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传统文化中教书育人的正能量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ylorgil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菜根谭》,能够让我们从中得到许多的关于教书育人方面的启迪。首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在言行方面要以身作则。其次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师在进行批评教师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菜根谭;教书育人;师德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明代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一书,属禅宗语录,以其精妙的哲理享誉海内外。其中蕴藏着对于教师修身养性、教书育人方面的巨大力量。我结合书中的一些启示,谈一谈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方面的一点看法。
  一、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如何教书育人。“心无物欲,坐有琴书。宠辱偕忘;专心致读”。这是《菜根谭》对读书人形象的刻画。但随着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物价快速的上涨,少数教师产生了严重的利益主义倾向。有的向家长索要红包、礼品;有的在课上故意不讲该讲的知识点,而是留到辅导班等。这都是因为教师把物质需求看得过重,抵挡不了物欲的诱惑。《菜根谭》中说到“处逆比于下,心怠思于上。富者多忧,贵者多险”。当我们心理不平衡的时候,应该来点阿Q精神,及时调整自己,这样才不会走入误区。《菜根谭》中还说到“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要树立高尚的师德,我们必须要有一份淡泊恒久的操守,把名利看淡。“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要想做一个好教师,必须守本分,讲良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教育好他们。
  (二)在言行方面要以身作则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这说明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信服。“养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苗矣。”这提醒我们,教师要告诫学生,生活上应量力而行、不搞攀比。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均十分重视身教的作用,认为身教胜于言教。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张伯苓有一次教育学生不能抽烟,学生反问:难受您抽烟就不损害健康吗?张伯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即戒烟,从此他的学生再也没有抽过烟。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而现在很多教师只在课堂中讲得一套又一套,自己做的却不尽人意。有的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失奉献精神,为酬付劳;有的不安心本职工作,对教学敷衍了事,心系他处。试想这样的教师怎么能为人师何表、教育好
  学生?
  二、教育教学方法
  (一)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
  现在有很多教师不爱学生,不把学生当人看。有的不与学生沟通,师生感情淡薄;有的亲疏倾向明显,爱富嫌贫,爱成绩好的厌恶成绩差的;有的动辄体罚学生,谩骂、挖苦、羞辱学生。这首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没有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位置。其次在于很多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菜根谭》中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差生的教育有很多精妙的语句。其中的应务篇对于批评理论的论述,例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人格与尊严等理论与现代教育心理学批评理论存在着很大的相同之处。例如“责勿太严,教勿太高”“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有时需“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若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这提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应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要全方面的了解他,用春风化雨的力量与他进行沟通,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只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教师的专业才能成长,教育质量才能提高。
  (二)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由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这几句话对于教师的教学有很有的启发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生成,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能力,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与任务,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挖掘其潜能。教师应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结论
  《菜根谭》是一部教师修身养性的宝典,其中还有其他很多关于教师正心、修身、养性、育人的学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向《菜根谭》学习智慧,汲取正能量,我们一定树立正确的教育信仰,守住底线、善待工作、善待学生,享受充满诗意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蔡欣.传道授业解惑——浅谈教书育人中的师德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08(B08).
  [2]康永娟.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J].大观周刊,2012(16).
  [3]马文君.国学文化对新时期民族精神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国学读本《菜根谭》为例[J].文教资料,2012(8).
  [4]齐小军,尹贵斌,马少霞.《菜根谭》中廉洁社会生活方式思想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一曲信天游,在尘土飞扬中响彻天际。城市与乡村,繁华与安然,喜与悲,苦与乐。《人生》的故事,令人痛惜、感慨,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为了走出农村不惜背弃善良淳朴的爱人,最后却一无所有地回归故乡,哭泣着亲吻生养他的黄土——这似乎是故事的结局,却令人浮想不已。这是一段人生的缩影、一个人群的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奋力呐喊想要唤醒的东西,在数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拥有了吗?  【关键词】人生;选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政策的实行,毫无疑问,更会为外出务工风潮推波助澜,留守儿童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将会对教育带来更大的冲击和挑战。爱心点化,铁树开花,本文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进行简要评价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成长;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欣赏教育之父”周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肺腑之言是:“花越赞越美,刺越挑越多。”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那个又聋又哑、自卑自怨
【摘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写读后感,但是总感觉学生在对于书本内容的介绍方面不会运用叙述性的语言,仅停留在复述文中的部分情节。因此,对《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认识到,课文不仅是一份阅读的材料,更是一份指导写作的材料。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顺利掌握读后感的写作要领,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由分析阅读教学转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写作;读后感;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本文对中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常常不去读、不想读、不会读、不好读,也读不好。久而久之,阅读能力逐渐丧失。探究中职学生阅读能
【摘要】“交流平台”承载的知识体系,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是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重视“交流平台”的有效教学,让教材中的“小模块”,发挥“大作用”,有着现实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五年级;“交流平台”;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自五年级上册起,将原来的“语文园地”分成了两大板块——“口语交际·习作”与
【摘要】关注热爱生命,感受体验生命是人文思想的重要方面。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重视与运行生命体验式写作教学应该是素质教育深入的抓手。本文就生命体验、生命体验式作文与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生命体验;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健康人格、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已经遍地开花且深入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力求语文的工具性
【摘要】转变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智能技能和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转变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进行了如下的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语文实践,解决语文问题,进而掌握语
【摘要】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慢、差、费的现象,这和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结论化”倾向有直接关系。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借鉴黄厚江老师共生写作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以及对作文教学中经验同享的重要性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经验共享;共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写作作为运用语言文
【摘要】本文试图从祭礼时间、祭礼地点、祭礼成员与祭礼仪式四个方面来比较郑、陈、鲁三国的祭礼共同点及差异,从而来了解到庶民的祭礼是如何向公式的祭礼变迁的,并从中了解到古代祭礼的一些普遍特点。  【关键词】《诗经》;《论语》;祭礼特点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一、祭礼时间逐渐确定  所谓的“祭礼”,指的就是古代祭祀或祭奠的仪式。从古代的这些祭礼中,我们可以对比出当时不同地区的民俗风
【摘要】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必然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渠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必须从低年级抓起。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两点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互动的交际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口语交际的切入点。  【关键词】互动情景;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