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有序建构 丰富经验凸显价值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形面积这部分内容可以从知识、方法及数学思想等维度进行梳理,不同图形面积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紧密联系,并不断发展和提升,需要整体把握,有序建构。在有序建构过程中,要找准内容、方法及数学思想衔接的关键点,以学定教,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凸显这部分内容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价值。
  【关键词】图形面积 整体思考 核心素养 价值凸显
  图形面积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内容多,分布在不同年级。不同图形面积知识内容、推导方法及所渗透的数学思想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紧密联系,并不断发展和提升。因此,教师要整体把握,遵循数学逻辑顺序和学生不断丰富的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抓住关键,凸显这部分内容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价值。
  一、整体把握,有序建构
  梳理图形面积教学中内容、方法及数学思想在各年级教材中的安排线索如下表。
  教材内容的安排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学生通过对面积的意义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做好准备;而通过对面积单位和测量方法的学习,又直接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做好铺垫;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又以长方形的面积为基础,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来推导面积公式的;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推导都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基本研究思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是学习这些图形面积的知识基础。这些图形面积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二、 抓住关键,统筹兼顾
  (一)基于面积测量进行面积计算教学
  面积计算源于面积的测量,面积计算是面积测量的升华。因此在学习面积单位以后,要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对一些物体进行面积的测量,一方面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积累测量这一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面积计算的由来。这样的操作活动要人人参与,留足时间。当学生经历一定量的测量以后,自然而然会进行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知道被测物体的面积,激发了学生探索面积计算的欲望,也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让学生依据面积单位进行面积的估计,建立面积观念,培养实际能力。
  (二)以学定教,加强面积推导各种方法间的衔接
  虽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所用的数学思想是一致的,都应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通过剪拼或拼组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研究,但所用的具体方法是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推导方法从测量开始,由平行四边形完成从测量到剪拼的提升,三角形和梯形学习用拼组的方法进行推导, 看似有序递进,但有些方法对学生来说还是显得突然,有难度。特别是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组成平行四边形来进行研究,学生很难想到。笔者曾做过多次前测和试教,在上三角形面积一课时,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90%的学生都是通过沿高剪拼来研究,基本不会出现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组成平行四边形来研究的情况。细想原因,其实也很正常,前面平行四边形的剪拼是一种等积变形,虽然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发生变化,学生能够理解。而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组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发生了成倍变化,学生就比较难理解这里的转化。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设计能让学生自主思考的阶梯。笔者提供给学生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一般三角形,让学生经历这样的一次活动。
  师:同学们都想到了用这样的方法(指向板书中的“转化—联系—公式”)研究三角形的面积,真的可以吗?我们试试,打开学具袋,拿出三角形,同桌合作研究。
  探究反馈,收集两份代表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老师收集了两个代表性的作品,他们转化成功了吗?
  生:第一个成功了,第二个没有成功。
  师:那这是谁的作品?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沿着底边上的高剪开,然后拼成长方形。
  师:哦,你是先剪再拼(剪拼)。
  师:这个作品是谁的呀?你也来说说。(生答略)
  师:两位同学的作品,同样都是沿着高剪开,一个成功,一个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呀?你说……
  生:它是等腰三角形,这个不是等腰三角形。
  师:是呀,它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沿着高剪为什么就能转化成功?(多个学生说)
  师:原来像这样的等腰三角形沿着高剪得到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就可以拼成我们熟悉的图形。这个三角形沿着高剪得到的图形不一样,所以没有转化成功。
  师:那这个三角形,有什么办法也可以让它转化成功呢?
  生:再拿一个与它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成学过的图形。
  师:好的,老师这里有一个,你来试试。
  师:转化成功了吗?
  师:找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组成一个学过的图形。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方法——拼组。
  这样的设计,消除了“拼组”这种方法出现的突然性,突破了教学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了由“剪拼”到“拼组”的提升。
  (三)合理使用数学情境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面积计算教学时也往往会用情境引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经常用求平行四边形的花坛、车位等面积问题来引入,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用求红领巾的面积来引入,这样的数学情境效果一般,可有可无。数学情境应该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而设计,要支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下面的情境可能会更有效。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两个图形大家一定认识,从题目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长方形的长是7cm,宽是5cm;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cm,高是4cm,“邻边”的长是5cm。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谁先来说说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算?
  预设:7×5=35(平方厘米)
  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大胆猜想一下。
  预设:7×4=28(平方厘米)
  预设:7×5=35(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却出现了两种方法,你想说什么?
  师:那就是说至少有一个是错的。
  师:发现了至少有一个错,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做什么?
  预设:实验验证。
  这样的情境引入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迁移,自然会有两种结果:一是邻边相乘,二是底乘高。这就让学生形成了思维冲突,究竟孰是孰非,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第二,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埋下伏笔(面积不变),也为彻底弄明白长方形与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准备了很好的学习材料(面积变化),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的本质。
  (四)注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面积教学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用数学推理、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很好的载体,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如在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之后,在三角形、梯形、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之后,都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数学表达。
  在找到转化前后图形的联系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数学推理。如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规范地表述: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也就是三角形的底×高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这样规范推理和表述为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和今后继续学习演绎推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抓住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关系”这个关键,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突破公式中“÷2”这个难点。
  在梯形和圆的面积教学中,学生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和推导,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教学。请各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自己的方法,按照“怎样转化” “转化前后图形的联系” “推理得出公式”这样的程序进行汇报,并请其他学生质疑。
  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研究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315300)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交流,在分析数据过程中,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反思能力。  2.通过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反思本组及他组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進一步明确长作业研究的基本策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  3.通过展示交流,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提升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反思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
【摘 要】“温度”作为“生活中的负数”单元起始课,在正负数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教材出发,阐述了温度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又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具体反思了“专一”情境的“多能”作用。在温度的情境中,既完成了知识教学的任务,又使学生得到了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温度 教学设计 反思  “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
[摘要]分析当下沸沸扬扬的“幼儿教育义务化”讨论中的正反两方主要观点,研究者发现双方各有理据,但都有失之偏颇之嫌。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研究者认为逐步开展幼教学券制试验,可能更符合当前幼教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幼教体制改革;幼教义务化;幼教学券制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6-0001-04    2008年“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
【摘 要】要提升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解题思路形成的过程,具体而言,应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来准确理解题意;二是适时适机追问引导学生深度反思,提取有效经验,从而科学地厘清解题思路。由此不断催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好念头”,逐步积累经验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提升能力。  【关键词】题意 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日常的解题教学中,
【摘要】对天津市210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专业知识结构水平偏低,其中“有关幼儿发展的知识”水平最低。“入职动机”和“教龄”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入职动机为“内部动机”的教师专业发展总体水平和各维度水平较高。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总体专业水平尤其是其中的“专业能力”水平不断增强。此外,不同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常见的模式是首先出示一个有故事情境的问题,而后画出示意图直观显现出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列出算式并计算,进而获得问题答案。将这种“从情境到算式”单一的学习活动,拓展到情境与算式相互联想的学习活动。对于加法和减法算式,背后的情境类型主要包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同对象比较的关系以及运动与变化中的关系。  【关键词】算式 情境 辩证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常见的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总是想“这道题老师有没有教过?没有教过,那么我不会做”。面对新困难,学生往往会选择放弃而不会尝试解决。而事实上,学生作出这种选择常常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不当造成的,或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本源,无法使知识较好地与生活实际结合。对此,笔者以特级教师俞正强教学的“植树问题”为例来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易懂,从而让学生真正做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说的是人到老年进入辉煌灿烂的收获季节,但离太阳落山也很近了。  道理当然正确。  但是,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夕阳。  贝多芬作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从1800年开始的《第一交响曲》写到《第八交响曲》,走过了青葱岁月、如日中天、午后艳阳,也不可避免地来到傍晚。  然而,这个傍晚的夕阳,却比日上三竿更加耀眼夺目。因为,贝多芬此前的所有伟大作品,都是这最后的金碧辉煌积蓄的光芒。
【摘 要】数概念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遇到的最重要且最复杂的概念之一,有效掌握这些概念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并为后续学习提供可靠的基础。在数概念教学中通过实物图像、模型、言语、动作等多元表征方式,使学生在多感官的参与中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此外,多种表征之间的转换及转译也尤为重要,这可使学生头脑中数的概念更为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表征从具象向抽象逐渐演化,但遇到具体情境又
【摘 要】结构力作为学习的导向系统,其作用的发挥应该基于儿童心理、学习目标定位、教材资源利用、梳理学习路径、问题呈现等众多因素,并从知识和方法的结构化着眼整体设计教学,从整体化的视角对所学知识系统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结构,以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整体与布局、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中掌握知识,让儿童经历知识的内化、凝聚、对象化的建构过程,促进学习力、实践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知识 结构力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