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之水浇灌学生数学思维之花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所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探究意识.
   一、挖掘生活素材,增强导课情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小学阶段相比较,知识难度有所增加,知识密度有所增大,知识范围有所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正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妙趣横生、清新自然的课堂导语设计无疑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内动力”.因此,在导课环节,教师不妨从教材之中努力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巧妙地融入生活实例.
   例如,在讲“用正多边形拼地板”时,笔者为了拉近学生的生活情感距离,先用Power Point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大家常见的地砖和墙砖图案(如图1所示).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都由哪些图形构成,对于这些美丽的图案,学生很快就能找到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影子.教师引导:“那么在生活中,大家见没见过由正五边形和由正八边形拼成的地板呢?只要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多边形拼地板’一课,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图1事实证明,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导语设计时巧妙地采用生活中的素材,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也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二、回归生活实践,体会数学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
  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问题时,他们会获得一种无以言表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初中生争强好胜,乐于表现的特点,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例如,在学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后,笔者以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震为背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例1】 “5·12”汶川大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谷后,形成了许多堰塞湖.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唐家山堰塞湖危险性最大.为了尽快排除险情,决定在堵塞体表面开挖一条泄流槽,经计算需挖出土石方13.4万立方米,开挖2天后,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又增调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每天挖的土石方比原来的2倍还多1万立方米,结果共用5天完成任务,比计划时间大大提前.根据以上信息,求原计划每天挖土石方多少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每天挖土石方多少万立方米?
   思路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开挖2天和增调人员后的3天里,一共挖出土石方13.4万立方米;每天挖的土石方比原来的2倍还多1万立方米”来构建数学模型.
   为了尽快地排除险情,既需要果断睿智的决策者,也需要奋战在一线的施工人员,更少不了懂数学知识的“工程师”.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启发引导他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使他们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经过认真分析,很多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顺利求解.
   解:设原计划每天挖土石方x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每天挖y万立方米,依据题意,可列出方程组:
   y=2x 1,
  2x (5-2)y=13.4, 解之得:x=1.3,
  y=3.6.
   答:原计划每天挖土石方1.3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每天挖3.6万立方米.
   二、拓展知识外延,享受探究乐趣
   数学知识的最大价值在于应用.而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途径除了需要教师的传授和讲解以外,还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与实践.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内涵性和广阔的外延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教师片面认为通过“题海战术”可以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事实上恰恰相反,表面上看,学生通过大量练习能够做到“见多识广”,实际上他们只是就题论题,数学思维却局限在某一个数学公式或定理上.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倡导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经过小组合作与探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果教师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他们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那么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例2】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本地两个商场均对同一规格和型号的小商品进行降价销售.商品原价为100元,第一家商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第一台时按原价,从第二台时优惠10%;第二家商场给出的优惠条件是无论购买台数多少,一律优惠9%;试讨论在哪家购买商品比较优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商场打折促销的情况,那么针对同一件商品究竟什么样的优惠办法对消费者最有利呢?这的确是一个数学问题,同时更是一个生活问题.要想做理性的消费者,不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是不行的.笔者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把不等式的知识延伸到消费领域,使学生对不等式的应用又产生了新的认识.经过各小组的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若购买5台,第一家商场应付100 100×(1-10%)×4=460(元);第二家商场应付:100×(1-9%)×5=455(元).因此第二家商场比较优惠.
   2.若购买10台,第一家商场应付100 100×(1-10%)×9=910(元);第二家商场应付:100×(1-9%)×10=910(元).因此两家商场优惠幅度一样.
   3.若购买15台,第一家商场应付100 100×(1-10%)×14=1360(元);第二家商场应付:100×(1-9%)×15=1365(元).因此第一家商场比较优惠.
   不难发现,当购买的台数大于10台时,第一家商场比较优惠;等于10台时,一样优惠;低于10台时,第二家商场比较优惠.
   这样的探究内容,以生活问题为背景,把数学知识巧妙融入其中,既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与探究的优势,又增强了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总之,初中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大纲深度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究,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如同龙之眼、凤之头,不仅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对全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还会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之效。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标题亮丽,文章生辉呢?  技巧1:话题添加  就是在话题的关键词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例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在“幸福”之前添加新的词语,构成《感受幸福》《体味幸福》《珍惜幸福》等题目;也可以在“幸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思维回到课堂  上课铃响后的前几分钟内,有很多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进入状态,还沉浸在课间的嬉戏、打闹、交谈、幻想之中。如果教师在一开始就讲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眼前影、耳边风,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教师也是干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虽然写作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很高,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肯完成写作练习。许多学生说,也不是不重视,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有的是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是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有的是思维僵化,跳不出固有模式……如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在写作时信手拈来,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呢?  针对以上现状,我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梳理教材,建材料之宝库  写作不是急功近利,厚
你从远古走来  大多数学生不爱写作文,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却爱唱歌。除了那些美丽的旋律,歌词的魅力更是折服了这些学生。很多好的歌词唱尽了生活,唱响了生命的旋律,更唱进了学生们的心。学生们的脑海中有不少歌词的积累,而且很多好的歌词是词作家对生活感受和体验的精练浓缩,富有哲理性、思辨性,且人情化,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细想来,歌词本身不就是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被人们从古唱到今吗?四千多年前,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因为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授人以渔”,让学生能对所读的语文材料产生兴趣,提出疑问。那么如何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问呢?    一、放开“问”,解开师生的顾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的意义的解释,它侧重于教师要“传”“授”“解”。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过笔者环顾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有两种低效化的教学现象存在。一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似乎唯有历苦方能得甜,这样的教学具体表现为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模糊,知识的习得靠的是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总的来说是“高耗低效”。另一种是“快乐大本营”,教师矫揉造作、作秀式教学,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热闹,花架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做题”就等于“学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大搞题海战术,弄得学生苦不堪言。不仅老师,不少学生也认为做的题越多就代表自己越勤奋。可是为什么有些学生一刻不停地学习,英语水平也并没有提高,而有的学生看似做题不多,英语成绩却一直保持遥遥领先呢?因为,“做题”其实并不等于“学习”。   一、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优质的习题   要想通过做题来提高英语水平,首先要选择优质的习题。老师在给学生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本质是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呢?在教学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用教材进行片段训练,可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片段训练难度低,不求全,要求单一(一幅美景、一个场面、一点看法……均可成为训练的内容),容易写,又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这能使全班学生,特别是作文水平中下的学生,随时可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进而对写作慢慢产生兴趣。  片段训练灵活多样,可以在一篇课文学完以后进行。如教学了《理想》一文以后,可
李清照的词作对梅花可谓情有独钟,梅花既是审美主体的隐喻和象征,又是美的理想和追求。词人凭借梅花寄寓了多种情感: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之情;借梅言志,委婉表述自己的高雅之情;借梅喻世,曲折反映忧国思乡之情。    一、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之情  词人将梅花作为一种形象载体,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进行了诠释。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多情善感,在她与花的对应性观照中得以展现。词人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