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引导教育作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是“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理论的创始人。陶行知教育思想以“生活”为核心,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通过开放式、生活化的全新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生活运用能力,将知识教育转变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教育。其思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将简要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初中政治教学的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初中政治教育工作者明确工作方向,提升课程教学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测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21)38-0065-02
  引 言
  与传统教育思想相比,陶行知教育思想更能凸显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使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对内容相对枯燥的初中政治课程而言,积极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不仅能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生活事物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一、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解读
  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核心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基本含义:首先是教育与生活相伴而生,即任何知识都源于人类对日常生活的总结和探索,可以说有生活就有教育,同时,任何知识终将服务和作用于日常生活,也可以说教育改变了生活;其次是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即什么样的生活决定什么样的教育,教育会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只有依附于生活的教育才具有价值和意义;最后是教育是终身行为,由于生活和教育具有紧密的关系,只要生活在发展,教育就会持续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提及的“教育”是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生活即教育”并不是说“生活可以代替教育”,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
  “社会即学校”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学校教育应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即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符合社会的发展情势和需求,应能对社会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另一层是扩大教育的范畴,实现学校和社会的统一发展,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完整的、庞大的教育体系,从教育人群、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形式等角度,扩大教育的内容与范围,推动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意识的渗透。
  “教学做合一”的主要含义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学”“做”并不是三种相互独立的行为,而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做”即“实践”,是知识学习与传播的核心与基础,教师和学生都要在“做”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初中政治教学应紧密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制订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引导学生从真实生活事例中感悟、理解和体验课程内容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同时,利用课后作业、社会调查、生活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言行,服务生活,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念。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教育回归生活、增进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1]
  二、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初中政治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课堂语言人性化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能够让教师的语言更加生活化、生动化、趣味化,不仅可以营造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因课程内容枯燥给学生带来的厌烦情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还可以将复杂的课程知识简单化,使学生更易于学习和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以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家的意味”的教学为例。在导课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以下几句话:“我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那个挂蓝色窗帘的房子就是我家”“班级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上述三句话中“家”字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家的意味”的探索兴趣。短暂的讨论过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回家过年”“陪伴父母”“教育子女”等生活经历,运用亲切、随和、温馨的语气,将自己对“家”的理解娓娓道来。一方面,教师利用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学习和体会课程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生活化、人性化的语言,快速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其对课程核心思想进行思考与体会,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指导,初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广泛引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元素或经历,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核心,将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创设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理论知识与形象化生活事物有效对应,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实现自身修养的提升。
  以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中“增强生命的韧性”一框为例。在导课环节,教师可以邀请1~2名学生站到教室的一端,先以正常的方式由一端走到另一端,然后抬起一只脚,用另一只脚跳回起点。当学生完成上述任务时,教师上前询问学生:“用一条腿走路什么感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累!”此时,教师继续问道:“如果你出生就只有一条腿,你会选择刚才的方式走路还是选择坐轮椅?”学生思考后会说:“坐轮椅。”教师继续说道:“坐轮椅必然是最舒适的选择,能够为不幸的人提供便利,但生活中总有人并不愿向生活、向生命低头,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奥运冠军梁贵华的传奇人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单腿骑士”梁贵华的视频片段,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单腿跳”为学生创设“人生挫折”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对“面对人生挫折如何选择”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然后通过视频的形式引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从视听层面向学生展示出梁贵华不向生活低头、主动把握人生的优秀品质,从而引发学生对“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深入思考,帮助其树立“不畏挫折”“珍视生命”的人生观念。
  (三)教学内容丰富化
  基于“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的指导,初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点的基础上,从社会角度出发,积极引入多元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运用知识的机会,从而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同时,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三个层面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进行有效培养。第一个层面,让学生体会互联网对生活和学习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自由发言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便利。学生会说出“线上学习”“网上查资料”“视频聊天”等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日常生活经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进学生对“互联网优势”的理解。第二个层面,让学生意识到互联网的危害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互联网的危害,受认知能力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往往只能提出“打游戏耽误学习”“容易被骗”等肤浅的危害。此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向学生讲述“不良文化”“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学生平时难以认识到的互联网危害,从而加深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第三个层面,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能力。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热点话题,让学生观看网友对话题的评论,结合评论内容,告诉学生不要盲目跟从网络舆论趋势,要时刻坚持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辨别能力。
  上述教学设计,与传统初中政治课程相比,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更加丰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与探索空间,还将社会热点新闻、经典案例、潮流媒体等学生感兴趣但很少接触的信息及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中,显著提高了初中政治教育的覆盖性和社会性,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内化与实践。
  (四)教学活动体验化
  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开展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体验性,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做”上,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为核心,对教学活动进行大胆优化与创新。
  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中“服务社会”一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任务,如“调查所在区域内的社会福利性单位”“调查所住社区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数量”“每个月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并做活动记录”“收集相关数据或信息,分析当代学生不愿参与公益活动的原因”等。在上述活动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还能够在合作探究、深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切实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提升学习效率[2]
  结 语
  综上所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因素。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确保语言更加人性化、教学情境更加生活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教学活动更加体验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教学知识,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佳玉.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思想政治课改革中的价值体现[J].新西部,2020(05):154,161.
  [2]周宇.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汉字文化,2019(22):160-161.
  作者简介:龔伟(1970.1—),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性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不能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引领,以数学育人支点为切入点,真正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关键词:育人支点;核心素养;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73-02  引 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
摘 要:高中物理知识较之初中物理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总会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构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物理;深度学习;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 要: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是衡量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文章从大观念视角入手,通过单元整体设计、语篇结构解读、语言情境创设、趣味活动设计、深度学习、文化意识聚焦六大维度,切实探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观念;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面对不同性格与年龄的学生,教师开展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论述了分层教学的相关概念、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价值、小学高年级
摘 要:要想实现学科育人成就,教师需要找到教学的“支点”。有了支点,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自然、合理、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文章着重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渗透育人支点的“系统性教学”的具体策略。教师应立足育人支点,在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中逐渐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  关键词:育人支点;单元教学;课时设计;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2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首次提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问学课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问学课堂基于学生的“问”,把问与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问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由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教师应探索问的艺术,掌握导的关键,拥有学的品质,将课堂变学堂,实现师生共成长、教育远流长。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积极情感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要求教师挖掘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通过“智慧生物实验室”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了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生物技术课程。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普及,现阶段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和整理英语错题。通过错题的积累和整理,学生能认识到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需求、英语学习内容等收集错题、积累错题、分析错题、解答错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错题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错题整理的意义,培养学生
摘 要: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孤立、机械和被动的浅层学习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阶思维视角下的课堂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将知识联系起来,发散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应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应用性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拓展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用问题激发问题,培养学生
摘 要:英语作文在英语考试卷中的分值占比较大,且是最容易得分或失分的地方。英语基础良好的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存在优势,他们可以利用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的素材;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英语作文缺乏语言逻辑而失掉较多的分数。本文通过阐述英语写作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分析了高中生在英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然后结合实际教学对如何提高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写作;高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