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龄对心房、肺静脉肌袖组织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细胞通讯有两种方式,即通过释放信使物质执行远距离联络和通过相邻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交换信息的接触联络。研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起源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紊乱和/或细胞间耦联(缝隙连接-Cx)的改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缝隙连接耦联的改变更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显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中,术后并发症死亡病例分析。方法心力衰竭患者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5~79(62.18±13.16)岁,其中扩张件心肌病3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10例,三度房室阻滞3例,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37例、Ⅳ级13例。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系统(CRT,含CRT—D),平均随访(22.1±12.8)个月。结果50例患者中49例成功植入心脏
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国民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人们对教育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小学阶段,德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方面,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可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与先进科技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本文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现状中的问题  1.学生缺乏对德育的认识  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对德育
期刊
目的评价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应用Carto系统进行电解剖标测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同时探讨其室速发生机制。方法伴有室速反复发作的19例ARVC患者入选,平均年龄(35±13)岁,男性15例,女性4例。消融术前1例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放电频繁行消融治疗。1例为无休止型室速,发作持续2d。在窦性心律和/或心动过速时,电解剖标测三维重建
目的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北地区确诊为LQTS的家系16个。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同步6或12导联心电图记录,对先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先证者发病年龄(19.2±14.8)岁。在20岁以前发病者占59.2%。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3:13(18.8%:81.2%)。发病症状多以晕厥为主要表现15例(93.7%);症状
近来研究显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QRS时限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QRS时限延长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子。而目前国内外对长期心脏起搏者起搏QRS(pQRS)时限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甚少。通过常规心电图测得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pQRS时限,探讨其与左心结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间不同步的关系。
第29届世界心律失常专业大会Heart Rhythm2008于2008年5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3000余名从事心律失常专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安排了近1000个讲座和发言,作为重点内容之一,本次大会共公布了6项心律失常方面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涉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以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方面。
心脏再同步(CRT)起搏能明显降低严重心力衰竭的全因死亡率,这已成为近代医学史的一项奇迹。这项治疗从禁忌使用的Ⅲ类适应证连跳三级变为I类适应证。仅用了10年,涌现的几十项循证医学的验证都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使严重心力衰竭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减少了病死率的36%,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就是帮助他们发挥天性的平台。随着幼儿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断攀升,幼儿园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更加受到人们重视。究竟如何在幼儿园中推行能培养幼儿“知行合一”的游戏教学方法呢?本文从当下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教学模式出发,浅析能够在游戏中实现幼儿启蒙目标的方式方法,希望能为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优化改良提供参考。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现况  1.幼儿园缺乏开展游戏教学的经验  由于游
期刊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心律失常患者从心脏的电治疗中受益,且可以彻底治愈患者的心律失常。但是临床中仍有许多心律失常患者需要药物治疗,特别是急性发作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明显的心律失常、不适宜电治疗的患者,需要急诊或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处理。临床症状明显和/或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的明确适应证。
1969年Scherlag首次经导管成功记录到希氏束电图,标志着心腔内电图记录技术的诞生。70年代,开始应用多极导管进行心脏程序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对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进行标测。最终,Wellens将自己老师Durrer提出的心脏程序刺激规范化,并把心腔内电图与心腔程序刺激技术(程序刺激)紧密结合,形成了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方法,标志着心脏电生理学新学科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