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在诗歌教学中的三种目标达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写结合”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大趋势。“读”即对文本的研读,“写”即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他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尤为重要。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教学实践中,“读”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诗歌教学课堂往往书声琅琅,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升华,各种朗读方法在课堂中百花齐放。而“写”往往会被忽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标对于“读”“写”的关注,再次强调语文教学中“写”的运用与实践,促使教师在常态教学中对“写”的重视和进一步把握。诗歌教学中亦是如此。
   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应重视写作,促进“读基础上的写”,“读与创作相辅相成”。“读写结合”应在注重“读”的基础上,强调“写”,围绕“悟方法”、“促想象”、“冶情操”三种教学目标进行。
   一、学习诗歌结构美——悟方法
   诗歌的结构美,既包括外在的建筑之美,也包括内在的写法之美。初中阶段学生的诗歌创作属于起始时期。掌握音节、韵脚等涉及音乐美的要素较难。这些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带过即可。而诗歌的结构美则是现阶段学生可接受的。闻一多先生解释诗歌建筑美时指出:“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诗歌的建筑美可以理解为格式美。特别是现代诗中,诗歌的格式与内容或情感精神是有相关性的。以贺敬之、闻捷的五十年代诗歌为例,大量的诗歌学习了玛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由上到下逐渐递增字数,表现激情的不断增长、气势的不断澎湃,给人一种一泻千里的感受。这些特点学生很容易即可模仿把握。至于写法美,以顾城的《远和近》为例:“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整首诗歌以“远”“近”这一组相反概念衍生开来,既是物理距离也是心理距离,让人回味无穷。对于此类诗歌进行仿写,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领悟创作方法。如学生仿作《笑和哭》:“失业的日子/妈妈笑着/生病的日子/妈妈笑着/我拿出试卷时/妈妈笑着哭了。”语言浅显,但对于反义词组的对比效果和情感的凸显却已有强烈意识。再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短短四句,却意蕴绵绵,充满无限诗情。究其原因,作者通过“看”和“装饰”两个词,使诗歌在结构上前后叠加,在内容上相互勾连。你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为别人的风景,你的窗子被明月装饰的时候你也装饰别人的梦。简单的意思通过归类切割和递进式串叠,也可以生出诗情。学生对此仿作,也颇有亮点,如:“柳条摇曳中生出春意,春意绵绵中生你欢乐的笑意。”“你爱云,洁净、柔和、清新;而我爱你,洁净、柔和、清新。”
   二、体会诗歌画面美——促想象
   一首诗歌的容量有限,学生在诵读中往往能够体悟其中美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些简短凝练的文字激发出学生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引出了学生的共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拥有广博的陈述性知识,能促进阅读过程中词的解码、词义的提取及语言的整合。”但是,由于学生阅历、知识构成、心理层次等多方的不同,对于诗歌画面的再构有所不同。虽然如此,这种感悟却是课堂教学中所亟需的,“写”在画面建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而必要的环节。由于思维的发散性,学生在品读中获得的体会或想象往往显得复杂而无序,充满亮点的灵感也只是瞬间的闪现。而扩写、续写等写作手段往往可以使学生的散乱的感性思维更有条理,也有利于推动学生一步步感受诗歌的画面美。白居易的《观刈麦》,作者在田间遇到一个贫妇人并与之交谈,这就是主要内容。但贫妇人的悲苦,却是“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几句言语难以描述的。不妨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内容进行扩充。有着怎样外貌、动作、神态的贫妇人,她有着什么样的故事等等,都会成为学生的扩充内容。学生写出贫妇人枯瘦黝黑的脸,麻木又有些悲伤的表情,瘦削的身子,破旧不堪的衣服,迟钝的动作……这些充满哀伤怜悯的描述与诗词有着血肉的联系。学生在想象中写,更能体会诗歌含蓄、意蕴的美。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诗歌短小,却蕴含丰富,以景衬情,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清冷孤单及思人之苦。在这团圆之时,景越凄冷,情越浓重。此处让学生对景进行扩写,通过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构建诗歌氛围,作者内心的孤单凄冷呼之欲出。再请学生对诗人此时所想进行补写,这种孤单凄冷更显有血有肉。
   三、挖掘诗歌情感美——冶情操
   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往往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扩写、换角度写,以此加深对感情的体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课例《长相思》,王老师在品读词情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请学生把在作者家乡的画面写下来。在王老师舒缓的提醒和音乐的晕染下,学生发挥想象,写出了作者心中家乡的无数可能性。无不恬适美好,令人神往。学生写出的美好故园与征人生活对比,让人唏嘘。辛弃疾的《破阵子》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展现作者的壮志未酬空悲切。无论是作者的梦境,还是作者现实的形象,均可安排学生写一写。通过扩写,使短短两阕词更加丰盈饱满,情感的对比自然更加鲜明。有教师因诗小序“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安排学生从陈同甫角度为辛弃疾写一段话。两人经历相似、志向相同,从陈同甫的角度来写,壮志未酬以及惺惺相惜之情倒是更深一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意象渲染的悲凉的氛围,同时,通过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温馨和谐的景致从反面衬托词中主人公境况的凄凉,晕染出词人无尽的愁绪。词的讲解中不妨让学生在领悟情感之后,再添上一两处意象,写出理由。学生思路开阔,作答不一。现举两例如下:1、枯草/断草:秋冬之际,草木枯黄,一派萧瑟。枯草暗含凄冷、凄清之感。断草则更含风疾草断,寒风凌冽之感。更能衬托出词人悲凉的心境。2、炊烟:断肠人触景已经无限悲凉。在小桥流水人家之中,再添上炊烟。可见别人一家团聚,共享晚餐,其乐融融。由人及己,别人安乐,自己漂泊。别人共享天伦,自己孤苦无依。愁思绪和悲凉之情,自然更进一层。通过这个小小写的活动,既能加深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学会对诗歌意象的使用,又能再次渲染情感,沉入词境,加深对词人情感的理解。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种教学理念、方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基于文本的“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以“读”“写”互促,“读”“写”相融为手段的语文教学对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有着长足的作用。特别是在诗歌教学中,将“写”提上教学常规安排,切实从“悟方法”、“促想象”、“冶情操”三方面切入,更有利于学生诗歌理解感悟能力的提升。
   乐继平,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其他文献
患者  一个有眼疾的人,而不是博尔赫斯  一个写诗的人,而不是格丽克  一个失眠的人,而不是猫头鹰  一个血压升高的人,而不是心潮澎湃者  一个喝酒的人,而不是狄兰·托马斯  一个喜欢落日的人,而不是特拉克尔  一个不知道是否拥有时光的人  而以为得到款待  铜马  古铜色的马,在橱窗里  它仰着头,器宇轩昂的优雅绅士  玻璃隔开我们的距离  它隐于闹市又立于街道。它对我笑  复杂又简单的能指,像
澡堂是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它不仅能清洁身体、消除疲乏,更重要的功能或许是它还为卸下了衣冠楚楚的服饰与各种各样社会面具的人们提供了一方情感交流的小天地。小说《澡堂》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天地里上演的一场故人重逢、闲话今昔的故事,作者放弃了早先小说中感觉轰炸般的铺排叙述,以返璞归真的简练笔法,举重若轻地让一部大变革时代的国企兴衰命运史从闲话中不经意地脱胎而出,揭示出国企改革进程中自厂长到工人这一群当事者
内隐的绽放(组诗)  潮湿的秘事  湿漉漉地踩着松软的土路  难辨是乌黑的河泥淤积  还是岸堤垮塌所致  承受奶奶自沉的废旧池塘  如今已被良田替换  我看见那些低矮的树上  结出了杏儿、梨儿、桃儿  她们是我的姑姑  壮硕的李子则是我父亲  后来在梦里,奶奶告诉我  活着的躯体贫瘠  死后却养活了一代人  自画像  隐居在没有绿树红花的荒漠  失眠和疯癫是人间常态  弗里达的亡灵藏在坏女人的小说
吴斌,第五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获得者;带领团队研发的产品“纽绿特活性敷料”先后获得了8项国家发明专利;他成立的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7个人的团队扩展到100多名员工。5月,记者采访了这位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业人,他向记者讲述了如何找到创业中的创业点的历程和感悟。下面,就让吴斌教大家怎么来找创业点吧!  本科起,吴斌就很喜欢科技研发,常常到实验室进行创意研究,不仅如此,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的多,师生对话少。而由语文课程标准看,阅读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与文本的多向对话、碰撞过程。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路径,改进教学过程,促进多向交互与对话。   一、精心设计问题,促进生本对话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是师生、生本对话的重要手段与方法,给同学们学习与探究铺好了路,指导学生思维方向,凝聚学生阅读注意力,让他们更有目标地研讨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同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此外,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得到提高,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
林火火,江苏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诗刊》《诗歌月刊》《诗潮》《诗选刊》《青春》等刊物及选本,参加第32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我热爱过的季节》。  傍晚  终于空闲下来  把躺在墙角多日的虎皮兰重新种上  傍晚的夕光  金灿灿地洒落屋顶  挖来的泥土里有一只蚂蚁  惊慌失措地乱跑  嘴巴里还衔着块食物不肯丢弃  在花叶上发现了迷路的另一只  甚至还有西瓜虫蜷曲身子  藏起了脸  等它们身上的泥土落尽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中国妇女向来聪慧好学,才气横溢,在文学史上誉为“扫眉才子”者屡见不鲜。  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王鸿《柳絮泉》)诗中的“扫眉才子”系指李清照。她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能诗善词,擅长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诗的前两句赞其文才,后两句评其人品:“清丽其词,端庄其品。”不愧一代文宗作女师,
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做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下面就作文教学内容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兴趣入手  1.命题情趣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好题目能盘活全文,照亮全文。例如:悬念设置法:《三个人一双眼睛》(一个双眼健全的儿子牵着盲人父母走路)。巧用修饰:《时间使记忆开花
小说《项链》入选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已经许多年了,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即次要人物则很少提及,事实上,《项链》这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作者莫泊桑精心安排的角色,是小说主要人物的非常重要的陪衬,他们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变化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的作用。  先说佛来思节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