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一起读成长悄然发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语文园地”中新设的栏目,教学该内容,借助亲子共读记录单进行导读的方式开展阅读实践,并在课堂上反馈指导,加强阅读,助力儿童爱上阅读,快乐成长。
  [关键词]亲子共读;记录单;阅读;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74-02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语文园地”中新设的栏目,倡导学生在大人的陪伴下无压力阅读,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进亲子共读。《小松鼠找花生》是“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笔者尝试借助亲子共读记录单进行导读的方式开展阅读实践,并在课堂上反馈指导,加强阅读,助力儿童爱上阅读,养成习惯,快乐成长。
  【课堂实录】
  一、巧用记录单,互动评价促习惯
  师:课前,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这个故事,还完成了这张亲子共读记录单(出示记录单)。爸爸妈妈用相机记录下小朋友阅读的好习惯(出示在家阅读的照片),小朋友们是怎么读书的?
  生:吴亦言读书的时候头很正,腰也挺得很直。
  生:张含读书的时候拿着笔,点着读。
  生:杨子墨听妈妈读特别认真,听得仔细。
  师:是啊!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头要正,腰挺直,有时还可以边读边划呢!希望小朋友们能把这样的好习惯带到课堂上,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巧用记录单,朗读指导有层次(略)
  三、巧用记录单,问题反馈习方法
  师:这是什么花?谁来告诉小松鼠。
  生:这是花生的花。到了秋天,会结花生,花生可好吃啦!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中就有。
  师:遇到不知道的,我们可以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真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贴板书:文中找)听了小鼹鼠的话,你还知道什么?
  生:到秋天会结花生。
  生:花生很好吃。
  师:那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生:花生是长在地下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妈妈告诉我的。
  师:是啊!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就可以问问大人。(贴板书:问大人)
  生:我们书本上就有。
  师:你会在课文的插图中发现奥秘,了不起。(贴板书:看插图)
  生:我是看课外书的。
  生:我是自己种过的。
  师:你会自己动手尝试,真棒!(贴板书:去尝试)老师遇到问题,喜欢上网查资料,只要搜索“花生长在哪里”就会出现这么多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贴板书:查资料)老师整理成了“花生成长记”,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微课)
  四、巧用记录单,阅读活动多样式
  师:(再看记录单)小朋友们是怎么读故事的?
  生:我是自己一个人读的。
  生:我是和妈妈合作读的。
  师:这个方法听上去很有趣,我们也合作着读读吧!女生当鼹鼠,男生当小松鼠分角色读课文。
  二年级的哥哥姐姐们也很喜欢这个故事,他们是这样读的,你看。(播放学生表演读的视频)他们是怎么读的?
  生:他们加上了动作。
  生:他们还有表情。
  师:是啊!加上动作、表情,读起来就更有趣了。同桌两人合作着演一演吧!
  ……
  师:如果小松鼠自己去拔,你觉得它会说些什么?
  生:原来花生长在地里啊!
  师:小松鼠还有什么办法知道花生在哪?
  生:它会去请教鼹鼠。
  师:会怎么说?
  生:鼹鼠鼹鼠,花生到哪里去了?
  师:鼹鼠会怎么说?
  生:花生的花中间有个高高凸起的,就是子房,子房成熟了,落到地里,慢慢长大,就是花生啦!所以花生是长在地底下的。
  师:你真能干,把“花生成长记”里的知识都记住啦!小松鼠还会去问谁?
  生:還可以问地鼠,它一定也知道。
  师:小地鼠又会怎么说?加上结尾同桌再合作演一演吧!
  【课后反思】
  一、和父母在家共读,轻松激趣
  “部编本”教材将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小松鼠找花生》编入“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教学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亲子共读记录单,指导父母和孩子一对一地进行亲子阅读。第一遍由父母读给孩子听,并用相机记录下孩子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时的姿势、听的习惯等。孩子听完后,主动思考: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并动手给自己喜欢的角色涂上颜色。第二遍由孩子和父母一起读,边读边思考:小松鼠遇到什么问题?和父母一起寻找答案。第三遍孩子和父母分角色读,相互给予评价。这样的亲子共读无疑是有效的,不仅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而且教给家长亲子共读的方法。家长引得到位,孩子读得轻松,长此以往,必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阅读重在读,借助记录单的指引,孩子一共读了三次,每一次的读都按由易到难的梯度安排,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降低阅读难度,激发阅读兴趣。
  二、和老师在校阅读,习得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在亲子共读的基础上,学校的反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教师针对记录单逐一反馈,在无形中引导孩子习得阅读的方法。例如,教师巧妙地抓住“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个问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答案。有的小朋友是通过问爸爸妈妈知道的,有的则是仔细观察了课文的插图,还有的竟会和家人一起种花生,教师还向孩子们介绍了上网查资料等方法。不知不觉,学生就对“问大人、看插图、去尝试、查资料”等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此外,教师还借助微课“花生成长记”突破课文难点,学生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对“花生是长在地底下的”这个常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和同学合作演读,拓展思维
  每个学生对于角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演绎方式,通过调动全身的感官让学生参与到角色中,进行亲身实践,用故事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丰富阅读活动。例如教师在反馈孩子们在家的阅读方式时,有的说是自己一个人读的,有的则是和爸爸妈妈分角色读的,这时就顺势播放二年级哥哥姐姐的读书方式——表演读,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也试着加上动作、表情和同桌合作演读。此外,基于“部编本”教材“关注思维”的特点,教师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小松鼠知道花生去哪儿了吗?有的说小松鼠自己动手去挖了,有的说去问鼹鼠或地鼠了。不管是自己动手尝试还是请教别人,小松鼠都会说什么、做什么?鼹鼠、地鼠又会说什么?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把故事编下去,并通过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这其实也是对“花生成长记”微课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乌鸦喝水》,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虽然课文的篇幅非常短,故事也相当简单,但是却非常有哲理,值得小学生们认真学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从运用图片引入教学主题、立足细致阅读获得具体感知力等三个方面着手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乌鸦喝水》;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摘 要]写话是口语向写作转变的关键时期,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提升写话教学实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且还为下一阶段写作做好储备。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我最喜欢的玩具》写话教学为例,浅析基于儿童立场策略,即:以旧知为起点,做到逐层拔高;以童趣为基调,做到童心盎然;以合作为策略,做到有感而发,从而推促写话教学生成精彩。  [关键词]儿童立场;统编教材;写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司马迁发愤写》一课的教学,教师通过研课,从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出发,在资料的呈现上进行了简化与变化,并运用同类课文的比较和深度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司马迁伟大品质的感悟,从而让课堂更丰厚润泽,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研课;自主探究;丰厚润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71-02  《司马迁发愤写》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通过以“言”会“意”,感知文本情感;以“意”明“言”,理解语言内涵;“言”“意”相融,可有效推进语用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言意兼得”,以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言意兼得;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
[摘 要]真实的语文课堂应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侵占着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我们确定了“基于学生学习事实”的教学研究方向,从“用心倾听,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关注边缘,让合作学习真正发生”“依据学情,设定问题”三个方面去探求语文学习的密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事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童话,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这篇文章,凸显语文课程新理念,以读为本、以生为本,语文实践张弛结合。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其乐融融;课件精美,语言动听,板书简洁明快。  [关键词]阅读教学 科普童话 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0  《小蝌蚪找妈
[摘 要]三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从写话到习作过渡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与发现”习作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习作例文的前置、穿插和后置,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方法、揣摩习作语言,使学生习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例文;统编教材;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备受瞩目,课前和课中结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不是显性的因材施教,知识的习得,而是隐性的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学习力的提升。以一篇习作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例,从课前找准微课的融合点,课中串起学习单这条线,直奔教学目标这个面,以点、线、面三位一体结合为策略,谈一谈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深度思维
[摘 要]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要重视朗读指导,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个人读、小组读、比赛读,课内朗读和课外朗读相结合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文本、走进文本、享受文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关键词]朗读指导;一年级;阅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自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用”以来,阅读教学开始积极践行表达本位的理念,即在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作者的写作策略,借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需要从文本的体裁入手,遵循文体独有的创作特点,积极开展学生的语用实践训练。提出要循序渐进,在解构思维下把握人物的语言价值;类比辨析,在聚合考量下感知作者的表达构思;统整联系,在理性思维下体验文本的表达秘