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见(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m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洁
  皮埃尔,偶尔从黑暗中吸取感性,
  冬日蚕丝被下,他的手由凉慢慢变暖。
  一个人,一个星系躺在卧室里。
  一本书,摊开在餐桌发酸的奶渍上。
  灯早就关了,即使尚未完工的事物,
  都已废止,鱼儿,仍在某处游泳。
  那年仲夏,你真陪他在微烫的湖水中
  折腾过许久,湖岸上,立着一块
  粗糙松木牌子“禁止游泳”。
  屏住呼吸,皮埃尔记得你棕兔的眼睛,
  但忘记了你的名字:茱斯蒂娜?
  茱莉埃特?被子里,孤独的双行星,
  一粒粒硌人小黑洞,藤蔓疯长;
  浸湿一切的,物质的栗子花气味,
  依然年轻时一样,深深激励着他,
  让其尾椎,如同旋转的磁针,蜂鸣……
  他远非这本书、这星系的作者,
  湖水的沉船,也早被你带往别处。
  这个湖区,究竟在何处?远方
  星流磁暴里偷窥的,可是一个僧侣?
  此刻,他起皱的手(和虚无对抗、
  与无名嬉戏的恶魔)挖掘着心口的位置。
  如你所见
  跳来跳去,碎碎念,飞刀斩。
  如此神经质迷踪语风,
  不知除事实层面还有啥统一性。
  今年第一次见出秋意的一日,
  和朋友聊天,感到每个有见识的
  话语系统,都在基座,矗立
  墓碑状花岗岩。我们,事实上
  相互敬烟,珍惜薄荷味烟雾
  开在嘴角上不规则变幻的花瓣,
  如气流分叉在漩涡两边,
  但没人,愿意在墓碑上刻写
  一句腐儒的话,像此刻我想的:
  物质和精神一样孤单过。如你所见。
  摩天轮
  1
  这么大一个外廓溜圆的家伙!
  从圆中心伸出,钢铁的巨型手臂,
  指端小玻璃房子,房子里
  伸手抓扶手的芝麻小人……
  缓慢、匀速地旋转,切实地
  改变了平直的物事。从地面
  升向云端,小山山麓,渐渐沉至
  脚下的树丛,山后小湖泊:
  一截亮線,苦杏仁状眯缝眼,
  半睁眼,圆眼·一迎着芝麻的
  看,转着头颅看,仿佛那
  空间自有魔术:这匍匐于地时
  看不见的各色事物,从内部,
  从某种幽深之处,自动缓缓翻出。
  2
  几岁的时候,我住在山里,
  没听说过,也不知道世界上有
  “摩天轮”这样的事物,
  但空间,并不会因此不给我的
  奔跑,上演别样的大型魔术,
  譬如,与小伙伴捉迷藏,
  随处,就可缩进嫩绿豆英里;
  或者跑累了,就在山坡上
  树旁躺下,数数圆阔的穹顶下
  奔跑的云朵:羊群、狮阵,
  一头白麒麟慢慢地变成两三朵
  蘑菇……黄昏星星挂上来的
  时候,一架硕大无朋的圆形水车,
  天际旋转着,送来水流的磋跎。
  3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摩天轮,
  不仅仅出现在游乐场或童年画面。
  就在面庞上两个清凉瞳眸里,
  各有一个摩天轮,正寂静地旋转。
  沁色的特殊物质的圆……尤其
  当我们熟睡时,它仍在不懈地转。
  雏菊雨后的模样细细模仿它,
  无论是盛世光照中,还是黑暗里,
  传送来的图像都不依赖“看”。
  它依赖的,或许,是时空断裂处
  礼花绽放的光源:推动太阳
  和其他星辰。今天你是翠皮青蛙,
  明天,星际窗口密实的暗物质
  云团,风凉爽,迎向那一张张脸。
  失败
  一个事实,以及事实背后因缘的
  运作(甚至只能有一种解释),
  二者之间,你,究竟相信哪一个?
  曾是孩童,父亲的暴怒下瑟瑟发抖,
  但冬天,我相信开花的石头。
  你说说,这两个形象,究竟哪个才是我?
  事实,在不同人眼中分量不同,
  同一时刻,我可能是两个甚至更多个我,
  但黑夜,地面总有镜子,闪烁辉映
  流火的银河。写诗这件事,有人强调
  它朴素的、向众人鞠躬的一面;
  有人则说:真是神秘之物啊,如镜中淬火。
  想想,仔细想想,再告诉我:你
  究竟更喜欢哪个说法?朴素可赢取更多人
  信任;神秘,真会神秘地少犯错误。
  但野蛮的、对诗吐口水的时代要除外。
  常识每每破碎于暴力之海时,
  诗艺,有点奇怪地必须小灯塔那样突出。
  阅读
  韵律,来不及保护他的身躯
  年纪越大,越多喜欢奥登一点。
  对这个时代来说,他的
  自我较劲有种微妙、闪烁的庄严,
  混合着看似优越的谦逊感。
  他的爱确实是充沛的,
  如其坚硬、沟壑清晰的面容。
  你知道,我的余生不足以
  真正与死者平等对话,
  或者从身边发掘一条新基石;
  也不够再次重塑晨曦弯腰的
  体验,混合玫瑰与冰碴的
  燃烧,在宁静的狂喜和理性
  之间。但可以,看见一尾银鱼
  跃出河水,并伸手触摸到
  语言天际线,那一抹黛青的山峦。
  朴素
  朴素,或许有粗细多种。
  有人就是不同意。上周,单位头头
  问大家暑期往何处避暑为宜,
  本来,资粮就相当有限了,
  却有少壮派,从ipad上将头抬起:
  花果山吧,要不,整莽点,去埃及!
  校车,频繁穿行两校区之间,
  沿途拾遗:榕树常绿,气根壮;紫薇
  与紫荆,树形差异大,花期,
  却几乎不分次第……
  好一个怪论:魏晋比现在朴素,
  如果民风醇厚,好诗,将写在上游。
  考试诗
  人生百年,如此多美丽、惊奇。
  时间不够用啊!古人有个
  让人心碎的比喻:白驹过隙。而我是
  黑的?至少有一部分黯哑而黑?
  至少有时候,我的身躯
  被强光照着,投出一圈悲伤与黑?
  所以,我猜想那缝隙是白的。
  神秘的,缝隙。更神秘的,洁白。
  今天,在柳林校区监考,天下着雪雨。
  大一的会计学。人生收支帐目里,
  有无赤字可以计算?卷面上字迹
  是黑的;临近交卷,几位美眉想要作弊……
  微笑着制止。我想,微笑可能是
  白色的,甚至是闪色?应请人世间
  无形的波纹原谅:即使最弱的,也会为
  小鼓捣装个高音喇叭?时光的
  蚕豆苗上,我见过这翠绿、神秘的喇叭……
  现在,我们应答,唇吻大胆而美丽。
其他文献
“读写结合”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大趋势。“读”即对文本的研读,“写”即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他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尤为重要。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教学实践中,“读”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诗歌教学课堂往往书声琅琅,读中理解,读中品味
有一句广告语说:“人靠衣妆,美靠靓妆”,我要说考场作文得高分要靠精彩语言妆。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考场作文的语言靓起来呢?其实,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就是使语言靓起来的一条途径。因此,我们在考场作文时,要有意识的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打造语言形象美  比喻,最大的好处是使语言具有形象性,使读者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对所写的人或物有一个鲜明生动的印象,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以“潇洒”为话
文言文往往只着重于字词串讲,句句翻译,而不去正确把握文章文意,分析文章内容,更谈不上评价和鉴赏。根据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和《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语文)》的要求,广大师生对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越来越明确,本文仅从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出发,简谈一下《孔雀东南飞》对写作的几点借鉴。  一、学习珠玉之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品味着这“珠
一、营造民主氛围,进入文本情感世界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几乎成为学生的“保姆”,课堂的每个环节几乎都由教师包办替代。学生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发挥。实施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理念,要求教师要大胆放手,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驰骋想象,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探究知识的生命诉求,展现生命的对话,使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借生日》一文,笔
现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通过对这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诗歌进行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在对现代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投入,并具备活跃的情感,否则就只能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而缺乏美感的体验。进行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在它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文本作为它的重要载体,在实现教学目标上具
作为中国动画专业的一流高校,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自2016年起,为纪念美术片导演阿达(原名徐景达,代表作有《三个和尚》),创立了阿达实验班。阿达实验班是动画学院重点培养的班级,学院每年从招收的本科学生中进行专业筛选,优中择优。筛选标准很严格,从专业成绩到性格、爱好、知识面等综合素质都有要求,最后从当年招收的100名学生里挑选出15~16名学生,进入阿达实验班,集中最优师资进行重点培养。北京电影学院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使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如何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教师的教学艺术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气氛。  一、采用充满殷切期待的
近几年,一些学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等大型作文活动中大放光芒。这让许多上了年纪的文学爱好者,多年耕耘在教育园地上的老先生们,甚至历经摸爬滚打而终于蜚声四海的作家专家们赞叹不已,发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文章惊天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诸如此类的唏嘘感叹。值得欣喜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和全国上亿的在校学生相比,我们也只能用“凤毛麟角”、“沧海一粟
相遇总是猝不及防,分离多是蓄谋已久。  十月份的天气刚刚好,没有夏日的急躁,也没有冬日的寒冷。静依和菲姚坐在超意兴的餐桌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正是午饭时间,餐厅坐满了人,有些吵闹。静依看着迎面走来了两个男生,眼熟,其中一个个子很高,目测1米9左右吧,很瘦,另一个穿着格子衫。两个人竟然奔着这个桌子过来了,静依本能地往里挪动了凳子,那个瘦高的男生很自然地坐在了静依的旁边,格子衫男生很是拘谨,略有些紧
多年的作文教学中,遇到材料作文时,经常会有学生愤愤地质问我:老师,我认为我的内容根本没有偏题,你为什么给我如此低分?每逢这时,我们便须来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过后他们才肯讪讪离去。针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本人想就2011黄冈等“七市”卷高三语文作文批改时保留的原始资料,举例评谈,力争为来年高考作文复习提供殷鉴。以下便为此次作文评奖课堂纪实。   师:同学们,本次作文为漫画作文,以漫画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