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应用Carto系统进行电解剖标测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同时探讨其室速发生机制。方法伴有室速反复发作的19例ARVC患者入选,平均年龄(35±13)岁,男性15例,女性4例。消融术前1例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放电频繁行消融治疗。1例为无休止型室速,发作持续2d。在窦性心律和/或心动过速时,电解剖标测三维重建右心室,根据双极电压高低确定疤痕区、正常心肌和临界边缘区。对于折返性室速,在关键峡部或在疤痕区与三尖瓣环之间或两疤痕区间行线性消融,对于局灶性室速,在局部最早激动区域点消融。结果每个患者有1~5种室速,共在19例患者记录到36种室速。16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于心动过速发作时行电解剖标测。可确定为折返性12种(75%),其中8种室速围绕三尖瓣环,另4例患者4种室速为局灶性。即时消融成功率为74%(14/19)。随访1~46个月,原成功消融的4例室速复发。无消融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Carto系统电解剖标测可安全有效指导射频消融治疗ARVC患者的室速,有相对较高的失败和复发率。折返性和局灶性室速均可发生该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折返性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