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祖国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批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毅然归国,其中,女科学家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虽然备受时代限制,但她们无所畏惧、反抗世俗传统的勇气,追求真理、坚持科研的决心,胸怀祖国、不忘初心的担当,为后世致力于科研事业的女性树立了榜样。她们的名字将永远铭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中,成为科学家精神最有力的注脚。
  图片| 扫描自《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第四册)》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第二个诺贝尔奖,再没有别的女物理学家赢得过这样世界性赞誉。何泽慧20 世纪40 年代曾在巴黎的居里实验室工作过,后来在她的祖国——中国成为核物理事业的一位领军人物。图为1946年巴黎,何泽慧(左)与伊雷娜·约里奥- 居里。

  在美国工作期间,尽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但李敏华始终没有动摇报效祖国的信念,一心想回国参加建设。1955年,回国后的李敏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图为1974年冬,李敏华(左一)与钱学森等在力学所。

  “1956年10 月6 日是我難忘的一天,在离别了15 年的祖国国境上,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心里说不出的兴奋。我要为国家做贡献,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这是摘自王承书笔记中的一段话。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她曾多次改行,一次次从零开始,曾为国家隐姓埋名30 多年,是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图为年轻时的王承书。

  陈茹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随后冲破重重困难,在1956年回到祖国怀抱。为响应国家需要开展有机农药研究,为我国的有机磷农药化学研究与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图为陈茹玉指导学生做实验。
其他文献
最近两年,类似年轻人猝死的新闻与讨论并不少见。在996遍地走的今天,工作日加班、节假日加班已经成为常态。“过劳”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底色。  “如果让欧洲人加班,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让美国人加班,必须认真地给他讲清楚加班补贴和调休等相关政策,他才有加班的可能;如果让中国人加班,有加班补助就早已感激涕零。”  这是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加班段子。在中国,不仅企业的管理层、白领、底层蓝领经常加班,连在很多
期刊
大航海时代麦哲伦一心要绕过美洲去寻找香料,可他不知道,美洲有一种“白金”,潜在市场是香料的上千倍。500年来,大国之间激烈竞争,棉花是隐藏在幕后的厉害角色。  1520年,麦哲伦正率领西班牙舰队,在南美洲的东海岸跌跌撞撞,寻找一条绕过美洲大陆的海路。与此同时,埃尔南·科尔特斯率领一支西班牙冒险队,进入中美洲内陆高原,发现了强盛的阿兹特克帝国。  只用了一年,科尔特斯就消灭了阿兹特克帝国。而西班牙人
期刊
中国的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已呈爆发式增长,患者或数以亿计,但过敏性疾病患者们面临的却是一个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没有上升甚至下降的医疗环境。什么人该看过敏科  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确认,过敏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排名第一位的环境流行性疾病。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也有不同的医学机构调查后声称,中国的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已经或正在爆发式增长。  北京协和医院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进行过敏性疾病专科
期刊
今天,我们仍然把五谷作为粮食的统称,  但粮食产量的前五名里,已經没有了稷和黍,  新的五谷前五强依次为稻谷、小麦、甘薯、玉米和大豆。  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人们喜欢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也常常用“五谷不分”来指代没有生产劳作经验,缺乏常识。那么,五谷究竟是哪五谷呢?  ———————————————  五谷还是六谷?  ———————————————  “谷”来自同音字“穀”的简化,古时指有
期刊
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需要植入支架,  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稳定性是决定支架是否植入的最关键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冠心病是人类尤其是高龄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为冠心病,同时更为糟糕的是它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急剧上升趋势。迄今我国冠心病死亡人数已上升为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  近年来,针对冠心病
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谢毓元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7日11时0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出生在书香门第的谢毓元,年少时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会和瓶瓶罐罐的药物打交道。从一个化学的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发出治病救人的药物,他感慨,人最大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以自己的辛勤工作造福社会,为社会所承认。在他的科学生涯中
期刊
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南岸,一圈高墙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区包围得严严实实。墙外有众多保卫值守,拒绝外人和陌生车辆的靠近。墙内,连日来文物的发掘和提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并被置于聚光灯下。  对墙内上百名工作人员而言,这无疑是一场考古界的盛筵。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行动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具体实施,全国有3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其目标是三星堆新近被发现的6个祭祀坑。远眺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所
期刊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国家和人民。面对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呼唤,女科学家们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怕苦、不怕累,凭借着工作中的细致、认真、执着、坚韧的特质,在各领域潜心钻研,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志,为建设新中国作出卓越贡献。  图片| 扫描自《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第四册)》  1979年,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只身来到云南麻风寨,与病人同吃同住,
期刊
当今,女科学家已是我国科技大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她们中,有人奔走在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在多个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使中外科技擦出灿烂的火花;有人年纪轻轻敢为人先,面向学科前沿主动攻关原创研究,从源头上做创新。  陈化兰带队的中国农业科學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依靠自主研制的多项国际领先成果筑起安全“防疫墙”,为世界多国阻击禽流感贡献着中
期刊
在中国,  有许多优秀的女性从事科研工作,  更脱颖而出过许多成就斐然的女科學家,  林巧稚、何泽慧、谢希德、夏培肃、屠呦呦、张弥曼……  她们满怀对科学的信仰、对生于斯长于斯土地的深情,  在各自的领域,奉献自己,  用智慧和力量实实在在地改变中国,  也改变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