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棵红枣树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莘县南阳,是我的故乡。离开那里已五十多年了。儿时的记忆多错乱纷杂,唯老家庭院中那棵枣树,在记忆之中清晰可见,犹如张开双臂可抱住它那粗大且又粗糙的树干,伸手即可摘下它那压满枝头的一个个甜酸的果实。想一想,葱茏繁茂;又想一想,馋涎欲滴;再想一想,仿佛它就在眼前。红枣树就这样在心里陪伴了我五十年。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奶奶、父母、兄长和我一起离开了家乡。临行前,高大的红枣树,尚碧叶繁茂,红枣满枝,一串串像后来在南方见到的荔枝,红红地挂在那里。它虽然没有临行前的叮咛,没有对我人生的企盼,被风一吹,仿佛是最好、也是最后的致意。那时尚小,不知老辈们把我带到哪里,可我却朦胧地知道,要去很远的地方。出门前我用力地看了看朝夕相伴、给我无限童趣的红枣树,心里说:“伙计,等我回来。”
  记忆中,红枣树非常高大,因为它高过了房顶。坐在平坦略带滚水的房顶上,就可以摘枣吃,那是多么惬意!红枣树根植于堂屋正门东侧,大约离房根一丈多远吧。它的主干粗壮,根部一米以上有着粗糙的树皮,有的地方呈鱼鳞状,里面的皮略呈红色,是浓于粉红、肉红色的那种红,与长白山的美人松有些相似,看上去很舒坦。根部向上一米左右,类似鱼鳞的老皮已经剥落,可能是拴羊、亦或是我用手拉着它绕圈的缘故。树干略向房子方向倾斜,还偏于东北方,是不是预示我一生生活的地方,我不得知。它的树冠团团的,其中有一枝远远的逸出,几乎到了房顶的中间,那样的距离是很远的。树枝上有刺,很尖利,扎到手上会冒出殷红的血。夏天,树下一片阴凉,坐在窗前的小凳上,春天可以看到白色的花,秋天可以看到由青变红的果,冬天可以看到满枝的雪。春夏秋冬,红枣树那高大的身躯呵护着我,它何尝不像一位高大的山东大汉呢?红枣树,你的高大,是我儿时的向往,像你那样高大是我的企盼。
  记忆中,红枣树上的枣特别甘美。听父亲说,这是一棵特殊的红枣树,因为它结的枣略长于其他枣,更特殊的是枣肉比其他树上的枣甜,可枣核周边的肉是酸的,叫酸核枣。吃过枣后把核含在嘴里,酸味很久不去,即便狠狠地吮它,亦是如此,好像那酸味是永恒的。即便把枣核吐去,那甜酸仍满口皆是,甚至于饭前吃几颗枣,连吃饭都没了胃口。那是在留恋着那种酸甜的味道。枣挂在树上,密密的,隐于叶子中间。它由小到大、由青绿到红。从枣核还是软的时候,我就品尝它。开始,没啥甜味,但很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脆,也越来越甜,枣核周边的酸味也越来越浓。这可能是它的成长过程吧!晚秋的时候,开始采摘,叫打枣。父亲拿一根竹竿,站在地上,向有枣的树枝一竿一竿地打去,红枣便一颗一颗地落在地上,我便一颗颗地拣到母亲拿着的筐里,拣满一筐再来一筐。这时房顶的树枝上,枣已所剩无几,那是被馋嘴的我把它当战利品摘走了的结果。父母不在意,好像没看见似的,就把剩下的留在树上。我很高兴,因为又延长了摘枣的时间。红枣那种甜酸,又何尝不像人生一样有酸甜苦辣?在离开家乡的五十年里,经过艰难困苦之时,我常常想到家乡的红枣,有了酸甜苦辣才是圆满的人生,才是有滋有味的人生。红枣,好像是给了我一个人生的坐标。
  记忆,红枣树挥之不去;记忆,红枣树给我故乡最浓厚的印象;记忆,红枣树给故乡添光添彩;记忆,红枣树是故乡人和事的浓缩……
  我爱故乡莘县南阳,更爱故乡的那棵红枣树。
其他文献
在柳河县时家店乡长兴村,吃过晚饭就有许多村民走进村里的“农家书屋”,从书架上取下自己喜爱的书籍,静静地看起来,临走的时候,还要借书回家,在书屋不开放的时间可以读一读。一位村民举着手里的《实用养猪技术》说:“这本书太好了,尤其是养猪时遇到的疾病防疫问题,在这上面一查就能解决。现在我养猪的规模扩大了,收益也增加了。”喜欢农家书屋的农民把书屋亲切称为“文化粮仓”,既能“富口袋”,也能“富脑袋”。  而在
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立业村由青年农民自己组织的青年农民邓小平理论“四自”(自找对象、自选内容、自定时间、自择方法)学习小组,2003年成立以来,坚持学理论、学科技,共同创业致富。2009年,学习小组最初的8名成员人均收入3.8万元,2010年达到4.1万元。目前全村4个学习小组65名成员,家庭总收入214.5万元。“四自”小组成为致富冒尖户、创业排头兵,立业村也成了乡里的致富冒尖村。  立业村是
大野荒荒,戍旅长长。清顺治十五年(1658),从春至夏,方拱乾及其家眷数十人一直都在兵役的押解下行走于流放东北的遣戌路上。农历闰三月初三从北京出发,七月十一日到达成地宁古塔,整整
结合平时的运行经验,对电气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变压器故障类型和故障部位.
中国文学典籍英译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东学西渐,而系统地将文学典籍英译并西传的最早时期是19世纪。本文通过梳理此阶段传教士、外交官、汉学家翻译中国文学典籍的历程,揭示他
建立了竹叶中总多酚含量的F olin-Ciocalteu比色测定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对竹叶中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比色条件,包括检测波长、碳酸钠溶液用量、Folin-Ciocalteu试剂用量
结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运行维护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叙述了远动规约测试和故障分析系统的构成、功能与特点,以及在日常生产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