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妥协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型知识分子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要是方方一直关注的,在她的笔下,通常这类女性独立坚强,对生活、理想和爱情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界定。在近乎偏执的自爱和完美主义的理想中对现实无望、对男性失望、对情爱绝望,方方在《船的沉没》、《随意表白》等小说中对爱情价值论进行过探讨,借智慧型优秀女人的情爱经历宣判着现世人生情爱的消失与死亡。而《树树皆秋色》一文中,方方再一次质疑了爱情存在的可能,并且通过对知识女性情感命运的担忧表达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对女性独立意识的不尊重的愤慨和浅薄理解的无奈。
  《树树皆秋色》中的大学教授女博士华蓉,是现代社会典型知识分子女性,她卓有成就,是一个智慧型的优秀女性。华蓉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又出身于良好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家庭。在她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求学读书是唯一的主题。
  书本给了她身心俱雅的气质,但是常年累月的书卷生活,单调乏味的专业学习侵蚀了她年轻的心,追求过她的男人不是太委琐就是太自大,男人把感情当作进攻和防守的游戏态度让她失去了爱情的渴望和恋爱的激情。独身走过四十年的等待的心平静、单调,厌倦情感。基于感情世界的空白、矜持保守的被动态度,于是注定了等待被追求的命运,她的潜意识中清楚地明白在感情上作为女性应该掌握的尺度和分寸,即在情感的天地中男性占主动,女性被动;男性主导,女性从属。
  失望后的事实是,华蓉将屋后的那一片天地赋予的情感意义,即窗口的山是假想的“丈夫”,山后的湖水是假想的“情人”,而她自己则是跟植于山上的“树”,她被她的湖光山色滋润着保护着,她被她臆想的情人和丈夫关怀着。这一切却又无疑表明中年女性华蓉的情感寄托和心灵安慰只有投射在具体的事物中才能使她的内心得到安定,这种表现也是她对男性潜意识的渴望心态的浮现。
  大龄高学历女性的独语式的爱情发展到极致,即是依靠一根电话线和一个仅知道名字的男人谈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恋爱。华蓉和“老五”的联系是通过声音建立的,一个焕发着青春气息的“老五”带来的是整个男性世界,在“老五”的调动下,华蓉刻意压抑的性别意识、身体欲望开始显现。
  在我看来,“老五”更象是一个符号、一个指称,他不单单是一个具体的男人,更代表的是整个男性世界和男权社会。“老五”在与华蓉交往的过程中,每一个程序的发生发展都在他的掌控下进行。此时,作家赋予“老五”一种隐形人的身份以及全知全能操控女性情绪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作家想要表达的观点:即任何事态发展的操纵事实上就是“老五”所代表的父权社会对女性情感、命运的操纵。对华蓉来说可悲的是,这种操纵又是无比残酷地建立在现实的物质利益基础之上,而不是女性渴望的爱情的名义之上。“老五”作为男性的身份和若即若离的姿态在不知不觉中让华蓉迷炫。如果说“老五”是有诚意的情感投入,恐怕华蓉女性意识的苏醒会让她回归到大众的世俗生活中去,投入到幻想了多年的爱与被爱的理想中,但当这一切成为一个骗局时,被伤害了的华蓉深刻了解到现代社会没有理想的爱情,男女交往只是物质、利益交换的结果。
  于是华蓉更丧失了对爱情的仅有的一丁点幻想。
  与华蓉相映照的则是她的大学同学和同事梅芜,梅芜也是受到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但是她与华蓉在生活态度和生活追求上又有着决裂。这种的不同在于,梅芜的骨子里是严格按照现实逻辑生活的,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是不可动摇的现实主义者。梅芜的高雅姿态也只不过是演绎着男性对女性审美观照而已,是在极力向男性世界显示自己的性别特征,刻意突出自己的性别身份,突出一个“女”字。她的所有生活哲学是依附于男性的,也是以男性的要求为目的的,她的美貌、学识甚至性格都是在追求达到能满足这个男权社会的需要而做的。
  华蓉悲剧的问题根源在于,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性别需求是无法抹杀的。性别是一个人很难突破的身份特征,很少有人能超越性别而生活或为人处事。华蓉尽管是博士是教授,但是她首先是一个女人,在这个高喊着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但实际上却不尽如人意的社会,能得到社会承认的第一标签则是她的女性身份,可也恰恰是让她不耻不屑的女性身份。可悲的是她没有能够认请这一点,一直压抑女性自身的情感需求,内心却渴望洒脱得像男人一样生活。
  同为知识分子女性,华蓉在內心坚守理想,梅芜则做着向现实妥协的姿态。其实,华蓉和梅芜是一体两面,她们互相映照。
  最终当华蓉从这段离奇的感情中逃离出来,她只能重新把自己融入臆想的“山水”中,华蓉此时的心态是疲惫无奈,“回到家,华蓉推窗透气,一面山都在眼前,树树都舒展着秋色,这秋色染透了华蓉的心。”她最初以树喻己,此时经历了感情波折的她的内心正是“树树皆秋色“的写照。华蓉看似自由自主的,但实际这类知识女性的情感、命运仍然隶属于社会、男性,正如树木的生长凋零一样,不能自己随意改变,最终还是要受制于四季风景的变化。
  这类知识分子女性的悲剧在于她们痴迷虚幻的理想爱情,总想在现实中寻找到理想之梦。爱情的悲剧性冲突在于物质和精神的永恒冲突,爱情的纯粹精神性一旦落实到现实的层面就矛盾重重,而这矛盾冲突具有不可调和性。更多的时候女性追求爱情,而男性贪恋世俗。当局的女性却又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世俗中,对理想爱情与现实物质冲突的书写,是方方对女性依赖世俗的状态的哀叹。世俗引领女性沉沦,而理想的使命在于救赎。世俗的女性们在这场争夺战中甘心接受世俗法理的统治而不知觉醒。可是开始觉醒的女性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是坚守还是妥协?妥协却没有能力面对内心的指责,而此时的坚守,却更象一个人的战争,注定孤独的主题,以及飞蛾扑火的结局。
其他文献
摘 要: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世人赞美她的才情,也羡慕她与赵明诚的美满爱情。但真的如此吗?通过她的词作我们可以看到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她的词中尽是缠绵相思之“愁”,但经历了幽怨曲折的情感变化,后期词表现爱情的忧患感和失落之“愁”,语意幽咽。  关键词:李清照 赵明诚 爱情 愁   最为人们耳熟能详是李清照赵与李完美和谐的婚姻,他们对金石书画的公同爱好,他们踏雪赌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和反映。它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计算、解题、证明的依据。数学概念是数
期刊
环节一:故事引入,导入新课  Flash动画“青青草原上的体检”故事引入:智羊羊免费为羊村的朋友体检。第一位村长(体检结果:糖尿病、老花眼),第二位美羊羊(体检结果:红眼病),第三位沸羊羊(体检结果:健康),第四位懒羊羊(体检结果:坏血病)......灰太狼趁大家都在体检的时候抓走了美羊羊,大家预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吸引学生兴趣。罗列出一些常见的病“糖尿病、
期刊
摘 要:2015年全国课标Ⅰ卷的作文命题继续遵守“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一方面继续积极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另一方面又有着明显的创新之举,即用书信这种实用性较强文体写作新材料作文,因此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关键词:课标Ⅰ卷 作文命题 启示  201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尘埃落定,备受关注的各地作文命题自然主动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总体说来,2015年全国课标
期刊
摘 要:激励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的环节和活动。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而又认真地完成小学学习任务;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动力保证,是实现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管理手段之一。  关键词:教学管理;动力保证;快乐成长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的环节和活动。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而
期刊
东尼博赞所写的《思维导图》是一种良好的思维记忆工具,它能很好的拓展发散思维,展示思维的立体化过程,让知识在符号、颜色、线条的衬托下变得生动有趣。我从接手文科班起就尝试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一、为什么用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学科特点和学情原因:  (一)高中政治学科有这样两大特点:  1.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时政特点。  高中政治课本的设置上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模块。即思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每一册教科书里都安排了一单元的文言文课文供学生阅读和学习,这就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但是得分仍旧不高,就在于迁移能力差,翻译方法没有掌握,我想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那就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注重
期刊
摘 要:花蕾的绽放需要灿烂的阳光,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关爱。尤其是那些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学困生,本身已背负着自卑和迷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理解、尊重、关爱、赏识。一句安慰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业本上一句恰到好处的表扬,会让他们觉得这是老师给予他们的莫大荣誉,犹如得到温暖的阳光。有了这颗爱心,朵朵花蕾都会在爱的阳光下绽放。  关键词:理解 尊重 关爱 鼓励 赏识 安慰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
期刊
想象力就是创造力,创造力就是竞争力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事物。构建文章,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想象力。学生写不出作文,不是因为词少,而是没有想象。  在实际作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作文教学为例谈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状物写景:启发观察,打破“定势思维”的想
期刊
摘 要:古诗文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重视古诗文经典,回归经典文学,势在必行。然而冷静思考,就自身出发,会得到新的认识,产生新的疑惑: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基于现在的课程,古诗文经典该如何挖掘?在实践层面上,能否将“群文阅读”和古诗文经典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使其富有可学性?  关键词:古诗文经典 群文阅读 操作策略  一、缘起  自“群文阅读”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开始,语文界名人名师相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