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传统蒙学经典,塑造良好品德人格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对诗词韵文和趣味故事的兴趣,挖掘蒙学经典中的信息,组织学生展开蒙学经典诵读活动,并从中得到启迪,塑造良好品德。在诵读中感悟,结合行为规范进行讲解,在思辨中提升思想,在实际行动中积极践行,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展开德育教育。本文对如何在传统蒙学经典诵读中塑造良好品德人格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蒙学经典;德育;初中班主任
  传统蒙学是古代民间对孩子进行启蒙的教育,同时也包括一些德育启蒙。在近几年,习近平主席大力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使得传统蒙学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由于蒙学读物大多字数工整且押韵,诵读时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且包含大量的古代故事,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在班主任工作中,若能利用蒙学经典读物中的德育资源,引导他们展开诵读感悟的活动,则能促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得到启迪,提升品德修养。
  一、读,意在潜移默化
  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展开蒙学诵读活动的时候,要将德育思想融入到诵读中,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感悟,避免直接灌输思想,这样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可以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扰作为引子,引导其诵读相关片段,进而促使其获得感悟。
  我发现班级中有些学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常常因为上网打游戏等问题和父母发生争执,于是特别挑选了《三字经》中的相关段落,引导学生自主诵读,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些句子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初中学生也能轻松理解其中“黄香温席”的小故事。我鼓励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思考:你有没有帮助家人做过类似的事情呢?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思考,充分意识到:“我没有帮爸爸妈妈温过席子,而且正相反,我小时候脚冷,妈妈常常捏着我的小脚,放在心口,给我捂脚。”在诵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和古人的差距,认识到不能和父母争吵,他们尝试通过沟通来调解亲子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诵读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自主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无需过多语言灌输。这样反而能让学生感觉自然,容易接受,避免因为说教太多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讲,懂得行为规范
  由于蒙學读物中有不少文言文用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一定文言文基础,但是对过于艰深的词句,理解起来也会有困难。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组织讲故事的活动,将艰涩的文字片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出了怎样的行为规范,思考自己是否做到了相关的要求。
  《千字文》也是蒙学经典作品,然而该作品较为深邃,学生未必能懂得其中的含义。我在教学的时候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行为。如针对“孔怀兄弟,同气连枝”这一句,我给学生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兄友弟恭的典范,此时再来解释《千字文》中的词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能做到尊敬兄长,照顾幼小吗?”学生尝试结合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认识到我常常欺负二胎妹妹,认为她分走了父母的爱,这样做可真是不应该。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阅读障碍,同时也领悟了其中暗含的道德规范。他们会自觉将自己的行为和古人的模范行为进行对比,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积极展开模仿,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辨,升华思想境界
  由于蒙学读物是古人根据当时的道德规范所编写的,所以其中难免会有一些糟粕,针对这种问题,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展开辨析,思考其中哪些属于积极向上的部分,自己要模仿借鉴;哪些属于愚忠愚孝,自己需要避免,这样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弟子规》为例子,我引导学生结合其中的一些句子进行思辨,说说其中是否有问题。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为例子,就需要辩证看待其中的内容。“如果父母命令我们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我们是否还要去做呢?如果父母的教诲本身存在问题,是否还要遵循呢?如果父母对我们采用家庭暴力,打骂孩子出气,是否也要承受呢?”结合这些问题,学生展开了自主辩论,最后认识到孝顺父母是我们理所应当要做的,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网络上曾经有过新闻,一个女孩子因为担心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而出意外,所以举报了父亲,这样的行为在古代必然会算是‘忤逆不孝’,但是实际上也是一种爱父亲的表现。
  班主任可以在主题班会中引导学生展开专题辩论的活动,鼓励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道德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要与时俱进,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们的思想境界就会得以提升。
  四、行,融入具体实践
  在诵读蒙学经典作品后,班主任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展开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变成日常行为,成为自己的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对比,看看改善行为后,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样能让他们更积极地展开实践。
  我发现班级中有不少学生学习态度不好,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他们诵读《三字经》中的相关段落:“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在诵读后鼓励学生找出这个故事中的具体事例,用讲故事的方式说说其具体内容,并结合自身情况思考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此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看看得到了怎样的变化。如有学生总结:“我学习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每天都坚持背诵一首古诗词,现在我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家人都赞扬我刻苦努力,同学也都以我为榜样,而且我还发现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也变得更顺畅了,积极诵读古诗词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强化中,学生认识到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不只是印在纸上的文字,而应该将它们积极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认真,精神面貌有所变化,为人处世也会更有礼貌。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若能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蒙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并将德育思想融入进去,不仅能促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初步了解,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提升道德修养,积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欣星,冯建民.浅析古代蒙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J].文教资料,2017(18):144-145.
  [2]冯文全,张倩,马星光.中国传统蒙学中的德育思想研究[J].教育评论,2016(06):153-156.
其他文献
千百年来,每位教师都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学准则,新时代对学生及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学生上英语课不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样重要。新课标指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想要更好地体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应该被忽视。教师对学生提出质疑的行为表示肯定,并引导其进行思考,学生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作文作为语文分值最重的考点,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2016年到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高度重视思维能力考查。可见,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能从审题,谋篇布局和行文中提升作文的含金量,从而写出有较高思维水平的考场作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发散思维  全国卷作文的考查从新材料作文转为任务驱动型的时评作文,而近几年的全国Ⅰ卷作文,不仅
一、前言  从毕业到现在,我担任了整整二十年的班主任,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已尝尽。在我们乡镇的农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及教育,造成心理不同程度的伤害,出现性格变异等问题,给学校的教师带来不少的麻烦,特别是给班主任带来一轮又一轮新的、棘手的挑战,但作为教师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问题生,我尝试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诱导他们,做他们的守护者,让他们逐渐转变成为没心理问题的好学生。让我们一起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国各中小学陆续返校欢喜复课,停摆4个月的校园时钟再次缓缓启动。大小“神兽”返校后面对的是熟悉却又陌生的环境,他们或是需要重新适应校园学习的生活节奏,亦或对往日熟稔的朋友再次感到陌生,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疫情隔离期间,他们难以维持正常的朋友社交生活。这些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就如同小王子星球上的猴面包树种子,需要教育者及时发现、及时清理,这样才能避免它不断壮大,对学生的童真
【摘要】通过在“5 3”自主高效的生物课堂模式中融入德育功能,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精心编织课堂教学素材和问题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德智融合型生物高效课堂,融知识与思想为一体,形成良好学风,充分发挥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德智融合;核心素养;高效课堂;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当老师将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课程中
【摘要】随着中、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的要求已成为历史教学和考试的唯一依据,同时对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了解我校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困境的基础上,对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史料教学;困境;解读  历史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中高考成绩。通过对我校初中生的调查及其他兄弟学校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在历史史料教学中存在
【摘要】近几年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数学教师应该紧跟改革的步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跳出封闭的教材和课室,创设新颖、独特的数学“创意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与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学得轻松、有趣,充实、有意义,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乐园。那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别具一格的创意课程呢?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摘要】历史学科特别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本文主要针对“时空观念”素养中的三个要求,探讨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落实下去。  【关键词】小组合作;“时空观念”素养;三个要求  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才能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奋斗。新时期教育部也对历史学科作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提出历史的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
[摘 要]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性成熟年龄已由14—15岁(1964年测出的性成熟平均年龄)提前至11—12岁。因此,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适时、适量、适度地加强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等青春期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接种疫苗”工程,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性教育;性道德;健康教育  一、在小学高年级开展青春期健康教
本报综合消息 9月21日下午,广东省暨湛江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湛江市坡头区第一中学会议室举行。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陈恒曦,坡头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主任科员李国芬,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林宇,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术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林力文,湛江市第四中學党支部书记、中学正高级教师邓胜兴,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研究员、中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