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其次,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最后,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培养方法
  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数学教学的束缚,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得不够,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加以抑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冷落创新能力强的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强的孩子多数具有顽皮、淘气、荒唐、行为时逾常规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许多教师所不能宽容的。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分要求学生“听话”,喜欢学生循规蹈矩,课堂上鸦雀无声,坐姿整齐,讨厌所谓“不守规矩”、“捣蛋”的学生。
  2.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讨交流少。教什么、怎样教和整个教学过程都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甚至连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应该怎样回答,都要和教师预先设定的一模一样,一有超过和突破,就立刻把他拉回预定的轨道。一句话,不许越雷池半步。
  3.强调求同思维,限制求异思维。
  由于教学水平有限,或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一些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潜在的创造性因素“置之不现”。“照我的葫芦画你的瓢”,“这道题就这样答,不能更改”,哪怕学生有胜过老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鼓励,把教参作为标准答案,无形中扑灭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火焰,使本可以让学生越学越聪明的数学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和机械。
  二
  毋庸置疑,我们的数学教学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护并指导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前提。
  (1)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我们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见到小学生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懂得4 4 4 4可以改写成4×4,当教师提出5 5 5 3怎么办时,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写出6×3,这就是创造性。我们应该使学生从小树立创造的自信心,燃起创新的火苗,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创新潜能的舞台。
  (2)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们一定要及时鼓励,绝不能漠然视之,吝啬褒奖。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采用的简捷算法,提出的新颖思路,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色,用满腔的热情,赞扬的语气,采用不同的形式予以鼓励。通过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创新的热情。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是看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也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和抹杀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小心呵护他们的创新萌芽。
  2.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1)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践证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时,行为是动机是自愿的,行为过程是自由的,行为的结果是独创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2)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争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有位学生提出了“一页信纸是不是长方体”的疑问,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畅所欲言,思维相互碰撞,发挥了他们潜在的创造才能。
  (3)让学生共享他人的创造成果。
  欣赏别人的创造成果,可以刺激学生产生新的设想。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共享”他人的创造成果,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如学习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3 3 2 3 2 3。通过审题,思维比较灵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很快想出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3×4 2 2=16;3×4 2×2=16;2×6 1×4=16。这时我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还未等分析完,有的学生受第三种方法的启发,又想出了另外的解法:3×6-1×2=16;4×4=16。这正是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共享他人创造的“产品”时,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所以才创造出更新的“产品”。
  3.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独创、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它是一节发明创造所必需的。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强化思维训练,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反映了创造性的思维的“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我们应彻底改变那种给每道题都事先人为确定一个“标准答案”的做法,代之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唯书唯上的观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趋向创新。
  (2)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小学数学中用得较多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人类发现真理、认识客观世界,探索求知领域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应有目的地、正确地进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训练。
  (3)重视直觉思维的训练。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简缩式的思维,它具有跳跃性、试探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它不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加强直觉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其他文献
目的:对矽肺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矽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矽肺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识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去认识汉
摘 要: “尝试教学法”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作者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谈谈浅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尝试教学法 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尝试教学法”得以普遍推广。通过多年来的尝试和运用,我认为它很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的做法和体会谈谈浅见。  一、先练后学
目的探讨漯河市妇女近3年HPV亚型感染特征及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妇产科门诊参加宫颈HPV分型检测的18 994例女性患者,分析感染情况及3年来感染趋势。
摘 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究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的教学策略,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
1.指导感情诵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等于一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课堂氛围生动有趣。
摘 要: 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读透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最后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  关键词: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途径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些手段虽然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但
现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推行,新课程的理念也逐渐成为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并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有效教学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课堂”都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那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寻求高效的教学呢?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
摘 要: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语文阅读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对话教学。但是对对话理念的认识不足,对话主体混乱,环境缺失,方式失当,目的短浅等现象,使阅读教学中存在大量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对话。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呼唤有效对话,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营造平等的对话空间,关注“隐性对话”,重视精神成长。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有效对话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