,找两名学生在黑板前对号入座。女生完成语文组,男生完成数学组。
  语文组 数学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师:一起数一数语文组有几人?
  (生齐数3人。)
  师(对完成的女生):语文组同意吗?
  生1:不同意。
  师:怎么办?那赶快抢啊!
  (女生把4号和5号移动到自己处。)
  师(问男生):你们呢?
  (男生又抢了回去。)
  师:这样抢下去可不行,怎么办?怎么解决4号和5号呢?谁有主意?
  生2:再写一个4和5。
  语文组 数学组
  1 2 3 4 5 6 7
  4 5 8 9 10
  师:行不行?
  生3:不行。
  师:还看不出语文组有5个人,怎么办?
  生4:放中间。
  师:行不行?试试。
  (生4把4、5号放在中间。)
  师:怎样能一眼看出来。谁有招?
  生5: 语文组 数学组
  1 2 3 6 7
  8 9 10
  ↖ ↗
  4 5
  师:我们看懂了,就是4号和5号可以是语文组,也是可以数学组的。
  师(指前面排队问题的圈圈):我们可以借助前面的经验啊!
  (生5把语文组、数学组用集合圈圈起来。)
  语文组 数学组
  师:这次给他的掌声热烈一些。
  师:独立思考一下,看图,你能写出怎样的算式?
  (教师巡视,找几种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板演。)
  (板书:5 5 2=12 5 7-2=10 3 2 5=10 5 7 2=14 ) 之后笔者引领孩子们结合图分析算式,错——错在哪里,对——讲出道理。重叠问题的本质就是在一次次图与算式、算式与算式的勾连中明晰的。
  最后,笔者带领孩子们深入分析。
  师:现在是两人重复。还有可能几人重复?
  生1:3人、4人、5人、6人、7人、8人。
  生2:嗯?
  师:为什么“嗯”?
  生2:不可能有8人重复,最多5人重复。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会有一人重复吗?怎么表演?
  (两名学生上前把一个点遮住。)
  师:想象两人重复会怎么样?(学生演示)
  师:3人重复会怎样?(学生演示)
  师:4人重复会怎样?(学生演示)
  师:5人重复会怎样?先闭眼想象一下。
  生3:合在一起。
  生4:圈上了。
  师:6人重复?
  生5:不可能。
  师:谁能把刚才的经历画成图。
  (教师说,两名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画图表示每次重复的现象。)
  不重复:你是你,我是我;
  重复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全重复了:包围了
  学生的困惑就在这“抢”“画”“演”中慢慢清晰了。
  教师读懂学生的困惑,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因此,教师要能够机智地发现并抓住来自学生中的真问题,了解学生思维的生长点,真正地发挥学生的潜力,理解内化知识。
  (北京市顺义区东风教育集团仓上校区张萍老师对此文有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要想达到“活”而不飘、“实”而不僵的效果,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把握好文本的教学价值。把握的基本方法是追问:一是追问编写意图,确定教学思路;二是追问文本内涵,落实语言训练;三是追问学生所得,提升认知水平。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桃花心木》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追问编写意图,确定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编写要慎之又慎,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编者选文时,首当其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  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能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数学内涵和算理。  教学时,教师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情境一:冬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动力。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产生了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各种心理活动指向与之相关的内容,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结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光现象》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设置悬念  什么是悬念?著名的电影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发生爆炸,导致人们惊慌失措的场景,普通导演会采用写实的手法拍摄,而
摘要:在校企合作中建立“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院校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食品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探讨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及措施,为培养食品分析与检验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对接”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中职院校;食品分析与检验  中图分类号:TQ014;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1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孙 丹(1-01)  软枣猕猴桃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陈光辉(1-04)  辽宁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彭殿林,史湘华(2-01)  2種水稻育苗基质在辽宁开原、东港地区应用效果初探   赵 琦(2-03)  辽宁省中晚熟春玉米新品种产量分析   王进军,桑立君(3-01)  北方日光温室番茄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纪 燕(3-03)  辽西半干旱区鲜食玉米品种(系)适应性筛选研究鉴定  
国产新型5.8mm军用高精度狙击步枪问世了!该枪是我国轻武器人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经过不断技术攻关研制而成的,射击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狙击步枪系统包括5.8mm高精度狙击步枪、专用狙击弹、弹道解算仪、白光瞄准镜、微光图像增强仪、专用携行具等。我刊特组织“国产新型5.8mm军用高精度狙击步枪”专题,解开该系统的神秘面纱——  艰难起步,早期狙击步枪  领域技术基础羸弱新5.8mm高精度狙击步
SIG516步枪是西格-绍尔公司为了迎合美国用户习惯而推出的,采用AR系外形及操作方式,但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式自动原理。SIG516步槍有巡逻型、精确射手型、CQB型、PDW型等款型。SIG516巡逻型步枪整体结构与AR系步枪基本相同,同样设有辅助推机柄及导壳板,护手为四面导轨类型,导轨上标有数字,方便记住附件的安装位置。枪上未设固定式机械瞄具,需要时可通过枪身顶部的导轨加装。导气箍顶部也设有导轨
一、制作浮沉子,观察物体浮沉状态  八年级物理教材《浮力》第三节《浮力的应用》中,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了物体的浮沉条件:F>G时,物体上浮;F=G时,物体悬浮;F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启发也好,点拨也好,要注意适度、适时、适人。频繁的启发,是学生思维僵化、思绪低化、思想弱化的起点。点拨是扼要有效的启发,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浅及深的过程。“善教者,必善问。”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于恰当的提问和巧妙的指点。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点拨,在最需要的时间点化,在最不解的地方拨疑,以此强化教
谷城县整体推行“357”课堂教学模式。其中,“5”是指教学的基本流程:情境导学、问题导思、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测评。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语文《地下森林断想》教学为例,谈谈五步流程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情境导学  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学生都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因此,创设良好的情境至关重要。  情境导学环节,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由天上的星星我们能想象到地上的街灯,由奔流的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